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腫瘤 > 腫瘤疾病 > 其他腫瘤 > 正文

            什么是星形細胞瘤?星形細胞瘤是怎么產生的?

            2013-11-20 16:01:10      家庭醫生在線

            星形細胞瘤是指以星形膠質細胞所組成的腫瘤,是最常見的神經上皮性腫瘤。星形細胞瘤為浸潤性生長腫瘤,多數腫瘤切除后有復發可能,且復發后腫瘤可演變成間變性星形細胞瘤或多形性膠母細胞瘤。

            腦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約占40.49%,綜合發病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占全部膠質瘤的51.4%,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多,其次是膠質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腦室系統也是膠質瘤較多的發生部位,占膠質瘤總數的23 .9%,主要為管膜瘤,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小腦膠質瘤占膠質瘤總數的13%,主要為星形細胞瘤。

            星形細胞瘤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按腫瘤的生物學特性星形細胞腫瘤可分兩大類:一類邊界清楚,較少向周圍腦組織浸潤,包括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室管膜下巨細胞性星形細胞瘤與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其臨床表現與病情發展均有各自典型特征,預后較好,另一類星形細胞腫瘤則無明顯邊界,向周圍腦組織廣泛浸潤,腫瘤細胞呈間變特性,包括星形細胞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及多形性膠母細胞瘤等,此類腫瘤病程為進展性,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效果均較差。

            (二)發病機制

            星形細胞腫瘤可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一般成年多見于大腦半球和丘腦,底節區,兒童多見于幕下,有報道幕上占3/4,幕下占1/4,發生在幕上者多見于額葉及顳葉,頂葉次之,枕葉較少見,腫瘤可累及兩個以上腦葉,亦可見于視神經,丘腦和第三腦室旁;幕下者則多位于小腦半球和第四腦室,亦可見于小腦蚓部和腦干。

            1。星形細胞瘤 腫瘤主要位于白質內,呈浸潤性生長,實性者無明顯邊界,多數不限于一個腦葉,向外生長可侵及皮質,向內可破壞深部結構,亦可經過胼胝體越過中線侵犯對側大腦半球,肉眼觀察質地灰紅色或灰白色,質地多較硬,半數左右的腫瘤呈部分囊性變,囊液淡黃透明,蛋白質含量較高,靜置易自凝,稱為Froin征陽性,有囊性變的腫瘤可稱為“囊在瘤內”,而位于小腦的星形細胞瘤常為一個大囊,囊壁上有腫瘤結節,囊壁為纖維結締組織及神經膠質纖維構成,因此只切除腫瘤結節即可達到根治腫瘤的目的,此種腫瘤稱之為“瘤在囊內”,少數小腦星形細胞瘤為實質性,呈浸潤性生長,無明顯邊界,預后較囊性者差。

            根據腫瘤的組織學特點,星形細胞瘤可分為纖維型,原漿型和肥胖型三種亞型:

            (1)纖維型:最為常見,可見于中樞神經的任何部位及各年齡組病人,在成人中多見于大腦半球;在兒童和青少年中較多見于小腦,腦干與丘腦,生長緩慢,質地較硬韌,有時如橡皮,彌漫型腫瘤切面呈白色,與四周腦組織不易區別,臨近皮質可被腫瘤浸潤,色澤深灰,與白質分界模糊,腫瘤中心可有囊腫形成,大小數目不定,局灶型腫瘤邊界光整,主要見于小腦,常有巨大囊腫形成,使腫瘤偏于一側,光鏡下用蘇木素-伊紅(HE)染色,突出的特點為腫瘤內富含神經膠質纖維,腫瘤細胞類似白質內的纖維型星形細胞,細胞小,數量豐富,呈卵圓形,腫瘤細胞分化好,核質比接近正常,無核分裂與異形,大多數不能看到胞質,僅顯示圓形或卵圓形的胞核,大小一致,分布亦均勻,可見縱橫交錯,粗細不均,長短不等呈藍色的神經膠質纖維,瘤內血管少,可見小的鈣化或小的囊腔,瘤周腦組織反應小,水腫較輕,無炎性細胞浸潤,多位于白質深層,電鏡下核周胞質和突起有大量的膠質絲,呈波浪式,卷曲式排列,細胞器稀少,且常由于膠質絲而位于核周胞質的邊緣,以纖維星形細胞瘤為主,常混有原漿型星形細胞瘤。

            (2)原漿型:為最少見的一種類型,質地軟,主要見于大腦內,多位于顳葉,部位表淺,主要侵犯大腦皮質,使受累腦回增寬,柔軟,變平為其特點,瘤體較大,灰紅色,切面呈半透明均勻膠凍樣,深部侵入白質,在腦內浸潤性生長,邊界不清,常有變性,形成囊腫,囊腫的大小,數目不定,周圍為瘤組織,光鏡下腫瘤細胞形態具有原漿型星形細胞特征,形態和分布一致,體積較大,胞質飽滿,細胞核呈圓形,大小一致,常偏于一側,核分裂少見,間質嗜伊紅染色,狀如蛛網,無膠質纖維沒有包膜,有囊性變,少數見有出血灶,電鏡下核周胞質和突起內沒有或很少有膠質絲,細胞器較纖維型星形細胞瘤者多,包括微管,核糖體,內質網,線粒體和界膜性小泡,腫瘤以原漿型星形細胞為主,常混有纖維型星形細胞瘤。

            (3)肥胖細胞型:較少見,好發于大腦半球內,亦可見在透明隔部位,占成人大腦半球神經上皮源性腫瘤的5%~10%,占星形細胞瘤的25%,腫瘤呈浸潤性生長,生長較快,質地軟,常可見小囊形成,光鏡下見典型的肥胖細胞,體積肥大,呈球狀或多角形,胞質均勻透明,突起短而粗,瘤細胞核小,偏于一側,瘤細胞分布致密,有時排列于血管周圍形成假菊花樣,神經膠質纖維局限于細胞體周圍,電鏡下胞質體肥大膨脹,少見外圍性胞質突起,胞質中充滿短股膠質絲束所編織的網,細胞器散在于膠質絲之間,遠不及膠質絲突出,但有時線粒體較多。

            2。間變性或惡性星形細胞瘤 主要見于大腦內,瘤體較大,有時侵犯幾個腦葉或者越過中線侵犯對側大腦半球,瘤組織色灰紅,質地較軟,在腦內呈浸潤性生長,與周圍腦組織有一定的邊界,腫瘤細胞可向皮質浸潤生長,形成圍繞神經元周的“衛星現象”,有囊性變和小灶性出血壞死灶,與星形細胞瘤不同,腫瘤細胞豐富,形態多樣,細胞核呈多形性,核分裂象較多見,核質比增大,可見單核或多核巨細胞,纖維型,原漿型及肥胖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可于若干年后變為惡性,神經膠質纖維較星形細胞瘤少見,9%腫瘤內可見少量鈣化,有時瘤內可見增生明顯的纖維結締組織,形成所謂的“間變性膠質纖維瘤”,腫瘤無壞死或血管增生現象,此可與多形性膠母細胞瘤相鑒別,由于腫瘤各部位細胞分化程度不同,在分化好的地方表現為上述腫瘤的形態,因此本腫瘤的診斷要在全面的組織學觀察后做出的結論,僅對部分腫瘤,尤其是活檢組織進行觀察時,診斷可能有誤差,并注意與膠質母細胞瘤的邊緣組織相區別。

            3。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生長緩慢,來源于神經上皮組織腫瘤,腫瘤好發于中線結構的腦白質部位和小腦半球,以發生在漏斗部位者最為典型,有時稱漏斗瘤;發生于視神經稱為視神經膠質瘤,發生于前視路,下丘腦與腦干的腫瘤邊界欠清,多呈實質性,血供豐富,而小腦型與大腦型腫瘤邊界清,90%有囊性變,囊壁常有一硬實的灰紅色結節,與囊性星形細胞瘤不同,其遠離結節的囊壁上無腫瘤細胞,少數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可沿神經軸播散。

            鏡下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由平行緊密排列的分化良好的纖毛樣細胞與含有微囊及顆粒體的黏液構成,呈單極或雙極形態,具有豐富的神經原纖維,并同腫瘤細胞的兩極相延續,故腫瘤的組織學形態呈編織樣或網狀,也可平行排列呈波浪狀,瘤細胞有毛發樣極性突起,細胞核呈桿狀,梭形或卵圓形,因腫瘤細胞分化良好,很難見到核分裂象,內含成束的神經纖維與粗而長的Rosenthal纖維,黏液中散在少量的星形細胞與少枝膠質細胞,前視路型腫瘤與星形細胞增生相似,為膨脹性生長,破壞視神經內部結構,使視神經發生脫髓鞘變,軸突丟失,腫瘤內含有較多的黏多糖酸,下丘腦型腫瘤細胞無嚴格的平行排列與典型的向兩極伸長的特點,微囊亦較少,并易發生惡變。

            電鏡下幾乎完全由纖維形星形細胞構成,核周胞質和突起均充滿緊密的膠質絲,Rosenthal纖維為占據極為緊密的粗大膠質絲束的中心,無規則也無結構的致密電子物質,大宗病例統計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是不常見的,占顱內膠質瘤4.0%~5.0%,占成年組各種類型的星形細胞瘤7%~25%,但青少年組(20歲以下)76%~85%。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天美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新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44| 秋霞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 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一区二区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区二区手机视频|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久久蜜桃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97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一区|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