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驚厥如何診斷 這些護理措施你可知曉?
新生兒驚厥這樣的情況是越來越多,但是很多的家長卻不知曉,那么對于新生兒驚厥要如何來診斷?
新生兒期:驚厥發作往往不典型, 須與以下現象或疾病相鑒別。
①震顫:新生兒期常表現有全身或局部的快速顫抖,類似于陣攣樣運動,可由突然的觸覺刺激誘發,輕柔改變體位可使震顫減弱或消失,這種運動不伴有異常的眼或口、頰運動,這種震顫是新生兒運動反射發育不完善的表現,一般在生后4~6周消失。小于胎齡兒、母親有糖尿病的低血糖新生兒或母親孕期服用某些鎮靜藥的新生兒也可出現震顫。而驚厥的幅度大小不等、低頻率、無節奏抽動,不受剌激影響, 并常伴有異常的眼或口、頰運動。兩者較容易區別。
②活動睡眠期出現的眼球轉動及呼吸不規則:正常新生兒的睡眠, 約有一半時間處于活動睡眠期。常在入睡開始或將近覺醒時出現,眼球在合攏的眼瞼下轉動,有節奏的嘴動,面部微笑或怪相,頭部和肢體伸展或扭動,但在清醒后這些動作都消失并不再出現,故與驚厥易于區別。難于區別時,可借助于腦電圖檢查,活動睡眠期的腦電波正常。
③良性新生兒睡眠肌陣攣:生后1個月內起病,肌陣攣主要累及前臂和手,也可累及足、面部、軀干或腹部肌肉。多數出現在NREM期睡眠,REM期少見,偶可為聲音等刺激誘發。肌陣攣可為雙側、局部或多灶性,抽動有節律或無節律,常以1~5次/s的頻率成串出現,持續數秒。此種成串的肌陣攣性抽動可在睡眠中反復出現,持續20~30分鐘,或長達90分鐘,可被誤認為驚厥持續狀態。神經系統檢查及腦電圖是正常的。偶有家庭史。癥狀在出生2個月之后減輕,6個月之前消失。長期預后良好,不需治療。
④早產兒呼吸暫停:這種呼吸暫停一般持續20s或稍久,常伴有心率減慢,而由于驚厥的呼吸暫停則心率一般保持原狀,并不減慢。
在寶寶發病后要注意護理工作的加強,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小兒驚厥的護理措施有哪些呢:
預防復發小兒驚厥有復發傾向,因而當驚厥發作停止后仍應密切觀察病情,防止再次復發。由于高熱驚厥常見于體質較差的小兒,因而平日要加強體質鍛煉,增強肌體免疫力,遇天氣變化時要注意增添衣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有驚厥史的患兒要早作預防,早治療,避免驚厥復發。控制發熱當小兒呼吸道感染并有38、5℃以上發熱時,除針對原發病予以對因治療,如抗生素,抗病素藥外,還要積極控制發熱。降溫措施首選物理降溫,把體溫控制在38℃以內。
具體方法:用純棉毛巾輕擦頸部兩側、腋窩、腹股溝等體表有大血管處,擦至皮膚發紅,時間為15—20分鐘。禁擦胸前區、腹部、后頸,以防止不良反應。如果體溫仍未下降,可在頭部放置冰袋或配合藥物降溫,如肌注安痛定等。加強護理5歲以下小兒體溫超過38、5℃時,最好住院治療,并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做好生命體征監護。在護理上應做到:保持安靜,減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父母不要摟抱或晃動患兒;讓患兒平臥,頭偏向一側,解開衣領,及時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護理和治療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準確、敏捷,避免刺激患兒;給予清淡飲食,補充營養,專人護理,防止患兒墜床或碰傷。
出現驚厥時,應立即將患兒平臥,解松領扣,頭偏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現窒息時,應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 2、用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放入口腔內上、下齒之間(如沒有壓舌松可用鋁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傷。保持環境安靜,減少對患兒的刺激,驚厥發作不可將患兒的刺激,驚厥發作不可將患兒抱起或高聲呼叫。有高熱時,應給以物理或藥物降溫。如驚厥發作時間較長,無論有無紫紺,均應給以吸氧,以減輕腦缺氧。驚厥發作時,禁忌任何飲食,包括飲水。待驚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據病情適當給以流質或半流質。必要時可用針刺入中、合谷等穴位。迅速送醫院就醫,并向醫生反映抽痙開始時間、抽痙次數、持續時間、抽搐部位、兩眼有否凝視或斜視、大小便有無失禁以及解痙后有無嗜睡現象等。以便診斷和處理。
(責任編輯:黃嘉露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