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豆漿致乳腺癌是假的!預防乳腺癌多吃豆類
最近,“女性常年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的說法又在網絡上被熱議。這種說法認為,豆制品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以大豆異黃酮為主,沒有被吸收的植物雌激素會在人體內積聚,造成人體內雌激素偏高,提高乳腺癌患病幾率。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其實呢?
大豆有什么營養元素呢?
制作豆漿的原料——大豆,作為人類的食物,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大豆制品通常分為非發酵豆制品和發酵豆制品兩類。非發酵豆制品有豆漿、豆腐、豆腐干、腐竹等,發酵豆制品有豆豉、豆瓣兒醬、腐乳、臭豆腐、豆汁等。豆制品發酵后蛋白質部分分解,較易消化吸收,某些營養素的含量有 所增加。大豆制成豆芽,除含原有的營養成分外,還含有較多維生素C。
豆漿中蛋白質含量與牛奶相當,容易被消化吸收,其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低于牛奶,也不含膽固醇,適合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飲用。盡管豆漿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鈣,但和牛奶中的相比要低很多,鋅、硒、維生素A、維生素B2含量也比牛奶低。豆漿和牛奶在營養成分含量上各有特點,條件允許的話,兩者最好每天都喝,或者今天喝豆漿,明天喝牛奶。
大豆還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大豆皂甙、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大豆低聚糖等也對健康極為有益。像豆漿這樣用大豆制作的豆制品中,當然也含有這些營養物質。
大豆異黃酮有助于預防癌癥
大豆中的異黃酮,結構和人體內雌激素的結構相似,可以和雌激素受體結合而發揮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因此也叫植物雌激素。但是它的活性較低,只能發揮很弱的雌激素樣作用。同進,研究發現,大豆異黃酮的類雌激素樣作用對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雙向調節作用。機體內一定水平的雌激素對于維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當人體內雌激素不足的時候,吃到體內的大豆異黃酮可以結合雌激素受體而發揮雌激素作用,起到補充雌激素的作用。而當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有可能引起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子宮肌瘤、子宮出血等危險時,大豆異黃酮和雌激素受體的結合,會導致雌激素受體和雌激素無法結合,從而阻止了過多雌激素的作用,就相當于降低了雌激素的水平,也就降低了患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危險。
豆漿能幫助預防乳腺癌
大量的科學研究早已證明了這點。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亞洲人因攝入相對較多的大豆及大豆制品,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西方人。來自上海的一項研究發現,上海市對5042名20-75歲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調查顯示,常吃豆制品可顯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一項對生活在新加坡的中國女性進行的膳食與乳腺癌的病例對照研究也表明,大豆對乳腺癌的發生有顯著預防作用。2008年,發表在《英國癌癥雜志》的一篇文章也表明,大豆里的大豆異黃酮不但不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反而會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尤其在大豆類食品消費量較高的亞洲人群中。此外,發表在世界權威醫學雜志《癌癥》的文章《國際乳房健康和癌癥指南》列舉了世界各國一些預防乳腺癌的方法,其中預防乳腺癌的飲食方法之一就是要適量吃大豆及其制品。
眾多研究顯示,食用豆漿等豆制品不但不會因此患上乳腺癌,反而是乳腺癌發生的保護性因素。大豆是重要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一方面,可以提供優質蛋白質,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g~50g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豆中含有一些抗營養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脂肪氧化酶和植物紅細胞凝集素等,可能會引起中毒,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和腹瀉等胃腸癥狀。好消息是,這些抗營養因子都是熱不穩定的,通過加熱處理就可以消除。所以生豆漿必須先用大火煮開,再改用小火煮5分鐘左右,把豆漿煮開煮透,把這些有害物質徹底破壞。記住:不要喝生豆漿、沒有煮開煮透的豆漿。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