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乳腺癌 性愛不當小心5種癌癥
很多人都知道癌癥很可怕,因為它是目前無法治愈的疾病。你知道嗎?誘發癌癥的因素有很多,而性生活就是其中之一。
性愛不當小心5種癌癥來襲
如果夫妻性生活中出現了問題,也可能會增加患癌的幾率。
1、性愛過度——易得前列腺癌
年輕男人精力旺盛、意氣風發,往往會有性愛過度的表現,其實,男人性生活如果不加節制、縱欲無度,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較高。那些性生活發生時間較早、婚后性愛頻繁、手淫史較長的人,得前列腺癌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另外,如果男性攝入過量壯陽補精藥物,也會打破體內內分泌的平衡,增加前列腺癌發病幾率。
2、性愛不協調——易得乳腺癌
醫學家們通過大量臨床研究發現,乳腺疾病與女性性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性愛不協調、夫妻關系不和等因素,往往會引起女性出現精神壓抑,造成內分泌紊亂,進而引起乳腺疾病。另有資料顯示,初婚年齡越大,乳腺癌發病率越高,這也可反映出正常的性生活對維持乳腺正常生理的重要性。
3、性生活混亂——易得宮頸癌
如果沒有性生活,這個世界上多數的宮頸癌是不會發生的。宮頸癌主要是由于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引起的,這種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就是性接觸,那些性生活混亂的女性(包括性愛過度、性交不潔、性愛過早等),總會被人乳頭狀瘤病毒“青睞”,患宮頸癌的風險較大。美國有研究顯示,如果女性的性伴侶數量超過10個的,在宮頸癌的新發病例中占到36%!
總而言之,不要以為癌癥離我們很遠,即使是普通的性生活問題,也可能是誘發癌癥的“導火線”,和諧性愛、協調性愛,在癌癥預防領域同樣重要!
4、口交——易得扁桃體癌
伊娃·蒙科·威蘭博士及其同事指出,“因為人們越來越鐘情于口交,常見于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中的HPV-16 感染在口咽部位也開始屢見不鮮?!?“我們假設因性愛習慣的改變而引起的口咽部HPV 感染‘流行病’ 可能對扁桃體癌癥的增多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我們建議當對癥治療扁桃體癌癥時,應考慮對病人進行HPV檢測 。”
5、陰莖包皮過長——易患陰莖癌
有人統計,陰莖癌患者70%~90%都有陰莖包皮過長史。而陰莖癌主要是由機械性刺激和炎癥刺激誘發,例如在性生活中包莖局部摩擦較多。如果包皮過長,往往使陰莖冠狀溝中的污垢長期刺激陰莖,容易導致陰莖癌的發生。醫學專家提出,消除陰莖癌的主要誘發因素是切除過長的包皮。
和諧新生活可預防癌癥
夫妻間和諧的性生活能夠加深彼此間的愛情,使家庭幸福,身心健康,還能保護前列腺,預防癌癥。
各諧的性生活有利于清除緊張情緒
。和諧的性生活不僅能消除男女雙方做愛時肉體上的緊張,而且還能消除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積累起來的情緒上的緊張。雖然每天的身體鍛煉,如做操、跑步、游泳等對減輕情緒緊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性生活卻有著它特有的無法取代的功效。
和諧的性生活能起到控制體重的作用
過去有一種看法,認為性生活一次,可消耗500卡熱量。這個數字可能略高一些,因為這要視做愛時間的長短和男女雙方熱情程度而定。一般來說,一次性活動消耗的熱能與快速騎一刻鐘自行車消耗的差不多。研究結果表明,經常有性生活的人不易患肥胖癥。雖然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絕對的因果關系,但和諧的性生活能起到控制體重的作用,卻是有其自身的道理的。
和諧的性生活能使男性前列腺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研究人員在通過對前列腺防病中觀察到,男人患前列腺感染原因往往是由于前列腺充血,而有規律的性生活行為對防止這種充血大有幫助;對于女性來說,積極的性生活能減輕甚至完全消除她們的腰痛和月經前的綜合癥。
積極而又和諧的性生活有一定預防癌癥的作用
研究人員還發現,尼姑和其它一些沒有或少有性生活的女性,很容易患上乳腺癌、子宮癌和卵巢癌。此問題的關鍵之處在于排卵。生兒育女的婦女一生中排卵次數比不生育的婦女要少,因而患子宮癌和卵巢癌的概率就要低得多。
所以為了遠離癌癥,大家還是要擁有健康和諧的性生活哦!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廣州地區哪家醫院治療直腸癌效果佳?
2024-10-21乳腺癌患者能否補充雌激素
2024-10-21注射用達卡巴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根治術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1廣州哪家醫院治療小腸腫瘤效果佳?
2024-10-21治療乳腺癌應選擇哪家醫院
2024-10-21鄭州治療殘胃淋巴瘤哪家醫院好
2024-10-21嬰兒出現血管瘤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