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瀉發生是為什么?急性腹瀉怎么處理?
很多時候同種疾病,我們根據不同的病因以及癥狀表現我們會把這些疾病進行分類,腹瀉也是。腹瀉出來根據不同的病因劃分不同的腹瀉類型的同時,我們還根據腹瀉發生的突然性,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所以我們需要對疾病進行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對癥下藥。那么導致急性腹瀉的病因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么辦?
急性腹瀉的常見原因有:
食物中毒:如沙門氏菌屬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外毒素性食物中毒、毒蕈中毒、河豚魚中毒及重金屬中毒。
腸道寄生蟲感染:如急性阿米巴痢疾、梨形鞭毛蟲感染,是急性腹瀉的常見原因。
急性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細菌性痢疾等。
飲食不當:如暴飲暴食引起的腸道分泌異常,很容易引起腹瀉的發生。
化學藥物:如毒扁豆堿、新斯的明、巴豆、砒霜及各種導瀉藥。
急性腹瀉可以明顯分戰兩大類型的綜合征,即痢疾樣腹瀉和水樣瀉。痢疾樣的特點是粘膜有破壞,頻頻排出膿血樣大便,常有腹痛和里急后重感;水瀉則是粘膜無破壞,排出大量水樣便,糞便中不含紅細胞和膿細胞,不伴有腹痛和里急后重。這兩個臨床綜合征的發生取決于致病因子的性質,如果致病因子能侵犯和破壞腸粘膜,則形成痢疾樣疾病,如痢疾桿菌所引起的細菌性痢疾;如果致病因子不損傷腸粘膜,則引起水瀉,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由于該菌產生的腸毒素能促進腸液的分泌,而腸粘膜本身無破壞,所以引起水樣瀉。
突如其來的腹瀉往往來勢洶洶,常常讓人措手不及。對此,普通患者很容易就慌了神,不知道該吃什么藥好。其實,只要抓住“要害”,治療急性腹瀉完全可以化繁為簡,而這“要害”首先就在于分清腹瀉的3種類型。
細菌性腹瀉
由細菌(如大腸桿菌、沙門菌、葡萄球菌等)或其毒素引起。
辨別要點 (1)有進食不干凈或變質食物史。(2)多有發燒。(3)多有黏液便或黏液血便。(4)糞便在顯微鏡下檢查可見膿細胞、紅細胞。(5)腹痛較重。
建議選藥(使用其中之一)
① 氟哌酸(諾氟沙星),每次0.1~0.2克,每日3~4次,空腹服效果好。
② 黃連素(或復方黃連素),每次0.1~0.3克,每日3次。
③ 左氧氟沙星(左克),每次0.1~0.2克,每日2次。
④磺胺甲惡唑(SMZ)+甲氧芐啶(瀉痢停),每次各2片,第1天服3次,以后每日1次。
⑤ 聯用①+②或②+③
病毒性腹瀉
主要由輪狀病毒、腸道腺病毒、諾瓦克病毒等所致。
辨別要點 (1)腹瀉前或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咽痛、流涕、鼻塞等。(2)腹痛較輕。(3)多為稀水樣便,顯微鏡下可見少許白細胞。
對病毒性腹瀉,目前尚無特效藥,主要是通過調整飲食,促進腹瀉的早日康復。對嘔吐、腹瀉重者,應先禁食8~12小時,然后逐步完成“流質——半流質——軟食——正常飲食”的過渡。飲食宜清淡少油膩。更重要的是足量飲水(可稍稍加食鹽及葡萄糖),口服補液鹽最好,也可用去渣的西紅柿湯。
建議輔助用藥
① 思密達(蒙脫石):因有廣闊的吸附面,不但能固定、吸附甚至抑制病毒,還能與腸黏膜結合而提高其抵抗力。每次1包(3克),1日3次,溫開水沖服。
② 微生態調節劑:包括雙歧桿菌(腸樂、金雙歧、培菲康)、酪酸菌(米雅-BM)等,它們可抑制病毒復制,促進腸上皮修復,增強其抗病毒能力,服用安全、有效。
服用微生態調節劑和思密達時,應先服前者,0.5~1小時后再服用思密達,送服水不宜過燙。
單純性(消化不良)性腹瀉
多因進食過多、過雜所致,常見于節日及喜慶后。
辨別要點 多為水便及稀便,常含有未消化食物。常伴有嘔吐,少有腹痛,不發熱。
建議選藥(其中之一)
① 主食(淀粉)進食過多者,可選用淀粉酶、多酶片、胰酶(達吉)等。
② 肉食進食過多者,可選用胃酶合劑、胰酶片、多酶片。配合使用中藥山楂效果也非常不錯。
③ 進食過于油膩者,可選用多酶片、保和丸等。
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在治療期間應食用易消化食物,減少食量,使胃腸道得到適當休息。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酒精對胰腺炎的影響程度如何?
2024-10-21懷孕 35 天陰超檢查后老是腹痛怎么
2024-10-21三個月小孩大便稀是怎么回事
2024-10-2131 天黃疸仍未消退是何原因及如何應
2024-10-21腹瀉 20 天不止是什么原因及如何應
2024-10-21黑山縣哪家醫院治療胃病效果佳?
2024-10-21突然吐出血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2024-10-21愛輝區哪家醫院治療胃病比較靠譜?
2024-10-21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