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輕度慢性子宮內膜炎病人,雙合診可無異常情況發現,故臨床常診斷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有人在1000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人中作病理組織檢查,發現11%為子宮內膜炎。慢性子宮內膜炎有哪些癥狀?如何診斷慢性子宮內膜炎?
慢性子宮內膜炎臨床癥狀
典型癥狀:痛經(75%)、下腹墜脹(75%)、原發性痛經(75%)、白帶增多(71%)、鈍痛(69%)、腰骶部酸痛(69%)。
慢性子宮內膜炎的臨床表現并無特殊,但如結合感染病史,白帶與月經量增多,盆腔區域隱痛及痛經這4大癥狀,對診斷有很大價值,診刮可確定發病原因及排除惡性病變。
老年性子宮內膜炎常易診斷為內膜癌或宮頸癌,必須進行診斷性刮宮才能排除,一般老年性子宮內膜炎很少單純出血。
子宮積膿有時并無全身癥狀,但由于常合并老年性陰道炎,有時易將惡臭白帶歸因于這一病變,應特別注意有無子宮癌瘤(實行診刮),也應注意不要把脹大柔軟的子宮誤診為卵巢囊瘤。
(一)盆腔區域疼痛:約有40%病人主訴在月經間歇期間有下腹墜脹痛,腰骶部酸痛。
(二)白帶增多:由于內膜腺體分泌增加所致,一般為稀薄水樣,淡黃色,有時為血性白帶。
(三)月經過多:經期仍規則,但經量倍增,流血期亦顯著延長,僅有極少數病人由于大量流血而引起貧血,可能由于內膜增厚及炎癥充血所致,不規則出血者不多見,有時偶可出血數小時或持續1~2天即停止。
(四)痛經:較多發生于未產婦,但嚴重痛經者極少,可能由于內膜過度增厚,阻礙組織正常退變壞死,刺激子宮過度痙攣性收縮所致。
老年性子宮內膜炎則常合并萎縮性陰道炎而出現膿性白帶,且常含有少量血液,常易誤認為子宮惡性病變,當發生子宮積膿時,分泌物膿性有臭味,病人除感腹部鈍痛外,可有全身性炎癥反應癥狀,但亦有無癥狀者。
若有子宮積膿,則子宮呈球狀增大,柔軟,甚至可在恥骨聯合上方中線處捫到腫塊,壓痛,如分泌物能間斷地通過頸管排出,窺器檢查時可見到血性膿液,奇臭,常有急性陰道炎并存。
慢性子宮內膜炎診斷項目
1、體征:輕度炎癥病人,雙合診可無異常情況發現。部分病人子宮可稍增大,輕壓痛。如有宮腔積膿,則子宮球形增大、柔軟、壓痛。
2、病史:慢性子宮內膜炎癥往往有長期存在的附件炎或宮頸炎癥,長期放置宮內節育器,不潔性交史或年齡在絕經期,多伴患有老年性陰道炎。
3、輔助檢查:有條件可在宮腔鏡下刮取子宮內膜進行病理檢查,可見于宮內膜間質內有大量漿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
4、臨床表現:慢性子宮內膜炎主要表現為不規則月經,經朗延長,下腹疼痛或墜脹,白帶增多呈膿性分泌物伴有臭味,少數患者低熱,由于炎性分泌物有殺精作用且慢性子宮內膜炎的內膜不宜于孕卵著床,患者表現為不孕。
慢性子宮內膜炎的鑒別診斷
結核性子宮內膜炎:結核性子宮內膜炎與慢性子宮內膜炎兩者的臨床表現都可以有下腹墜痛,白帶增多及月經過多等現象。結核性子宮內膜炎在晚期可因內膜發生萎縮性變化,使月經稀少甚至閉經,同時多數患者往往無生育能力;而慢性子宮內膜炎通常有流產或分娩史。診斷性刮宮及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以及結核病史或接觸史均有助于鑒別(詳見第12章“生殖器結核”)。
子宮內膜息肉:系多發性彌漫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常見癥狀為月經過多及月經持續時間延長。當息肉發生繼發性感染、壞死可引起不規則出血,并有惡臭之分泌物。
與慢性子宮內膜炎鑒別主要是診斷性刮宮(以分段刮宮為宜),送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宮腔鏡檢查,子宮內膜息肉大多發生于子宮底部,如小指頭大小,呈脂肪樣色或桃紅色, 半透明。加壓子宮時息肉顫動而不脫落,此時可取活檢以明確診斷。
(責任編輯:姚曉珠 )
文章關鍵詞:
慢性子宮內膜炎的臨床表現并無特殊,但如結合感染病史、白帶與月經量增多、盆腔區域隱痛及痛經這4大癥狀,對診斷有很大價值。診刮可確定發病原因……詳細>>
慢性子宮內膜炎主要是由急性子宮內膜炎治療不當或致病菌對藥物不敏感所致。臨 床上較為少見,是因宮腔有良好的引流及子宮內膜周期性剝脫,使感染……詳細>>
體征 輕度炎癥時,雙合診可無異常發現。當子宮積膿時,查子宮呈球形增大。柔軟并壓痛,窺陰器檢查可見宮頸排出血性膿液,奇臭。詳細>>
慢性子宮內膜炎癥往往有長期存在的附件炎或宮頸炎癥,長期放置宮內節育器,不潔性交史或年齡在絕經期,多伴患有老年性陰道炎。詳細>>
慢性子宮內膜炎的主要癥狀是不規則月經或子宮出血;下腹痛或墜脹感;白帶增多;發燒等;此外,子宮增大,有觸痛,子宮旁周圍組織增厚壓痛。假若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