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傾向要做的檢查有哪些?
出血傾向是指皮膚或當微小血管遭受輕微創傷后,出血不易自行停止的一種臨床表現,是由于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礙而引起。那么,出血傾向如何檢查?
一、病史
1、出血的特征 通過了解出血部位、臨床特征、及止血方法等內容,臨床上可區分為血管和血小板異常所致出血及凝血功能異常出血兩大類。
2、年齡與性別 出生后或幼年時即有出血傾向者,多提示為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在兒童和青年發病多考慮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或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成人發病者應多考慮為獲得性出血性紫癜。老年人出現紫癜和淤斑,大多屬老年人紫癜;青年女性反覆出現下膠淤斑,常為單純性紫癜。男性患者有關節腔出血和畸形多考慮為血友病甲。
3、家族史 遺傳性出血性疾病大多有陽性家族史。如血友病甲為性聯遺傳,在家族中呈現男性家族成員發病、女性為攜帶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家族中男女成員都可有出血表現,如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血管性假血友病。
4、誘發因素 有服藥史[特別是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藥]、抗凝血治療史、放射線或化學品接觸史則應考慮出血與上述因素有關。
5、伴發疾病 有伴發疾病者,大多屬獲得性出血性疾病。如伴有嚴重貧血者應考慮為再障、白血病、腎功能衰竭;伴有黃疸和肝功能減損者則提示為肝臟疾??;有嚴重感染、休克、產科意外、惡性腫瘤等伴有廣泛嚴重出血,提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二、體格檢查
首先應觀察出血的特征,包括出血的部位、分布及形態;貧血程度是否與出血量一致。重點檢查淋巴結、肝、脾及皮膚等部位。有齒齦腫脹、出血和毛囊周圍出血提示維生素C缺乏。唇、舌、鼻腔、面部、手指和手背等處有點狀或斑點狀毛細血管擴張為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的特征。雙下肢對稱性紫癜伴有蕁麻疹者,應首先考慮為過敏性紫癜。有嚴重貧血而出血又不明顯者,應疑有急性白血病、再障。深部組織出血、血腫或關節腔出血提示為血友病。脾腫大伴有皮膚紫癜、淤斑者應考慮脾功能亢進。全身淋巴結腫大伴出血應考慮惡性淋巴瘤。出血伴有先天畸形者提示為先天性疾病。其他如嚴重肝病、慢性腎病、SLE等都可有相應的異常體征發現,以資鑒別。
三、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檢查 對獲得性出血性疾病的診斷有一定的幫助。如全血細胞減少應考慮再障、白血病、PNH、脾功能亢進等。紅細胞和血小板同時減少而白細胞數正常提示為Evans綜合征。嗜酸粒細胞增多提示過敏性紫癜。血常規正常則可能屬血小板功能異常或血管壁異常出血性疾病。
2、尿常規檢查 尿蛋白陽性多提示腎臟病。尿凝溶蛋白陽性應考慮為多發性骨髓瘤或輕鏈病。
3、出凝血檢查 是診斷出血病因的重要依據,其檢查項目繁多,應根據臨床特點有目的地選擇有關項目檢查。一般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簡易過篩試驗:檢查項目與結果判斷見表2。 (2)歸類試驗:根據過篩試驗,提供出血傾向的可能原因,再作歸類特異性試驗(表2)如血小板計數減少,應進一步作骨髓檢查,觀察巨核細胞數目和血小板形成功能。有無異常細胞以幫助鑒別血小板減少的可能原因。疑有血小板功能異常疾病應作血小板功能試驗。疑有血友病者,可進一步作簡易凝血活酶生成試驗(STGT)、Biggs凝血活酶生成試驗及其糾正試驗,以明確血友病的類型;也可進行因子Ⅷ、Ⅺ、Ⅸ凝血活性(Ⅷ:C、Ⅸ:C、Ⅺ:C)測定。如遇有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應作凝血酶原糾正試驗及有關因子的凝血活性測定,以鑒別因子Ⅱ、Ⅴ、Ⅶ、Ⅹ或抗凝物質。如檢查發現凝血酶時間延長,再作纖維蛋白原測定,以鑒別纖維蛋白原量減少還是質的異常。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斷試驗包括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和血漿纖維蛋白原測定、血漿硫酸魚精蛋白副凝固試驗(3P試驗)、乙醇膠試驗及FDP測定,后三種試驗并可作為與原發性纖溶癥的鑒別。
出血性疾病的實驗室檢查項目多,而檢驗方法又易受環境溫度、試劑質量、操作技術熟練與否等因素影響,容易造成誤差。因此,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應結合臨床表現,予以正確地判斷。
四、其他檢查
如骨髓檢查、肝腎功能檢查、免疫學檢驗、遺傳學檢驗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可結合具體病人的需要而作相應選擇。
五、鑒別診斷
這類出血與中小血管因外傷、手術、潰瘍、腫瘤壞死等損傷及曲張靜脈和血管瘤破壞而發生局部嚴重出血有根本的區別。出血傾向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60%以上患者的血液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多屬IgG,少數為C3。本病大多在兒童和青年人發病,四肢皮膚和粘膜出現散在或密集的紫癜、淤斑、齒齦出血、鼻衄,在女性病人月經異常增多,脾臟一般不腫大。骨髓巨核細胞數增多或正常,而形成血小板功能差,血小板相關抗體(PAIgG)增高為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本病需與繼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鑒別,后者有服藥、輸血、惡性淋巴瘤、結締組織病等病史。ITP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者的鑒別見表1。急性型尚需與病毒感染所致非免疫性血小板減少鑒別,后者多在感染急性期發病,血小板減少約持續2周自行恢復,骨髓巨核細胞核有退行性改變,胞質出現空泡、巨核細胞數減少可與ITP鑒別。少數慢性型病人骨髓巨核細胞數減少甚或缺如,要注意與巨核細胞再障鑒別。
(責任編輯:李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阿奇霉素單次 1g 的劑量含義及后續
2024-10-24白帶有小白粒且持續低燒、全身無力、口
2024-10-24土霉素能否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哪些人禁
2024-10-24反復咳嗽有黃濃痰難以咳出怎么辦
2024-10-24深呼吸感覺肺里有痰,呼吸稍重,咳痰困
2024-10-24頭孢克洛和頭孢克肟有何區別,咳嗽能吃
2024-10-24懷孕時用了婦炎康等藥,寶寶能留嗎
2024-10-24阿奇霉素片和阿奇霉素分散片有何區別?
2024-10-24
熱門文章
速福達干混懸劑 開啟兒童流感治療新時代
2024-08-09喉嚨很癢總咳嗽怎么辦?
2024-06-20掌握呼吸道傳染病基本知識,科學應對流感
2024-04-25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兒童群體中高發 專家提醒及時確診、盡快干預
2024-04-24一有流行病就中招?提升孩子免疫力是關鍵
2024-03-11肺病有哪些種類
2024-02-19支氣管擴張能否徹底治愈?
2024-02-06支原體感染咳嗽的癥狀及其診斷與治療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