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科主任 李小毛教授
“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簡單的8個字,卻蘊藏了巨大的責任。李小毛1984年從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此后一直在中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中山一院、中山三院)從事婦產科工作。如今,他身兼衛生部全國醫學繼續教育委員會婦產科小組長、衛生部臨床路徑技術審核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新生兒復蘇項目小組國家級專家、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學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產科感染與肝病學組副組長、第四屆廣東省圍產醫學學會主任委員、廣東省婦幼安康工程子宮內膜癌防治項目負責人等多個職務。
在全國婦產科界,李小毛現在已經是數得上來的人物,他參編的《婦產科學》全國的醫學生都在用。他做手術技術一流在醫院內是出了名的,科室主治以上醫生的手術多是他親手教出來的,但是讓人驚訝的是,他說,“每一個病人的情況各有不同,手術都有風險,病人把性命托付給你,總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在身,我站在手術臺上,每次都會以十二分精神投入。”從醫28年做過的手術不計其數,但是李小毛在手術臺上卻從未敢有半分的懈怠。
李小毛的醫學人生
2012年11月26日,中山三院婦產科主任兼婦科主任李小毛教授從手術室出來,這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半有多了,中午飯還沒有吃,他剛剛完成當天的第三個手術。
一個40多歲的患者,是多發性子宮肌瘤,子宮前壁后壁長了大大小小三十幾個肌瘤,病人強留要求保留子宮,肌瘤要一一全部摘除,希望到她收經時不要再為此而手術。這個手術并不算難,一個肌瘤一個肌瘤的找與挖,過程中反反復復地捏,手指都發酸了,黃豆大小芝麻大小的肌瘤都找出來剔除掉了,經過近兩個多小時,終于順利完成手術。好在他經驗豐富,手術切口設計得好,出血不多,手術算是非常成功。另一個是宮頸癌早期,用腹腔鏡微創的方法治療,再一個是子宮內膜癌,手術比較大也非常順利。從早上八點來到醫院,李小毛一直不停地工作。不過他還不算最辛苦的,有個博士剛畢業的婦科住院醫生,昨天24小時值班,昨晚參與了兩臺手術,只睡了一個多小時,今天上午又全程跟進手術,下午還不知道能不能正常下班呢。
每個醫生都是這么熬過來的。從醫學院畢業進入醫院之后,必須要經過住院醫生培訓這一關,沒日沒夜的連軸轉,無數的手術和病人,對體力和精力都是巨大的考驗。今天的醫生是這樣,李小毛當年也是如此。在這沒日沒夜的連軸轉的過程中,醫生不斷地付出愛心,也不斷收獲積累經驗,同時培養了職業精神,逐步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教授、直到教授、博士生導師。到了教授,其實也還是在連軸轉,似乎是這個職業的常態。
婦產科28年 每天都在接受挑戰
1998年,當婦產科教授李小毛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擔任婦產科主任,那時的中山三院還在發展中,醫院所屬的天河區在廣州也只是一片新興的區域,眼下環繞醫院四周的天河一帶已經是高樓林立、燈火輝煌、人流如織。從中山三院、天河的變化,就可感知我們祖國的發展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84年李小毛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中山一院工作14年之后,李小毛教授被中山醫科大學黃潔夫校長指派調往中山三院。當時中山三院婦產科的技術力量還比較薄弱,學校希望李小毛能將中山三院的婦產科“帶起來”。時至今日,中山三院婦產科醫護人數翻了一番,學科建設水平上了幾個臺階,醫療業務量增加了好幾倍,僅婦科門診每年診治近20萬人次,婦科手術量增長了十幾倍。李小毛一直在努力前行,希望沒有辜負領導的期望。
在婦產科工作28年,李小毛最大的感慨就是,婦科疾病譜的構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宮頸癌越來越多,HPV病毒感染比以前流行得多。剛畢業那會兒,很少見到宮頸癌。這可能和當下人們性觀念開放,過早開始性生活、多個性伴侶等因素有一定關系吧。”疾病譜的改變,對醫生來說無疑是個必須長期面對的問題,你不得不去了解新疾病,學習新的診斷方法,推廣適宜技術,探討新治療手段和手術方式,普及預防知識。從這也可看出醫學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李小毛就是衛生部全國醫學繼續教育委員會婦產科組長,統籌安排全國婦產科醫學繼續教育工作,這是一份光榮的工作。
前幾年,李小毛在中山三院婦產科做了一個十年疾病譜構成的調查,發現近十多年來,產科分娩規律、胎兒出生體重都在變化,異位妊娠、不孕癥、子宮肌瘤、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這些疾病占據了這些年婦科手術的大部分。僅僅以異位妊娠為例,中山三院一年四百多例手術,差不多每天值班都會遇到宮外孕,尤其是近年來因為剖宮產多了,子宮下段瘢痕部位妊娠的也多了,沒有經驗的話處理起來風險挺大的。為此,李小毛組織他的學生還專門編寫了一本幾十萬字的《異位妊娠與婦科急癥》學術專著。李小毛也在廣州市婦幼醫師崗前培訓班、廣東省健康教育協會在廣東省科學館組織的講座、南方電視臺健康教育節目、科室的業務學習、廣東的多個地市、甚至遠赴新疆的哈密、喀什地區、西藏的林芝等,對異位妊娠預防、診斷與治療等學術問題多次講學。
${FDPageBreak}
李小毛在中山三院病例討論會上
從產科到婦科 婦科手術難度更大
近年來,醫院將婦科與產科分開來了。中山三院進行婦產科分離后,李小毛主要從事手術操作更富有挑戰性的婦科工作。扎實的基本功,加上十幾年臨床磨練與不斷探索,產科的工作他實在是太嫻熟了。
李小毛到中山三院時,那時醫生做剖宮產的手術時間要一個半小時以上,他帶著婦產科醫生,一個個手把手教大家手術技巧,時至今日,一個剖宮產手術只要半個小時就能完成。
“剖宮產實際上是很規范的手術,90%的時候采用同樣的手術步驟就可以了。”李小毛說。在產科工作多年之后,他出了一本厚厚的剖宮產專著——《剖宮產熱點問題解讀》,曹澤毅教授為此書作序。這本書幾乎涉及剖宮產手術的所有細枝末節,還附有李小毛的手術演示光盤,幾次再版還是脫銷。
此外,李小毛是中國新生兒復蘇項目小組國家級專家,還獲一項專利,主編《胎兒窘迫與新生兒窒息復蘇》,衛生部黃潔夫副部長為此書作序。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說來也不是那么復雜,但非常有用,一個2分鐘完成的不復雜的技術,卻經常可以拯救一個小生命。李小毛學習掌握到這項技術,臨床實踐中嘗到甜頭,95年那是在國內較早發表相關推廣文章的學者。來到中山三院時,他更是大力推廣,在科室花了兩年時間,一個一個教,反反復復練,親自考核,嚴格要求,有點嚴厲,如今中山三院的婦產科醫生全都熟練掌握了這項技術,李小毛感到非常欣慰。
中山三院的肝病診治水平在行業也是首屈一指,李小毛在這方面也頗有建樹,擔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產科感染與肝病學組副組長,他擅長處理妊娠合并重癥肝病,在全國各地學習班講課,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舉辦過國家級學習班,此類患者不少都慕名前來中山三院,經李小毛救治成功的患者不計其數。十幾年前,妊娠合并重癥肝病的救治成功率低,死亡率高達60%-80%,經不斷探索與經驗總結,近年來救治成功率大幅提高,在中山三院妊娠合并重癥肝病的死亡率已經不到20%。李小毛主編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救治的基礎與臨床》《婦產科大查房》《實用婦產科癥狀鑒別診斷學》,都是他豐富臨床經驗的總結。國內兩部婦產科權威著作《中華婦產科學》《中華圍產醫學》,以及全國高等學校規劃教材第八版《婦產科學》均邀請李小毛編寫妊娠合并肝病的章節。李小毛在妊娠期肝病方面的研究也曾獲得獲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這些年,李小毛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婦科手術,剖宮產手術做得非常少了,他培養的那班醫生成長起來了,長大了就讓它去吧。李小毛坦言:“婦科的病種更多,手術對醫生的挑戰更大。”以婦科手術中較簡單的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為例,難度就比剖宮產手術大得多,首先,根據病人的情況,醫生要考慮是腹腔鏡手術更好,或是選擇經陰道手術還是開腹手術更合適,而且子宮肌瘤分很多種狀況,長在前壁后壁的處理不一樣,多發肌瘤的切口怎么選擇也考驗醫生的臨床能力。子宮腫瘤主要有子宮肌瘤、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是婦科醫生每天面對的問題。為此,他與楊越波主任一起主編了100萬字的學術專著《子宮腫瘤》一書,是國內第一部這么詳細深入論述的專門著作。子宮是生命的搖籃,子宮是人類的祖屋,當李小毛向郎景和院士提出要求時,郎景和院士一口答應,欣然提筆專門為此書作序。為此,李小毛非常感動。
“血管、尿管、膀胱,腸子都與女性生殖器官緊挨在一起,做婦科手術時,一絲大意都可能導致其他器官受損。婦科手術千差萬別,醫生也無法保證百分百滿意,我們對患者總有一種責任感。”李小毛說,每一次手術,都讓醫生如履薄冰。實際上,每一次手術前,李小毛都會與他的學生討論,術后再總結交流。十幾年來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經他較長時間帶起來的學生們臨床思維慎密、手術風格穩健、基本功扎實。
${FDPageBreak}
李小毛在中山市婦科腫瘤學習班上講課
做醫生忙 做婦產科醫生忙上加忙
只要是稍微了解醫生工作的人,都知道醫生是個忙碌的職業。但也許很少有人想到,在醫生里邊,最忙的要數婦產科醫生。比起其他科室,婦產科的病人周轉更快,病情瞬息萬變,醫生也相對勞累,手腳不停。曾經有人對醫生的工作量做過調查,婦產科醫生的工作量比外科醫生高出1倍,比內科醫生高出2倍。婦產科病人平均住院日7天以內,一張床位一個月收治4人。一個醫生管10張病床,床位上病人進進出出。每個病人必須要做的事:問病史體格檢查、寫病歷、病情記錄、開醫囑、貼驗單、辦出院手續、整理病歷,應對各種檢查與質量控制,這些只是文字工作。其他如手術、換藥、檢查操作,值班看急診,看門診。這些還只是醫療工作的冰山一角。還有查文獻、翻資料、聽課業務學習,教學科研等工作……
每天八點上班,九點上手術臺,一直到下午,李小毛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作時間。兩點半鐘從手術臺下來,是因為與我們有約在先,今天他主刀只安排了三臺手術。采訪時他還惦記著他的科室員工,“昨天夜里9點多來了一個宮外孕病人,葉博士昨天值夜班全程跟進這個病人,弄到凌晨四點多才處理好,只睡了一個多小時,今天上午一直手術到現在還沒有吃中午飯。他們挺辛苦的。”
住院醫生忙得沒譜,身為主任教授,李小毛的工作強度也很高。從手術臺上下來,湊合著吃個涼了的盒飯,他又在辦公室接診了兩個病人。“病人看病真的很不容易,我們當醫生的,在醫院里大家相互都認識,去看病都覺得手續麻煩,更別提普通病人了。身體不舒服,還到處排隊,往往來一次還不行,他們挺不容易的。”到李小毛教授門診這來看病的多是一些較疑難的患者,正是體會到病人的難處,李小毛每次看病都盡量多給病人一些時間,讓病人把想問的問題問完。他每次掛號不多,正是基于這一點考慮。
手術、門診、會診、評審、講學、義診、下鄉扶貧、本科生上課、指導博士研究生,還兼任好幾個婦產科相關協會的重要職務,李小毛的時間非常緊張。在他的辦公室,厚厚的婦產科學資料、雜志在辦公室一角堆出了比普通人身高還高的一摞,看來著實嚇人,坐在辦公桌前,他身后也是好幾小堆研究生的報告資料,另一些資料放在辦公桌上,略顯凌亂,有些翻開來一半,顯示它們并未遭到冷落。醫生的職業看來光鮮,但是憑借辦公室的蛛絲馬跡,有心人就很容易發現一個盡心盡職的醫生,工作并不容易,非常繁忙。
十一月份的幾個周末,李小毛連續參加了好幾個重要的婦產科會議,從廈門到西安,再到北京,參與了包括全國婦產科學術大會、第八版教材《婦產科學》編委定稿會、衛生部全國醫學繼續教育委員會組長會議,以及廣東省衛生系列職稱高評委評審會議,還有天河區婦兒工委會議、佛山市科技局成果鑒定會。有些會議看起來離普通公眾很遠,比如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如何落實十八大精神的有關問題,但會議的內容最終卻能切切實實影響到普通公眾的醫療健康服務。
這幾年李小毛工作關注的重點是子宮內膜癌。他是廣東省婦幼安康工程子宮內膜癌防治項目負責人。他指導的十幾個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都是研究子宮內膜癌的。科室拿到了十幾個有關子宮內膜癌的科研基金,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省市廳課題。每年還舉辦子宮內膜癌的學術沙龍。邀請了國內二十幾個婦科腫瘤專家到科室做子宮內膜癌的學術交流。他撰寫發表了多篇子宮內膜癌的科普文章,對非專業人士普及疾病預防與早期發現的知識。李小毛也多次應邀在全國學習班講授子宮內膜癌的學術問題。實用婦產科雜志邀請李小毛做了一期子宮內膜癌專題討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小毛聯合廣東省內60多家醫院進行子宮內膜癌多中心研究,目前他們收集到1萬多例子宮內膜癌臨床資料,正在進行追蹤隨訪,數據統計分析。這是國內,也是國際上樣本量最大的子宮內膜癌臨床研究。這項研究成果將是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福音,值得我們期待。
編輯印象:
“凡大醫者,一要精,大醫要有精湛的醫術;二要誠,大醫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從事婦產科工作28年,李小毛用自己在婦產科領域的碩果累累證明了這一點。多年來他從未離開手術臺和一線門診,救治病人無數,在推進廣東省婦產科學科建設上,他不遺余力,他主編和參與編寫的婦產科書籍超過20多本。最近,根據多年的臨床心得,李小毛即將推出一本《子宮惡性腫瘤的防治問答》的科普書籍,旨在幫助普通公眾更早的察覺和防治婦科腫瘤。
“做醫生這一行職業穩定,一輩子的成長軌跡很清楚。一旦入行,就知道通過你的工作,持續地努力,你的社會價值不斷地得到體現,你所學到的技術以及多年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會讓更多人受益。你自己從中得到快樂。利人利己,這樣很好。”把病看好,做好醫生,這就是李小毛多年來所想的,他對自己的職業很滿意,“我們這批人趕上了好時代,算是獲益者,現在醫患關系與社會可能有些問題,但我們看一天病下來,絕大部分病人都是感謝醫生、尊重醫生的,這樣就夠了。我們應該感到滿足。”
????????????壬???????????????????y????????????020-37617238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近年來婦產科逐漸將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常規手術開展,幾乎每一位普通外科醫師均可熟練掌握,在不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手術創……詳細>>
婦產科手術后,醫生往往會提醒病人,手術后一段時間內不宜進行性生活,但是不同的婦產科手術,術后到底多久有性生活最安全,許多人對此并不了解。……詳細>>
流產 人工流產是種常見的手術。術后宮腔內壁的創傷以胚胎植入處最深,其面積,早孕期小些;3個月后的中孕期,由于胎盤形成,創面可達手掌大。……詳細>>
剖腹產后應該怎么處理傷口?有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呢?產后媽媽們要怎樣調理身體呢?一起來看看婦產科醫生的回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