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是女性常見的問題,凡在經期前后或經期中都是一個容易出現痛經的時期。那么,治療痛經熏艾的穴位是哪些,能不能治療?
痛經雖然只是最為一種表現癥狀,但因此在痛經背后的通常是些或大或小的問題,可能是普通痛經,也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甚至可能是纖維瘤,這些問題患者必須重視。
面對痛經最大的苦惱就是患者感覺到強烈的“痛”,因此,對于痛經的治療用藥來說,首先就是想辦法調經止痛。
中醫熏艾的治療原則便是調經止痛。所取穴位有:
1、關元
取穴: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小腸的募穴。
主治:腎虛氣喘,遺精,陽痿,疝氣,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腹痛,泄瀉,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
2、三陰交
取穴:足太陰脾經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主治:腹痛,腸鳴,腹脹,泄瀉,便溏,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遺精,陽痿,遺尿,疝氣,足痿,癮疹,失眠,神經衰弱,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3、合谷
取穴:手陽明大腸經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
主治:主治齒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發熱等癥。 孕婦慎用(娠婦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
4、中極
取穴: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膀胱的募穴。
主治:癃閉,帶下,陽痿,痛經,產后惡露不下,陰挺,疝氣偏墜;積聚疼痛,冷氣時上沖心;水腫,尸厥恍惚;腎炎,膀胱炎,產后子宮神經痛。
艾灸配穴:氣滯血瘀加膻中、太沖;寒濕凝滯加地極;虛證加足三里、腎俞、太溪。
熏艾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祛寒止痛、補虛固脫、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所以熏艾能夠治療痛經。
此外,為大家介紹治療痛經的一些相關藥物:
婦科十味片:用于血虛肝郁所致月經不調、痛經、月經前后諸證,癥見行經后錯,經水量少、有血塊,行經小腹疼痛,血塊排出痛減,經前雙乳脹痛、煩躁,食欲不振。
痛經軟膏:活血散寒,調經止痛。用于痛經、下腹墜脹、腰背疼痛。
丹莪婦康煎膏:用于婦女瘀血阻滯所致月經量少、后錯,痛經。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痛經是婦科的常見病,以行經或月經來潮時發生小腹疼痛,甚至連及腰腿為主要癥狀,有時伴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嚴重可見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甚……詳細>>
對于艾條的用法這個問題要引起重視,能夠溫補脾腎,寧心安神,祛風除濕,調和氣血。其中也有用來治療痛經的,那么痛經的艾條熏法是怎么的原理?詳細>>
繼發性痛經,由于某種病癥引起,中年婦女多見,在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腫瘤等病癥時常可出現痛經。 中醫認為多由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詳細>>
穴位按摩是我國中醫的一種,同時對于很對人也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下面介紹幾種按摩方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