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孩子氣質 父母必須知道的5項原則
了解了什么是兒童的氣質后,你是否想知道兒童的氣質都包括哪些方面呢?在詳細談論氣質測評維度之前,我們不妨先來明確一下,判斷孩子的氣質,父母必須要知道的5項原則。
原則1: 每個孩子天生都具有固有的獨特氣質
每個孩子都具有與眾不同的一面,但孩子的行為或反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貫性,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下,父母可以通過孩子以往的表現預測其可能出現的行為或反應模式。有的孩子很喜歡和爸爸玩“開飛機”游戲,而有的孩子事先就認定這是會讓人眩暈的游戲,還沒開始玩就會嚇得大聲尖叫,強烈抗拒玩這種方式的游戲。由此可見,不同的孩子對同一事物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而這是由每個孩子固有的生物學因素決定的。當然,很多時候孩子的一些反應與其父母或祖父母相似,這表明遺傳因素的影響也很大。
${FDPageBreak}
原則2: 兒童氣質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反應
如果說智力是孩子認知能力的反映,氣質則與孩子的行為、情緒有著密切的關聯。平時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方式和情緒反應,能幫助我們掌握孩子所獨有的氣質。當然,孩子的行為并不總是一致的,即便是平常愛和媽媽唱反調的孩子,心情愉快時偶爾也會變得很聽話。長期與孩子共處而且思慮周全的父母,可以大致預測到孩子在通常情況下會有什么反應,表現出什么樣的情緒。這種可預測的、一貫的行為模式是判斷兒童氣質最重要的標準。
氣質研究人員認為氣質也會影響人們對人、對事以及對世界的認知。作為行為誘因的思想或內在情感、認知等都會受到氣質的影響。也就是說,氣質不同的人,即便是面對同樣的事情,他們的感覺、看法或行為反應也會有所差異。
${FDPageBreak}
原則3: 氣質在個人遭遇變化或精神有壓力時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難見真情我們是否也可以講到,氣質不同的人,即便是面對同樣的事件常言道:患難見真情。我們也可以認為: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的態度和反應模式能夠體現出他的性格本質。同理,兒童的氣質在孩子遭遇到變化或是在精神承受壓力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得更為明顯。
通過觀察孩子對待變化的反應,可以驗證這一點。比如一對姐妹轉學到新學校,她們要適應陌生的教學環境,還要和陌生的同學相處。仔細觀察兩姐妹在1~2個月適應期中的表現,就能準確地掌握她們倆的氣質。其中一個孩子很快就適應了學校的生活,有時還帶新朋友到家里玩;可是另外一個孩子卻不能快速融入學校生活,一連好幾天早上都哭鬧著不愿去上學。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兩個孩子的氣質更加明顯地表現了出來。
通過觀察孩子應付考試的表現,也可以初步了解孩子的氣質。有的孩子從開考前一個月就開始擔心考試;有的孩子雖然心里老惦記著考試,卻不知道如何制訂學習計劃才好,顯得有些手忙腳亂;有的孩子則沒有任何計劃,還是一如既往毫無顧慮地玩耍;有的孩子會非常放松地享受屬于自己的娛樂時間,但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會有條不紊地進行考前復習,等等。
${FDPageBreak}
原則4: 氣質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第四個原則至關重要,因為這一原則忠告父母們:“試圖改變孩子氣質的努力是徒勞的”。兒童的氣質與生俱來,有些甚至是遺傳的,想要改變它非常難——當然也并不是說這種改變完全不可能。對于什么樣的氣質可以改變,以及改變空間有多大的問題,本書在后續章節中會有論述。但是在這里我們必須認清一點,就是如果父母試圖改變孩子的氣質,結果往往只會讓孩子和父母都感到失望,而且孩子的發展方向很有可能與父母期望的方向南轅北轍。我們不妨看看下面的事例。
剛滿3歲的膽小型孩子蔡琳在游樂場呆呆地看著同齡的孩子們玩耍。一起來游樂場的鄰家孩子梅梅,雖然比蔡琳小6個月,卻對各種新鮮游戲絲毫沒有害怕之意,他徑直跑到滑梯前,抓住扶手試圖爬上去。蔡琳的母親在旁邊看著這一切,心急如焚,脫口就向蔡琳說道:
“蔡琳,你怎么傻乎乎地呆在那里一動不動呀?你看妹妹都爬上滑梯了,你也趕快去一起玩吧。”蔡琳聽到這些話時,很可能自尊心大大受挫,感到自卑。她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壞性格”的孩子,總惹媽媽生氣,并最終認定自己是個不值得媽媽疼愛的壞孩子,結果會更加封閉自己,變得更為膽小怕事。
${FDPageBreak}
原則5: 父母應當對孩子進行“適合氣質的養育”
上世紀50年代,美國最早從事兒童氣質研究的切斯(Chess)博士和托馬斯(Thomas)博士在探索適合兒童氣質的養育方法時,提出了“最佳適配狀態”的新概念。所謂最佳適配狀態,指的是父母和周圍生活環境對孩子的期望或要求、為孩子提供的機會等因素恰好與孩子的氣質達到了“良好契合”的狀態。當孩子的氣質與父母的期望和諧一致、達到“良好契合”時,孩子的發展前景往往是令人樂觀的;相反,當孩子的氣質與父母的期望相背離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則會出現各種矛盾沖突和問題行為。
有的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不好養,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惹出一些麻煩來,讓父母煞費苦心。每當有家族聚餐時,這些孩子的父母總是提心吊膽,生怕孩子又會惹事。但無論父母如何擔心,孩子還是會趁大人不注意時四處亂跑,打翻調料碗,而受到騷擾的客人會有意無意地指責孩子的父母管教無方。面對他人責備的目光,這些孩子的父母不禁感到委屈與厭煩,甚至會想:“這個小家伙存心讓我丟臉!氣死我啦!”如此下去,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就會漸漸疏遠。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想法一直困擾著許多父母,使他們飽嘗為人父母的艱辛。因此,如何根據孩子的氣質,進行遵循氣質的科學撫養,是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的緊迫課題。
${FDPageBreak}
知識鏈接 1
對氣質的普遍誤解
誤區一:氣質有好壞之分
氣質本身是一個價值中立的概念。也就是說,氣質本身沒有好與壞之分,具有獨特氣質的孩子在性格上沒有優劣之分,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誤區二:氣質與行為障礙或精神疾病有關聯
氣質不是導致行為障礙或精神疾病發生的直接因素,只有長期對孩子進行與其氣質不相適應的撫養,才會誘發矛盾、孩子的反抗和內在的不適應,并最終導致孩子出現問題行為。
誤區三:兒童的氣質和成人的性格是兩個基本相同的概念
成人的性格包括孩童時期的氣質,因此它是一個更為復雜的概括性概念。從理論上講,性格是一個人孩童時期的氣質與在成長過程中所附加的環境因素、經驗因素等有機結合而形成的復雜混合體。人類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接受教育和聆聽他人的忠告,受到諸多后天因素的影響,并據此適當改變自己。人類是自律性的存在,成人能夠掩蓋自身原有的某些氣質,甚至會做出一些改變,以氣質的積極面去掩蓋其消極面。因此可以說氣質是性格的生物學基礎,我們在研究氣質時,應該選擇受環境影響最小的幼兒時期的兒童作為研究對象。
誤區四:適合氣質的教育等同于縱容教育
這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氣質非常容易產生的誤解之一。實際上,成功的教育絕不是縱容的教育(第8章將會詳細探討這一問題)。適合氣質的教育并不是要求父母容許兒童不順從和不禮貌。事實上,父母有責任教會孩子適應和融入社會。與成功的教育相反的是,忽視氣質的教育會導致兒童叛逆和自律能力弱,最終父母和孩子只會嘗到教育失敗的苦果。
- 圖解分娩時會陰側切手術全過程1400972
- 你絕不知道的十大怪異懷孕現象1008511
- 震驚!孕婦和人體X射線藝術照923058
- 春天 把握孩子長個黃金季852070
- 孕期有害胎兒的18種食物813905
- 易致胎兒畸形的五種食物766246
- 生男生女有哪些決定因素695481
- 膝下無子延續香火恐孤老一生的明星669083
- 人工授精全過程大揭密(圖)631522
- 奇!腹中胎兒能做鬼臉打哈欠樣樣精(圖)605394
(責任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未按時服用逍遙丸,此藥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婦軟膏使用多久算一個療程?
2024-10-28如何辨別美卓樂甲潑尼龍的真偽
2024-10-28瘙癢伴少量黃色膿液及宮頸糜爛能否用藥
2024-10-28宮頸糜爛患者能否使用保婦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陰道有灼熱下墜感,檢查白帶能確
2024-10-28打完胎三周有陰道炎,同房有臭味,能否
2024-10-28買了較多大黃蟄蟲丸如何在家保存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