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顱內出血嚴重嗎 七療法對癥治療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一種也會時有發生的情況,我們要重視到它的危害性,特別是在孩子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后,一定要根據患兒的情況進行對癥的治療。
新生兒顱內出血嚴重嗎
1、硬膜下出血:這種情況出血量會很大,在數分鐘或幾小時內神經系統癥狀惡化十分明顯,嚴重時呼吸停止并死亡。亞急性者,在出生24小時后出現癥狀,主要是驚厥,部分患兒會出現偏癱、眼斜等。更有患兒在新生兒期不明顯,在出生數月后產生慢性硬腦膜下積液,有驚厥發作,發育遲緩和貧血等。
2、小腦幕上出血:先表現為激惹、腦性尖叫、兩眼凝視驚厥等興奮表現。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抑制狀態,可出現意識障礙,呼吸不規則,陣發性呼吸暫停甚至呼吸停止,肌張力低下。
3、蛛網膜下腔出血:這種情況多見于早產兒,常有窒息史,可為原發,也可為腦室內出血或硬膜下出血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典型癥狀是在生后第2天發作驚厥,發作間歇情況良好,大多數預后良好,個別病例可因粘連而出現腦積水后遺癥。少量出血者無癥狀,或僅有易激惹,肌張力低下,常在1周內恢復。出血量多者癥狀比較明顯,可出現驚厥,但驚厥間期神志清楚。蛛網膜下腔出血不易壓迫腦干,故預后較好,但出血嚴重者也可病情迅速惡化甚至短期內死亡,主要的后遺癥為交通性或阻塞性腦積水。
4、腦實質出血:多見于早產兒,如出血部位在腦干,則早期可發生瞳孔變化,呼吸不規則和心動過緩等,前囟張力可不高,主要后遺癥為腦癱,癲癇和精神發育遲緩。由于支配下肢的神經傳導束臨近側腦室,向外依次為軀干,上肢,面部神經的傳導束,因此下肢運動障礙較多見。出血部位可液化形成囊腫,如囊腫與腦室相通則稱為腦穿通性囊腫。
5、腦室周圍及腦室內出血:多見于早產兒和出生時有窒息史者,大部分在出生3天內發病,程度輕重不一,最常見的就是Moro反射消失,肌張力低下,淡漠及呼吸暫停,嚴重者可急劇惡化,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進入昏迷,抽搐,四肢肌張力低下,前囟飽滿,瞳孔對光反射消失,呼吸暫停等,出血量多者有貧血,血壓不升。
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
1、支持療法:保持患兒安靜,避免搬動或盡量減少刺激性操作;維持血壓正常,保證熱量足夠供給,注意液體平衡,糾正酸中毒。
2、控制驚厥:有驚厥時可用苯巴比妥或咪達唑侖和地西洋等抗驚厥藥。
3、降低顱內壓:對伴有顱內高壓者可使用地塞米松每次0.5-1.0mg/kg,每日2次靜脈滴注。如有瞳孔不等大、呼吸節律不整、嘆息樣呼吸或雙吸氣時可使用甘露醇,劑量根據病情決定,一般每次0.25-0.5mg/kg,靜脈推注。
4、止血藥: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可以使用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絡(安絡血)、維生素K1和立止血(reptilase)等。
5、腦代謝激活劑:出血停止后,可給予胞二磷膽堿靜脈滴注,0.1g/次,加入5%-10%葡萄糖液50ml,每日1次,10-14天為1療程;腦活素2ml,稀釋后靜滴,每日1次,10-14天為1療程?;謴推诳山o腦復康每日0.2g,連續服藥3個月。
6、腦硬膜穿刺:腦硬膜穿刺主要是用于硬腦膜下出血患兒,每日1次,每次抽出量不超過15ml。
7、出血后腦積水:對新生兒顱內出血后腦積水,可進行腦室穿刺引流,維持7天后撤除。如果頭圍還是繼續增大,可考慮腦積水分流術。
新生兒顱內出血護理措施
1、靜臥:患兒所處的臥室,一定要保持安靜,室溫最好維持在22-24℃,盡量避免移動和刺激患兒,以免顱內出血加重。
2、觀察病情:要時刻注意患兒的體征、神智以及痛苦的變化,如有異常,需及時診治。
3、注意體溫的變化:當患兒的體溫大于38.5℃時,應該盡快使用物理降溫法進行降溫。注意保持頭部正位,避免壓迫到頸動脈而發生意外。
4、合理喂養:對于不能進食的患兒,應該進行鼻部喂養,保證營養和熱量的供給。
5、合理用藥:根據醫生的囑咐合理的給患兒服用一些藥物,控制顱內出血的情況,貧血者可適當輸血。
6、保持呼吸通暢:改善呼吸功能,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壓迫胸部,影響呼吸。
(責任編輯:黃婉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