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隨著女性年齡的逐年增大,支撐尿道的“盆底肌肉”也會慢慢松弛,這時候”盆地肌肉”的鍛煉就顯得尤為重要。
女性尿失禁是因雌性激素減少
女性年齡大了以后會出現或多或少的遺尿或者尿失禁的情況,其實,這不僅和年齡增長有關,更與雌性激素分泌的減少有關。
隨著女性年齡的逐年增大,支撐尿道的“盆底肌肉”也會慢慢松弛,這時候,如果做了類似打個噴嚏、或者拎著重物上樓等需要腹部力量支撐的活動時,很容易出現遺尿、尿失禁的現象。據稱4、50歲的女性大多都有這樣的尷尬經驗。盆底肌肉的松弛固然與年齡的增長有關,但與雌性激素分泌的減少關系更大。如果想要應對這種尷尬的情況,最好做一些簡單的鍛煉盆底肌肉的健身操。
輕中度尿失禁 先訓練盆底肌肉
輕中度尿失禁患者,首要的是進行盆底肌肉的康復訓練,就是有意識有節律地做骨盆底肌的收縮與放松運動,從而加強骨盆底肌的力量,并提高婦女有意識地控制這些肌肉的能力。
據媒體報道,西方國家女性尿失禁的發病率高達30~60% ,老年女性發生率更高,據世界衛生組織有關人員估計,全世界約有4億~5億中老年尿失禁患者。 在美國,尿失禁大約影響1300萬人。德國約27%的女性有不同程度尿失禁,65歲以下婦女的發病率為10%~25%,住在老人院的婦女,常出現尿失禁,發病率為50%以上 。 廣州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病率調查結果顯示,廣州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為34.5%,北京地區女性尿失禁患病率為46.5%,而50歲以上女性發生率甚至超過60%。臺灣有超過300萬女性飽受尿失禁之苦。但由于醫學知識缺乏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女性尿失禁就醫傾向非常低,僅達24.5%。我國女性尿失禁就醫率更低,有研究顯示中國女性就醫率僅為14.3%。
據專家介紹,輕中度尿失禁患者,首要的是進行盆底肌肉的康復訓練,就是有意識有節律地做骨盆底肌的收縮與放松運動,從而加強骨盆底肌的力量,并提高婦女有意識地控制這些肌肉的能力。大多數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經過正確的盆底訓練都有良好效果。
對于一些中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雌激素類藥物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作為生物反饋治療的輔助手段。但藥物有一些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且不宜長期使用。重度尿失禁患者在通過盆底訓練、藥物等方法治療無效的情況下,醫生才會建議手術治療 。
目前治療女性尿失禁,比較常見的是以下幾種方法
● “有氧鍛煉”不動聲色 這里介紹的有氧鍛煉簡單至極,它不同于尋常的健身操,也無需任何器械,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都能進行,且不為人所察覺,在不動聲色中就能鍛煉盆底肌肉,減少“漏尿”。方法如下:收縮陰道及肛門,上提,維持2~3秒后放松。你可以在排尿時試著中斷小便,如果能成功,就是用對了肌肉(中斷小便的方法只是測試肌肉收縮得對不對,不能經常練習,否則會有尿液回流、泌尿道感染的危險)。這種有氧運動每天要做300~500次——聽起來“工作量”很大,但其實沒那么可怕。我們不必一次完成,可以分數次完成,想起來就做一小會兒,等車的時候,開會的時候……至少堅持1~2個月。這種鍛煉既治標又治本,如果能堅持下來的話效果不錯。還有就是,它能順便就將陰道緊縮,怎么樣?也算是“計劃外的收獲”吧?
● 藥物療法 對于略為嚴重的“漏尿”,在堅持有氧鍛煉的同時可以加一些藥物治療。現在市場上治療“漏尿”的藥物不多,主要是一些α-受體激動類的藥物,效果不錯,但是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癥狀,有的人難免需要長期服藥。還有一類就是雌激素類藥物,但副作用也確實存在,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 微創手術療法 感謝高科技!老式手術比較復雜、創傷性大、容易復發,而現在的TVT懸吊術非常簡單、創傷性小、不易復發、無需拆線,全世界已經完成這種手術近30萬例,我國很多家醫院也試行了一段時間,總有效率達90%以上。所謂TVT懸吊,就是把一種特殊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吊帶放入體內,當腹腔內壓增加時,吊帶可以相對抬起壓迫尿道,抑制尿液漏出。這種吊帶在體內不會引起炎癥,不會漸漸松弛伸長,不會被組織吸收、消化,至少可以保持25年不磨損,完全可以拿它當一個沉默的、忠實的、幫助你的朋友。
(責任編輯:嚴毓芳 )
文章關鍵詞:
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尿失禁患病率會逐年增高,高發年齡為45—55歲。醫生說,這可能與年齡增長后盆底松弛、雌激素減少和尿道括約肌退行性變等有……詳細>>
1、做縮緊肛門陰道的動作詳細>>
造成尿失禁的原因很多,如分娩損傷、肥胖、雌激素水平降低、精神壓力過大等。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宜進行非手術治療,中、重度尿失禁宜進行手術治……詳細>>
尿失禁有多種不同的原因和分類,而其中壓力性尿失禁是婦女的常見病,特別在進入更年期以后,此病更易發生。詳細>>
女性在妊娠和分娩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礙,年長后癥狀都會顯現出來,尿失禁是常見的癥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