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樂翠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痛風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癥狀多樣,治療方法也因病情而異。癥狀包括關節疼痛、紅腫、發熱、關節畸形、痛風石形成等。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飲食調整、生活方式改變等。 1. 癥狀表現: 急性發作期:關節劇痛,常于夜間突然發作,多發生在第一跖趾關節,也可見于踝、膝、腕等關節,局部紅腫、發熱,活動受限。 間歇期:癥狀緩解,關節功能恢復,但可反復發作。 慢性期:關節畸形,痛風石形成,影響關節活動。 腎臟損害:可出現尿酸性腎結石、腎功能不全等。 其他:部分患者還可能伴有發熱、乏力等全身癥狀。 2.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如依托考昔、雙氯芬酸鈉)、秋水仙堿、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等,用于緩解急性發作期癥狀。病情穩定后,可使用降尿酸藥物,如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 飲食調整:限制高嘌呤食物攝入,如動物內臟、海鮮、肉湯等,增加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多喝水:促進尿酸排泄。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 總之,痛風病患者需要及時就醫,明確病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并長期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024-12-17 17:2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舒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痛風多表現為高尿酸血癥,急性炎癥期表現為受累關節突發紅腫熱痛,多為午夜或晨起發病,常見的受累關節依次為第一拇趾關節,第一跖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還有痛風石,腎臟病變等癥狀 痛風治療上首先是飲食治療,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減少飲酒,每天大量飲水促進尿酸排泄。另外就是應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堿性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2013-12-28 23:2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飲酒容易引發痛風,因為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大量吸收水份,使血濃度加強,使到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癥。痛風早期這個階段的患者僅表現為高尿酸血癥,而無關節炎、痛風石、腎結石等臨床表現。高尿酸血癥發生率遠較痛風為高,其10~40%患者在第一次痛風發作前有過一次或數次腎絞痛發作史,也有患者出現如蛋白尿、血尿,顯微鏡下白細胞尿。
2013-11-18 17: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踝關節腫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到門診來讓大夫親自檢查,詢問病史,才有助于確診。 目前您在網上提供的信息太少,(連踝關節腫是單側還是雙側也未提及,既往異常和正常的化驗以及治療方案和療效也沒有講),而且您可能也不知道需要提供哪些信息。所以建議還是到大醫院先看一次風濕科門診。
2013-11-18 17: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痛風病的癥狀及治療.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慢性代謝紊亂疾病.主要臨床特點是體內尿酸產生過多或腎臟排泄尿酸減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癥以及反復發作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痛風石沉積、痛風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等.痛風常累及腎臟而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性腎結石.
2013-11-09 17: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癲癇病人在發作前有先驅自覺癥狀,如感覺異常,胸悶、上腹部不適、恐懼、流涎、聽不清聲音、視物模糊等。因此,患者本人在預示到癲癇發作前應盡快離開如公路上、水塘邊、爐火前等危險境地,及時尋找安全地方坐下或躺下。患者的家屬也應學會觀察病人發作前的表現,以便盡早作出預防措施,防止其他意外傷害的發生。在病人未發作起來時立即用針刺或手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有時可阻止癲癇發作。癲癇患者飲食盡可能做到食品多樣化,建議多吃富有營養、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面食、豆類、瘦肉、雞蛋、魚、牛奶等,尤其應多食用豆類、新鮮蔬菜、水果、乳制品,這些含高蛋白質和含磷脂豐富的食品,有助于腦功能的恢復和減少發作次數。少吃一些膏粱肥厚的食品,鵝肉、羊肉更應少吃;對一些刺激性很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也以少吃為好,否則,不利于疾病的康復。
2013-11-08 17: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