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嚇唬”來管教孩子 易形成兒童恐怖癥
“怕”是人的天性,“怕”與人生同行,“怕”使人失去了不少歡愉,“怕”甚至會影響人一生的幸福,心理醫生告訴您——
五歲的小東在小姨的陪同下來看心理醫生,要求做一個智力測驗,看他大腦是不是出了問題。因為他不僅平時膽子小、孤僻、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好,而且最近還特別怕“鬼”,夜里不敢一個人睡,白天不敢一個人待著,剛好幼兒園又放假了,就一天到晚都跟著她。
詳細檢查后,確定孩子智力正常,也沒發現有其他的精神癥狀,診斷為兒童恐怖癥。
原來在小東兩歲多時,他父母就常年外出做生意,至今小東一直寄養在外婆家,主要由小姨照看。小姨一家都喜歡看鬼片,閑下沒事也愛講鬼故事。每當此時,小東就特別地乖,躲到小姨懷里不敢做聲。為了使他聽話,大人就常常用鬼來嚇他。一提到鬼小東就老實了,夜里睡覺也要蒙著被子睡。一個多月前,他又發了一次高燒,迷迷糊糊地尖聲怪叫,說看到很多鬼,燒退后就變得特別地怕鬼。
很明顯,小東的怕是家里人利用他怕鬼的心理,經常用鬼嚇唬他造成的。鬼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東西。但對一個兩歲多的小孩而言,父母不在身邊,本來就缺乏安全感,還常常被故意用鬼來嚇唬管教,結果鬼就植入了他的心中,鬼故事聽得越多就越怕,最后在高燒的作用下,出現了以鬼為主要內容的恐怖性譫妄,誘發了恐怖癥。
在臨床上,像小東這種因為父母和親人用“嚇唬”來管教孩子,致使孩子形成“兒童恐怖癥”的病例并非罕見。如有個兩歲的孩子,時常在夜間哭鬧,媽媽為了使她安靜下來,用了很多招數,最后一招終于靈驗了——“外面有大老虎,它聽見小孩哭就進來吃小孩”,孩子嚇得蒙住頭,強忍著哭泣入睡了。媽媽得知了孩子怕老虎的秘密,于是經常用此嚇孩子。孩子到了四歲,只要一提到老虎,就十分恐懼,后來不僅怕老虎,而且怕大灰狼、狐貍、狗等動物,當看電視、電影或家長偶爾提到這些詞,她就緊緊抱頭,面色蒼白,大聲呼叫“我怕”。后來,癥狀越來越重,晚上盡管無人提起,她仍然用被子蒙住頭喊怕,說閉上眼就有老虎在眼前。由于孩子常常做惡夢和驚叫,家長不得不求助于心理醫生,最后,醫生給孩子診斷為兒童恐怖癥。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幼兒由于在心智和體力上都不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所以,常常有很強的不安全感,如怕黑、怕鬼、怕某些動物等。這本屬正常現象,一般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但如果教養不當,就很容易變成病態的“怕”。如有不少的家長,為了使孩子聽話好管,在孩子哭鬧、不聽話時,孩子怕什么就用什么來恐嚇孩子。害怕的孩子自然被嚇得不敢出聲,家長也得到了安靜,可他們沒有想到,這樣做很容易使孩子從正常的“怕”變成病態的“怕”。這是因為,幼兒剛剛萌發想像能力,雖然其想像力水平很低,內容很貧乏,但是孩子喜歡把許多東西夸大。所以,當父母或大人使用恐嚇的辦法哄孩子時,孩子常常在想像中加以夸大,因此會引起很大的驚恐,反復強化則易導致心理異常。事實上,這種嚇孩子的方法,不僅會導致兒童恐怖癥等心理障礙,而且還會終身影響孩子。很多成人產生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時,追究原因都會牽涉到童年時期的某些恐怖經歷。因而筆者提醒年輕媽媽,在孩子哭鬧不好管時,不要用恐嚇,而應用科學文明的方法管教孩子。
首先,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言行,如果是寶寶生病了,非常難受地哭,媽媽就應該多抱抱他,讓孩子在病痛時感到有媽媽陪著,就不會太難受了;如果寶寶是在睡覺時哭,媽媽可以放點輕柔的搖籃曲,使他安靜下來;如果寶寶是毫無理由地哭,媽媽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寶寶乖,聽聽流水的聲音,今天這朵花為什么開花了?如果寶寶是在公共場合哭鬧,媽媽可以跟他講道理,與不哭鬧的小朋友進行比較,適當給寶寶買一些他心儀已久的東西(此招不宜慣用);如果寶寶是為了不能出去玩而哭,媽媽可以帶他出去,滿足他的要求;媽媽還可以把寶寶的哭聲用錄音機錄下來,或者用攝像機把哭相錄下來,他看到或聽到自己哭時,可能哭聲就會立即止住;還有一招,實在沒辦法時,媽媽可以陪著寶寶一起“哭”。切不可說“再哭打死你,再哭媽媽不要你了”,或大聲說“別哭了!再哭把你賣掉!再哭把你扔到垃圾桶里!再哭今晚不讓你吃飯!再哭讓大老虎吃掉你”等威脅恐嚇的語言。
其次,怕與逃避危險是人的天性,即使父母并非有意恐嚇孩子,孩子們也會從生活環境中習得“怕”與逃避的行為方式,因而,當孩子出現“怕”的概念與行為時,父母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怕,承認他們的怕,并認真聽他們傾訴他們的怕,切不可嘲笑他們的怕和利用他們的怕來管教他們。因為父母是他們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如果最親近、最信任的人都要利用他們的“怕”來整治他們,他們還能信任誰呢?失去了對人的信任,會更加重他們的不安全感,心中“怕”的陰影也就越來越深刻。因而,面對孩子的“怕”,父母要有意識地從小培養孩子形成一種健康的行為模式。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打擊和挫折時,要讓孩子盡快回到那個處境中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如孩子害怕去某個地方,或害怕某種動物時,不是教孩子躲避,而是應該帶孩子去逐漸接觸或接近怕的事物,讓孩子及時消除心理上的恐懼情緒,讓他們感受到所怕的事物沒有危險,從而培養孩子形成面對困難不回避、不拖延,及時解決困難的性格和能力。否則,如果讓孩子逃離恐怖處境的話,他會對當時的情境進行幻想性的夸大和歪曲,反復逃避就會因一再強化而固定下來,形成懦弱、逃避現實、畏縮不前等不健全的人格,容易使幼年時期的怕延續到成年而貽患終身。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