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樂用致癌甜味劑?當心這些一級致癌物
指導專家: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副主任 李愛民 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 郭亞兵教授
百事公司近期宣布,將在美國市場輕怡可樂系列中將重新使用甜味劑阿斯巴甜。而就在去年8月,百事宣布停用這一人造甜味劑,理由是部分消費者擔心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有人認為阿斯巴甜有一定致癌性。據美國媒體報道,百事在一種甜味劑使用上的“反復”,與其輕怡可樂銷售困境有關。
阿斯巴甜會致癌嗎?
阿斯巴甜是代糖的一種,其甜度為蔗糖的150-200倍,但卻幾乎不含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因此也被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等碳酸飲料企業用來制作低糖產品。阿斯巴甜的使用在早期引起社會廣泛爭議。有研究發現不能排除阿斯巴甜引發腦瘤、腦損傷以及淋巴癌等嚴重后果的可能性。雖然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早在1981年就批準在某些食品中使用阿斯巴甜,日本也從1983年通過阿斯巴甜可作為食品添加物,并且許多研究機構探索十幾年都沒有找到阿斯巴甜的罪證。但由于被貼上“人工合成”的標簽,美國部分消費者始終認為阿斯巴甜具有引發癌癥、焦慮、苯酮尿癥等潛在風險。雖然目前阿斯巴甜究竟能否致癌還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有些物質對于癌癥的發生確實有促進作用。
這些物質的確能致癌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副主任李愛民教授表示,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的煙草、汽車尾氣中的煤焦油、腌制食品中亞硝胺鹽、印染廠的乙榮胺、霉變食物中的黃曲霉素以及各種工業原料中砷、鉻、鎳、鉬等重金屬等等都可能增加癌癥風險。
據估計人類癌癥的80%-85%的原因與化學致癌物有關,而目前我們已知的化學致癌物已達到1100種以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的郭亞兵教授告訴我們,經世界衛生組織鑒定,對動物致癌的物質有140多種,而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有21種,其中對人類致癌作用最為明確有五種,也就是我們常能聽到的一級致癌物:黃曲霉素、亞硝胺、二噁英、尼古丁、苯并芘。
黃曲霉素:主要來源于腐爛的花生、玉米、大米、棉籽、豆類、劣質花生油、豆油等,是一種明確導致肝癌的致癌物;
亞硝胺:來源于腐壞的糧食、蔬菜、魚肉、蛋奶制品等,我們平時常接觸的過夜的蔬菜、腌制食品中都含有亞硝胺,這種物質可能增加胃癌等消化系統腫瘤的發生風險;
二噁英:來源于焦油、瀝青、塑料燃燒等,因此如果燃燒塑料或新鋪好的瀝青馬路都可能還有這種物質,可引起多系統、多部位的惡性腫瘤;
尼古丁:主要來源于煙草,吸煙產生的尼古丁也是一級致癌物,尼古丁可明顯增加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另外吸煙人群患喉癌、唇癌、舌癌、食管癌、膀胱癌和腎癌的幾率也比普通人高出數倍;
苯并芘:主要來源于燒烤、煎炸食物、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煙草等。有研究證明,環境中的苯并芘含量每增加1%,肺癌的死亡率即上升5%,食品中的苯并芘達到一定劑量,則可導致肝臟和消化道腫瘤。
學會防癌的生活方式
不少致癌物就在我們身邊,因此李愛民教授對于防癌為我們提出幾點建議:
1、合理膳食:少喝含糖飲料,限制攝高脂肪、高糖及低纖維素的食物,常吃蔬果類;避免或盡量少吃加工的肉制品,即添加了亞硝酸鹽的品種。
2、經常運動:每天至少鍛煉30分鐘。研究報告指出有持續鍛煉習慣的絕經后女性,乳腺癌患病率會減少20%。人們的腰圍每增加1英寸,得癌癥的風險就會增力8倍以上。
3、避免過量飲酒:過量烈性酒會導致多種癌癥(如口、咽、喉、食道、結直腸、乳腺)發生。此外,癌癥幸存者也應“守紀律”。
4、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潔身自好避免多個性伙伴、遠離毒品,減少不良生活所致病毒感染的風險。所有癌癥幸存者(康復者)都要遵循關于注重膳食、健康、體重和運動的建議。做到合理膳食、經常運動和保證正常體重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就能避免30%-40%癌癥的發生。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