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纖維瘤的臨床癥狀表現和體征
皮膚纖維瘤是成纖維細胞或組織細胞灶性增生引致的一種真皮內的良性腫瘤。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中青年多見,女性多于男性。可自然發生或外傷后引起。黃褐色或淡紅色的皮內丘疹或結節是本病的臨床特征。病損生長緩慢,長期存在,極少自行消退。
皮膚纖維瘤的臨床表現:
皮膚纖維瘤多見于成人, 男女均可累及,一般發病年齡為20~50歲,無遺傳傾向,可自然發生或有外傷、昆蟲叮咬史。通常為單發,或2~5個,少數可多發,病灶甚至可達l00個以上以四肢、肩、背等處多發。病灶多為單個,偶為多個半球形結節,質地堅硬,界清。直徑多在1cm以內,常為黃色、紅色或肉色。為一種良性病變,與皮膚粘連而與深部組織不粘連,組織學上有明顯的特征??梢痧W。
皮膚纖維瘤的發病部位在皮膚,組織來源是纖維組織,大體形狀為結節狀,大小如豆狀,質地是堅硬的,病變的性質是單純性的,良性的。
1、好發部位
多見于四肢伸側,好發于下肢,肘上方或軀干兩側和肩背部,其他部位亦可發生。
2、臨床癥狀
(1)皮損:在臨床上有診斷價值,皮內丘疹或結節,隆起,堅硬,基底可推動,但與表皮相連,表面的皮膚光滑或粗糙,色澤深淺不一,可為正常膚色,亦可為黃褐色,黑褐色或淡紅色,多見于中年成人,罕見于兒童,通常為圓形或卵圓形丘疹或結節,直徑約1cm,通常不超過2cm,偶2cm或更大,皮損常持久存在,亦可數年后自行消退。
(2)通常無自覺癥狀,偶或有輕度疼痛感,有些患者可發展為多發性皮膚纖維瘤,后者有與用潑尼松或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紅斑性狼瘡和HIV感染伴發者。
(3)一般為單發,或2~5個,偶或多發,結節表面平滑或粗糙呈疣狀,常為單個,偶或為多個。
3、臨床體征
性質堅實,觸之硬,其上方與表皮粘連,與深部組織不粘連,下方可自由移動,側壓時結節中央呈微小凹窩,有特征性,Fitzpatri提出“凹窩征”(dimple sign)一名,以表明其特征性,“酒窩”征陽性(用拇指和食指從兩側捏腫瘤,可見其上方的皮膚略下陷)。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