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便血是腸癌不是痔瘡?防大腸癌注意飲食
大便時便血,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得了痔瘡。但是,臨床發現,很多患者因為誤將直腸癌的早期信號便血當成痔瘡,最終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出現便血癥狀時要注意鑒別,及時求助醫生;日常注意飲食習慣,預防大腸癌。
患上直腸癌被誤當痔瘡
莞城的梁先生今年52歲了,近半年來,不論排便是否順暢,大便表面常常是帶著血液和粘液。由于年輕時排便也會出現少量便血,于是,梁先生總認為是痔瘡,也沒有重視。直到最近一個月,梁先生感覺到右下腹時而隱痛,而且人也明顯消瘦了近10斤。精神、體力大不如從前的梁先生這才趕到醫院就診。經過詳細檢查后,醫生告訴梁先生,他患的并不是痔瘡,而是直腸癌,而且已經是晚期了。
出現便血要注意鑒別
“直腸癌主要表現為便血、排便次數增多及大便變細,其中便血多呈鮮血或暗紅色血液,與大便不相混淆,有時血便中含有粘液、血塊和脫落的壞死組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痔瘡的發病率很高,因此發生便血時,人們最先想到的便是痔瘡。但是,痔瘡的便血通常是大便時有鮮血或便后點滴鮮血,血與糞便不相混合,而且沒有排便習慣的改變,有時還可有腫塊從肛門脫出。因此,當出現便血時要細心觀察,注意鑒別,及時求助于醫生,且莫簡單地把“便血”當“痔瘡”,像梁先生那樣耽誤了病情。
主食增加粗糧比例
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方法就是消除已知可能導致大腸癌的因素。
首先應改進飲食習慣: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
改變以肉類及高蛋白食物為主食的習慣,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
其次是積極防治腸道疾病,如各種息肉、炎癥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病)等;
再次,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增加致癌物的吸收。
醫生提醒超過50歲應每年進行大便隱血檢查
為了及時發現問題,建議年齡大于50歲的市民,應每年進行一次大便隱血檢查,每3~5年進行結腸鏡檢查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腸癌的發病有低齡化的趨勢。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凡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疑似大腸癌早期癥狀,都應找專科醫生做相應檢查,明確診斷。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