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大腦環境
“回歸自然,享受田園風”,“山清水秀,遠離都市塵囂”……現如今的樓盤廣告中,經常能看到開發商大打“田園牌”。的確,對生活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的人們來說,法國詩人蘭波筆下“生活在別處”的場景似乎已成了奢望。一項調查顯示,63.7%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漂一族”希望能夠逃離城市,回歸平靜;54%的一線城市網民認為大城市生活已經讓他們身心俱疲。“擁擠、嘈雜、急躁”成為被調查者對城市生活的前三個印象。
事實可能遠比你想象的還嚴重:據美國《關于大腦》雜志報道,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證明,城市生活還嚴重損傷著人們的大腦。
在城市里行走幾分鐘,大腦就會受損
“每天清晨被窗戶外的汽車聲吵醒,從出門踏上公交的那一刻開始,腦袋就嗡嗡地響。”住在北京三環邊上的李先生說,最近一周,他睡覺前眼前都會閃過幾個片段,“地鐵里擁擠的人群”、“眼前晃動的電腦、手機屏幕”、“無處不在的噪音”,總讓他感覺無法入眠,身體在暗暗較勁。“我試圖用耳機里的音樂將外界隔絕開來,最后卻發現音樂太大,耳朵也不舒服。”已經退休的張阿姨也有同樣的困擾:“生活在鬧市,情緒越來越不穩定,退休后也沒法正常休息。”她經常感覺到緊張又疲憊,面對擁堵的交通和日益嚴重的城市污染,張大媽最大的希望是到農村過安靜的田園生活。
生活在城市里的你是否也經常感覺到因為環境帶來的不適?你是否覺得身體小小的抗議只是因為“亞健康”?其實,這不僅僅是“環境”在作怪,也是大腦發出的“求救”信號。美國密歇根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的心理學家馬克•伯曼指出,在一條車水馬龍的大街上行走幾分鐘之后,人的大腦組織接收到各種信息方面的能力會大大降低。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沈揚教授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城市生活,由于噪音、高樓、汽車、紅綠燈等諸多干擾因素,你所看到、聽到的一切事物都在向大腦發出信息,過多的刺激會耗盡大腦的自然運作能力。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中,會導致人的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急躁、判斷力低下等。這時候你就要格外注意,這也許是“大腦受傷”的表現。
${FDPageBreak}
大腦不喜歡的環境
大腦最不喜歡五種環境
高樓聳立、車水馬龍、華燈霓裳……這些都是現代城市的特點,但在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楊東看來:“城市的便利環境本應是為人們服務的,如今卻成了控制者,使我們的健康受到損害。”在城市中生活的“大腦”,最害怕以下五種環境:
被叢林般的現代建筑包圍。你是否已經厭倦了每天在高樓大廈組成的水泥森林里穿梭行走?在城市中生活太久的人向往大自然的景色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美國密歇根大學曾對兩組康復病人對比研究發現,住在有自然景觀的病房中的患者,更容易康復;走在城市道路的人,無論是注意力,還是記憶力水平都遠遠低于在公園漫步的人。而在自然環境中休息20分鐘后,大腦就會從“傷害”中恢復。
“無聲”的噪音擾亂神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每天要被迫接受各種各樣的噪音:汽車鳴笛聲、人群嘈雜聲、建筑施工聲……這些噪音都遠遠超過了人體健康所能承受的范圍,一輛汽車啟動的噪音在90分貝以上,建筑施工噪音最高可達到130分貝,而“噪音一旦超過85分貝,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就會馬上接收到刺激的信號,變得異常緊張。”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室副教授聶靜說:“長期在噪音下工作、生活,會進一步使腦血管張力受損,引起神經衰弱癥候群,如頭暈、耳鳴、失眠、記憶力衰退等。”
遭遇意想不到的光污染。提起污染,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就是“光”。在城市繁華的街道上,到處都能看到刺眼的玻璃幕墻,讓人們幾乎置身于一個鏡子的世界,建筑物雪白的墻面、磨光的大理石,夜晚路邊絢爛的霓虹燈、跳動的廣告牌,在展示一個城市現代與時尚的同時,也在無形中侵蝕著我們的大腦。聶靜指出,當光輻射增至一定量時,就會對環境及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這就是“光污染”。英國劍橋大學研究證明,光污染會干擾大腦的中樞神經,不僅會打亂人體正常的生物節律,引起失眠,還會讓人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娛樂場所的熒光燈、旋轉燈。
呼吸污染愈發嚴重的空氣。有數據顯示,僅在北京,機動車就以每周接近2萬輛的速度增長著。這些飛速增長的機動車,不僅使城市道路交通更為擁堵,而且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在城市中,小到居民用于取暖、做飯所用燃燒物排放的廢氣,大到汽車尾氣、工廠排放的煙氣,都在跟大腦爭奪氧氣,使它的機能退化。沈揚說,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只有充足的氧氣,才能保證大腦正常工作。一旦大腦缺氧,人立刻會變得思維遲鈍、反應變慢、工作效率下降,很容易犯困。
風風火火的“快”生活。城市生活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快”,正是由于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讓人們大腦每天處于緊張中,生病、搬家、購物等生活瑣事,都可能讓你感到緊張、焦慮、恐懼。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心理學講師兼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神經科學專家沙拉•拉扎爾解釋說:“如果人們感到壓力,身體就會產生更多皮質醇,大腦的海馬組織也會萎縮,可能導致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一連串問題。”
${FDPageBreak}
保護我們的大腦
10件事最護大腦
“大腦就像機器,只要保養得好,越用越靈,而健康的生活習慣就是最好的保養品。”沈揚強調,在生活中做到以下10點,就能恢復大腦的活力。
1.沒事哼哼歌曲,它是鞏固記憶、修整認知的好方法。
2.用關心的口氣跟別人說話,與積極樂觀的人成為朋友。
3.多吃含鐵食物,如豬肝、黑木耳、豆類、菠菜、杏、葡萄干等,因為鐵能增強血紅蛋白運輸氧氣的能力。
4.家里窗簾增加一層遮光布,如果居室臨近路邊,最好安裝隔音窗,用手機打電話時戴上耳機。
5.工作時思緒卡殼,趕緊分散注意力,出去走一走,看看綠色的植物或者冥想,再繼續工作。
6.多喝水。大腦中80%是水,電解質的運送大多依靠水分,尤其是在做決定前或做用腦比較多的工作時,更要多喝一些。
7.生活作息規律,睡眠充足。睡眠不足時,大腦會在正常活動和意識中斷兩種狀態中切換。在切換的過程中,大腦會出現瞬間功能喪失現象。
8.多運動。跑步、快走等有氧運動可以給大腦提供充足的新鮮氧氣,另外,多做做腹式呼吸。
9.開車系上安全帶,不要高空彈跳,尤其是孩子們玩的蹦蹦床,很容易讓頭部受傷。
10.不吸煙、不喝酒,不攝入過多含有咖啡因的食物。
(責任編輯:劉曉 )
文章關鍵詞: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同時也是神經中樞的所在地,平常人的一舉一動都需要通過大腦指揮。如果大腦受到損傷,輕則記憶力下降,重者生活不能……詳細>>
很多人睡醒后,常常覺得頭暈沉沉的,全身沒勁兒,有時還會耳鳴。這時,不妨彈彈后腦勺,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人體的一些重要穴位都分布在后腦勺上……詳細>>
我們很多人都是知道我們的飲食和我們的腦部退化有著很大的關系的,所以我們要是想健腦,那么我們就要從飲食上改善,所以我們今天就給大家說遠離哪……詳細>>
腦力勞動占主導地位的時代,使得很多人的大腦也出現了一些亞健康癥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會導致我們的大腦亞健康呢?詳細>>
天生的樂觀者,在看待問題時總是注意好的一面而忽略壞的一面。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這種樂觀確實是“天生”的,因為他們的大腦在處理信息時就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