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便秘怎么進行檢查?
產婦產后飲食如常,但大便數日不行或排便時干燥疼痛,難以解出者,稱為產后便秘,或稱產后大便難,是最常見的產后病之一。那么,產后便秘怎么進行檢查?
1、視診:
有無肛裂、瘺口、痔脫垂、肛周炎癥、血跡等。囑患者作排便動作,有會陰下降者可見盆底以肛門為中心明顯向下突出;再囑收縮肛門,盆底支配神經嚴重受損者,收縮能力減弱或消失。
2、肛門指檢:
了解肛門括約功能,明確病變部位和性質,可提供重要依據。指檢肛門括約肌緊張者多見于內括約肌失弛緩癥,肛門緊張而兼疼痛者可能合并有肛裂;觸及條柱狀硬便及直腸明顯膨大者,多見于直腸性便秘;便前檢查直腸呈空虛狀態,或觸及粒狀糞便者多見于結腸性便秘。指檢時在直腸前方,恥骨聯合以上若觸及直腸向會陰方向突入者提示有直腸前突性便秘。
3、直腸指診:
若肛管張力增高,提示肛管附近可能有刺激性病變。如肛管不能通過一指,則肛管有器質性狹窄,常見于低位腫瘤、肛管手術后或不當的硬化劑注射后疤痕形成。部分患者直腸壺腹中可捫及堅硬糞塊。若直腸中潴留大量糞便而并無便意,提示直腸無力。直腸前突患者在排便動作時,可在括約肌上、恥骨聯合下方捫及袋狀薄弱區。直腸內套疊患者,直腸壁松弛,指診時直腸內有粘膜堆積的感覺,偶然也可捫及套疊之腸壁。
4、糞便檢查:
直腸型便秘的糞便常呈堅硬條柱狀,因常有直腸粘膜繼發性炎癥,或排便時損傷肛門,糞便外表可見粘液或血跡;大便狀如羊矢,干硬成粒多見于痙攣型便秘;結腸易激綜合征的糞便多呈羊糞狀,或大便爛硬交替,大便帶粘液,粘液涂片,檢查一般正常或僅有少量的白細胞,便秘型直腸潰瘍性結腸炎,大便多有紅白細胞,及粘液,但應注意與直腸腫瘤鑒別。
5、X線檢查:
顯示消化道有無狹窄、息肉、腫瘤、擴張、腸道內憩室等造成便秘的疾病,還可以明確腸道運動功能。鋇劑灌腸,特別是近年來采用的結腸低張雙重造影,對發現便秘的病因,可能有幫助。
(1)排糞造影。排糞造影可顯示造影劑的影像和利用熒光技術觀察排便的過程、速度。此項檢查目前廣泛用于臨床。排便造影對疑有以下病因的便秘患者具有重要價值:盆底肌協同失調(恥骨直腸肌矛盾性收縮)和直腸前突(如有經陰道直腸壁手術史)等。
(2)鋇餐檢查。可了解鋇劑通過胃腸道的時間、小腸與結腸的功能狀態。腸易激綜合征常表現為結腸袋加深 ,痙攣性便秘腸腔常緊張變細呈鋸齒狀或鉛管狀;弛緩性便秘或乙狀結腸冗長者,大腸變長,擴張或下垂;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腸明顯擴大。對疑有結腸梗阻者,口服鋇劑灌腸因可加重梗阻,應視為禁忌,為了明確結腸器質性病變的性質、部位與范圍,宜用鋇劑灌腸。
6、內窺鏡檢查:
包括直腸鏡、乙狀結腸鏡、纖維(電子)結腸鏡等。可以在直視或通過屏幕清楚了解肛門大腸的病變的部位、性質、范圍等外,可取活體組織行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
(1)直腸鏡檢。簡單實用,可直視察下觀察直腸有無并發炎癥、糜爛、潰瘍、息肉、腫瘤、肛裂、痔瘺、狹窄、直腸粘膜有否松弛、脫垂、腸套疊等。
(2)結腸鏡檢查。對由結腸冗長、巨結腸、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氐病、結腸憩室、腸結核、腫瘤、腸梗阻、放射性腸炎、結腸易激綜合癥等引起的便秘,有重要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價值。
7、肛門鏡檢查:
內痔、低位直腸腫塊均可窺及。當直腸粘膜有充知水種、糜爛而難以用一般炎癥解釋時,應考慮直腸內套疊的可能性。若如有來源不明的血跡,尤為陳舊血跡,應警惕上方腫瘤的可能。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