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過瘦患癌癥風險較高 男人防癌要看8點
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身體過瘦的日本男性患癌癥的風險較高。
該研究小組從1990年至2000年對9萬名40歲至60歲的日本男性進行了跟蹤調查,主要調查項目是癌癥發病率與體重指數(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之間的關系。其中,體重指數標準值達22.25以上為肥胖。
調查發現,體重指數為21至29.9的男性,其癌癥發病率沒有什么變化。但體重指數不到21的男性,其癌癥發病率卻有所增加。與體重指數為23至24.9的人相比,體重指數為19至20.9的男性的癌癥發病率要高出14%。
研究小組成員井上真美說,人們應當保持健康的身材,肥胖或是過瘦都不利于健康。太瘦的人體質較差,得病后的恢復情況也不理想。
所以 ,男人要防癌首先得會看懂這幾點:
身體狀況變化
體重減輕
你并沒有節食及運動減肥,但體重卻明顯下降。如在短期內(如幾周)減輕10%以上,就應就醫。
發熱
如果有發熱而原因不明,就有可能是腫瘤。當然多數發熱是因感染或肺炎等,也應請醫生診治。有些癌癥在某一時期會引起發熱,如癌癥擴散、轉移,或因血癌,如淋巴瘤或白血病。所以不能解釋的發熱一定要找醫生。
疲乏
疲乏也是極常見的癥狀。每個人工作或活動久了都會乏力。如果常感極度疲乏而休息后并不消除,就應請醫生檢查,因為可能與癌癥有關。例如白血病、某些結腸癌、胃癌等。
疼痛
雖然絕大多數疼痛不是癌癥,但局部持續疼痛,應該就診。即使醫生診斷不是癌癥,其他疾患也都得到治療,是值得的。
淋巴結改變
如果腋下、頸部或其他部位發現腫塊或淋巴結腫大,就應就診。尤其是淋巴結持續增大一個月以后,就一定要請醫生檢查。
不應出血的地方出血
例如咯血、吐血痰、胃腸出血、尿血等都應該看醫生。不要以為大便有血就是痔瘡,結直腸癌的表現也是大便出血。
皮膚表現
乳房腫塊
絕大多數男性不會想到患乳癌,往往認為這是女性的“專利”。其實它雖很少見,卻是有可能的。當男性發現乳房有腫塊時,尤其是局部皮膚凹陷有皺紋,乳頭內縮或有分泌物,乳房發紅或脫屑,一定要去就診。
皮膚改變
皮膚上色素痣增大,大家都知道要警惕癌。但皮膚上其他改變也應注意。如皮膚上突然出血或過度脫屑都應就醫。皮膚改變多久才可能有問題很難說,一般認為超過幾周就應注意。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