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傷害寶寶的“營養”食品
酸性食物與孤獨癥
酸性食物并非指食物的味道,而是指各種肉、蛋及糖食類而言。
這些食物往往被家長認為是高營養品。但它們在人體的最終代謝產物為酸性成分,因此可使血液呈酸性。
過多食用酸性食物可能導致寶寶形成酸性體質,使參與大腦正常發育和維持大腦生理功能的鉀、鈣、鎂等元素大量消耗,從而引起思維紊亂,使寶寶患上孤獨癥。
明智之舉
調整三餐結構,減少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類食物在飲食中的比例,應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堿性成分的食物,使血液酸堿度重新恢復平衡,有助于孤獨癥康復。
${FDPageBreak}
精食與近視眼
很多父母經常給寶寶吃精米精面。營養專家認為,長期吃過于精細的食物,會由于缺少維生素B族的攝入而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而且還會因損失過多的鉻元素而影響視力發育,是近視眼的一大成因。
鉻是人體內一種重要荷爾蒙,不足時可使胰島素的活性減退,調節血糖的能力下降,致使食物中的糖分不能正常代謝而滯留于血液之中,最終導致眼睛的屈光度改變形成近視眼。
明智之舉
人體每天需從食物中攝取50至200微克鉻元素,而加工過的精米精面已喪失80%的鉻。因此,應適當給寶寶進食一定量的粗糧,以保證足量的鉻元素的攝取。
${FDPageBreak}
咖啡與矮個癥
咖啡中含有較多的咖啡因,而咖啡因可阻礙兒童的骨骼發育,經常飲用咖啡、吃咖啡糖果或咖啡餅干的寶寶,有形成矮個癥的危險。家長不可不當回事兒。
為此,讓孩子多喝白開水或純天然果汁,少接觸或不接觸咖啡。
明智之舉
讓寶寶多喝白開水,或純天然果汁,少接觸或不接觸咖啡。
${FDPageBreak}
巧克力與遺尿癥
隨著巧克力有多種保健功能(如保護心臟、防癌、減肥、振奮情緒等)的相繼發現,已越來越受到保健專家的矚目與提倡,因而逐漸“熱”起來,成為一種時尚食品。然而,寶寶應該適當限制,否則易與遺尿癥結緣。
因為巧克力可在寶寶體內產生過敏反應,使膀胱壁膨脹,容量減少,平滑肌變得粗糙,因而使膀胱產生痙攣。同時,這一過敏反應又使寶寶睡得過深,使他們在有尿液充盈時也不能及時醒來,總是發生尿床,最終形成遺尿癥。因此,平時應少給或不給寶寶吃巧克力,尤其在臨睡之前。
明智之舉
平時應該少給或不給寶寶吃巧克力,尤其在臨睡之前。
${FDPageBreak}
魚片與氟斑牙
魚片干是由海魚加工制成,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等營養,而且味道鮮美,據測量,魚片中的氟元素是牛、羊、豬肉的2400多倍,是水果、蔬菜的4800多倍,
慢性氟中毒首先會影響寶寶的牙齒發育,使牙齒變得粗糙無光,牙面出現斑點、條紋,呈現黃色,形成氟斑牙,氟斑牙一旦形成,再也無法恢復。
明智之舉
偶爾可作為兩餐之間的零食,絕對不可長年累月讓寶寶大量攝入。
${FDPageBreak}
冷飲與腸套疊
一到夏季,不少寶寶沒完沒了要冷飲吃。殊不知,寶寶的腸道相對較大人長而薄,腸系膜松弛,固定能力又差,一旦受到冷飲刺激,很容易導致腸管平滑肌痙攣和蠕動增強,進而誘發腸套疊、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
明智之舉
給寶寶吃冷飲的量要小,尤其是2歲以下的胖寶寶。限制寶寶吃冷飲的數量,飲料每天只給喝1瓶,雪糕每次吃1根,而且不要在餐前吃,一般飯后1小時較為合適。剛從冰箱里拿出的冷飲,在室內放上一會兒再給寶寶吃。
- 古代紅樓女子避而不宣的避孕“秘籍”1400972
- 直擊印尼女子割禮割陰手術現場(組圖)1008511
- 大學生捐精詳細過程(圖解)923058
- 人工授精全過程大揭密(圖)852070
- 生男生女有哪些決定因素813905
- 實拍國外孕婦水中分娩全過程(組圖)766246
- 酒精法能測生男還是生女?695481
- 圖解分娩時會陰側切手術全過程669083
- 圖解胎兒臨產前的樣子631522
- 男寶寶小雞雞常見的5大疑惑605394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