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DR 在醫學領域通常指數字化 X 射線攝影(Digital Radiography),是一種新型的 X 射線成像技術,具有成像速度快、圖像質量高、輻射劑量低等優點。它在多種疾病的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呼吸系統疾病、骨骼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和泌尿系統疾病等。 1.成像原理:DR 是利用平板探測器將 X 射線信號直接轉化為數字信號,然后經過計算機處理形成圖像。 2.圖像特點:圖像清晰度高,細節顯示清晰,有利于發現微小病變。 3.應用范圍:廣泛應用于胸部檢查,可清晰顯示肺部、心臟、縱隔等結構;在骨骼檢查中能準確判斷骨折、骨腫瘤等;對腹部疾病如膽結石、腸梗阻等也有診斷價值。 4.優勢:相比傳統 X 射線攝影,輻射劑量小,對患者的傷害降低;檢查速度快,減少患者等待時間。 5.局限性:對于某些軟組織病變的分辨能力可能不如 CT 或 MRI。 總之,DR 作為一種重要的醫學影像檢查手段,為醫生提供了有價值的診斷依據,但在具體應用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綜合考慮選擇最合適的檢查方法。
2024-12-17 20:5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魏榮鑫 醫師
桓臺縣中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Digital Radiography,直接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對骨結構、關節軟骨及軟組織的顯示優于傳統的X線成像,還可進行礦物鹽含量的定量分析;易于顯示縱隔結構如血管和氣管等。
2014-01-09 17:4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這DR是血管動態阻力,單看這數據還是不完全說明問題,你應該做CT檢查啊!
2014-01-08 17: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傳波 副主任醫師
臨沂靜脈曲張醫院
其他
眼科
-
Digital Radiography,直接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 DR 由探測器、影像處理器、圖像顯示器等組成。透射過人體后的X線信號被探測獲取,直接形成數字影像,數字影像數據傳到計算機,在顯示器上顯示,也可以進行后期處理。現在主要的DR探測器為非晶硅探測器和非晶硒探測器,兩種探測器獲取影像的效果差別不大。其它的還有多絲正比室探測器,這是一種空氣探測器。還有一種CCD探測器。非晶硅探測器和非晶硒探測器都被稱為平板探測器。
2014-01-08 09: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以下回答僅供您的參考,任何關于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面對面診斷。 一.DR,是Digital Radiography的英文縮寫,即數字射線攝影。它使X光照相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由傳統的模擬式成像向數字式成像轉換,將影像以數字形式輸入計算機進行存儲、處理、傳輸和顯示。通俗地說,DR照片就是數字化的X光照片。 DR照片的主要優點是:①圖像比普通X光照片更清晰,更容易發現病變,從而減少漏診和誤診;②顯示圖像時間很短,有利于醫生及時采取或調整治療措施;③病人接受X光照射劑量大大減少,對身體的危害也隨之下降;④影像存儲電子化,更方便可靠,可以節省空間,查找更容易,便于遠程會診;⑤同一張照片可復制多份,便于病人多處就診;⑥省去膠片沖洗的環節,廢片率極低,可節省資源,減少環境污染。骨盆攝片(DR)也就是使用DR機器給患者照片。 二.髖關節(骨盆)病變是小兒比較最常見的關節病變之一,以脫位為多見,有些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松弛,半脫位或脫位。有時可合并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 三.病因可能與遺傳因素、關節周圍紉帶因素、體位及機械因素、感染等。 四.X線檢查 臨床檢查是診斷的第一步,它只能說明髖關節有問題,但最后作出診斷需用X線攝片。嬰兒出生后2~3月內,股骨頭骨骺骨化中心尚未出現,X線檢查乃依靠股骨頸的干近側端與髖臼關系來測量。骨化中心出現后,攝片包括雙側髖關節的骨盆片可以確定診斷,攝片時將雙下肢并攏,將患肢上推和下拉住各攝一片對比測量,則變化更明顯可靠。測量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連接雙側髖臼Y型軟骨的水平線(稱Y線或Hilgenreiner線),自髖緣外側骨化邊緣的垂線(稱Perkin線或Ombredarne線),兩線交叉將髖臼劃為四區,正常股骨頭骨化中心應在其內下區,若位于其它地區,則為脫位。脫位側骨化中心常較小。 (二)髖臼指數 自Y形軟骨中心至髖臼邊緣作連線,此線與Hilgenreiner線間夾角稱髖臼指數,此角說明髖臼之斜度亦是髖臼發育程度(圖6)。出生時髖臼指數為25.8~29.4°,6個月嬰兒在19.4°~23.4°(Caffey 1956)。2歲以上者在20°以內。多數學者認為超過25°即為不正常,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如超過30°則有明顯脫位趨向。近年來對于正常新生兒的髖臼指數發現高達35~40°,而絕大多數以后轉化為正常髖關節。因此在診斷上下不能單看髖臼指數一項。但大于正常值者說明臼頂傾斜度增加,為髖臼發育不良。 (三)骨骺外移測定 自股骨頭骨骺中心至恥骨聯合中央垂線之間距離稱為旁氏中心距,兩側比較,有距離增寬表明股骨頭向外移位。常用于髖關節半脫位,此法在測量輕度半脫位時很有價值,骨骺出現前,同樣可用股骨頸內側緣為點作測量。 (四)Von Rosen線 雙側大腿外展45~50°并內旋,攝包括雙側股骨上端至骨盆正位片。作雙側股骨中軸線,并向近側延長即Von Rosen線。正常時此線通過髖臼外上角;脫位時通過髂前上棘。在股骨頭骨化中心未出現前,對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 (五)興登(Shenton)線 正常骨盆X線中恥骨下緣之弧形線與股骨頸內側之弧形可以連成一條完整的弧度稱做興登氏線。凡有髖脫位,半脫位病例中,此線完整性消失。 此線在任何脫位中都消失,因此不能區別炎癥、外傷、先天性等情況。但是仍不失為最簡單的診斷方法這一。 (六)股骨頸前側角攝片 偶爾需要X光攝片進一步明確前傾角的情況,最簡單的方法是患兒平臥,髖部向上作骨盆正位攝片。同樣,將大腿完全內旋再作骨盆正位攝片,將兩片比較可以看出完全內旋時股骨頸全長出現,股骨頭清楚,髖骨向上時股骨頭與大小粗隆重疊,可以估計前傾角的存在。 (七)關節造影 一般情況之下很少有必要進行關節造影來明確診斷,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需要明確盤狀軟骨、關節囊狹窄、復位失敗原因時,造影術偶有必要。在全身麻醉下,髖關節進行皮膚消毒無菌操作,在關節前作穿刺注射1~3ml35%碘油造影劑(diodone diodast)。在透視下可以發現髖臼外緣有無障礙,髖臼外緣的軟骨情況以及關節囊有無狹窄,必要時手法復位后可以再次造影明確股骨頭是否完全進入髖臼,盤狀軟骨的復位與變形。由于操作復雜,造影充盈不足,讀片困難,近年來較少有人應用造影診斷。 (八)中心邊緣角(CE角) 隨訪病例時常需測定股骨頭進入髖臼的程度,偉氏(Wibeng)取股骨頭中心為一點,髖臼外緣為一點,連此兩點成一直線。髖臼外緣作垂直線向下,兩線成鈍角于髖臼外緣稱邊緣中心角。此角正常范圍為20~46°,平均35°;15~19°為可疑;少于15°,甚至負角,表示股骨頭外移,為脫位或半脫位。 攝片具體間隔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現在醫用X線只要不是頻繁檢查,還沒有文獻提出射線對身體有明顯傷害,所以家長都不用緊張。照片時,做好非透照區域防護就夠了。 以上內容僅供您的參考,具體情況咨詢您的醫生。
2014-01-03 17:3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