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濤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脾虛是中醫常見的病癥,癥狀表現多樣,防治方法也因人而異。常見癥狀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等。防治方法包括飲食調理、運動鍛煉、中藥調理、穴位按摩、情緒調節等。 1.癥狀表現: 食欲不振:脾胃功能減弱,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導致食欲不佳。 腹脹:脾失健運,氣機不暢,容易出現腹部脹滿的感覺。 腹瀉:脾運化水濕功能失常,水谷不分,從而引起腹瀉。 神疲乏力:脾主肌肉四肢,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肢體失養,感到疲倦無力。 面色萎黃:脾虛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氣血化生無源,不能上榮于面,出現面色發黃。 2.防治方法: 飲食調理:多吃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藥、薏米、芡實、大棗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食物。 運動鍛煉: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有助于增強脾胃功能。 中藥調理: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丸、歸脾丸等藥物。 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中脘、脾俞等穴位,促進脾胃氣血運行。 情緒調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思慮和焦慮,以免損傷脾胃。 總之,脾虛需要綜合調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必要時尋求醫生的幫助,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2024-12-18 02: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范增軍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脾虛,中醫脾虛癥是指中醫所稱之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癥,其病情雖較繁雜,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臟腑,對脾胃病患者來說,食療亦不可缺少 ,但必須根據病人平素的體質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2014-01-06 22:3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問題分析: 脾胃虛弱,脾胃氣虛,受納運化功能減退的病理變化。意見建議:1.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2.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后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4.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5.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6.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癥。 7.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饑或過飽。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后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避免刺激:不吸煙,因為吸煙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0.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補充:胃病忌吃“生冷硬”,可以多吃小米粥
2014-01-01 11:2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