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個月男童單心室等病,能否手術及醫院選擇
年齡:1 性別:男 主要癥狀:6個月。二維:1,單流入型單心室。2,I孔房間隔缺損。3,動脈導管末閉。4,肺動脈高壓。㊣6個月小兒,現在可手術?哪個醫院好?※2010-8-13 22:31:42※1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艷玲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科
-
6 個月男童患有單流入型單心室、I 孔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高壓,是否能手術需綜合多方面因素,如患兒身體狀況、病情嚴重程度等。選擇醫院應考慮醫院的綜合實力、專家團隊、醫療設備等。 1. 患兒身體狀況:評估患兒的生長發育、營養狀況、心肺功能等,以判斷其對手術的耐受能力。 2. 病情嚴重程度:單心室的具體類型、房間隔缺損大小、動脈導管未閉的程度、肺動脈高壓的級別,都會影響手術時機。 3. 醫院綜合實力:包括醫院的規模、醫療技術水平、科研能力等。 4. 專家團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心臟外科專家團隊能提高手術成功率。 5. 醫療設備:先進的醫療設備有助于精準診斷和治療。 總之,對于該患兒的手術時機和醫院選擇,需要專業醫生進行全面評估和權衡。建議家長帶患兒到正規的大型三甲醫院或兒童專科醫院的心血管外科就診。
2024-12-17 21:1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孩子先天性心臟病,目前沒有癥狀的話,可以暫時不治療的。輕度的二尖瓣畸形伴畸形,一般不會影響健康。平時注意避免勞累和增加營養。防止感冒和感染性疾病。如果出現紫紺,心慌等癥狀的話,就要及時治療了。
2013-08-30 17:5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常見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心病為:VSD、ASD、PDA等,這三種疾病占先心病的30%-45%。如果沒有嚴重的并存疾病或嚴重的手術并發癥,手術成功率幾近于100%,手術遠期效果也很好,可以與正常人的生活質量相同。但是如果合并肺動脈高壓等嚴重并發癥,就可能失掉手術機會或大大降低手術的成功率;即使手術成功,一些患兒的肺動脈高壓仍會進行性加重,最終發生心力衰竭或(及)心律失常,患兒的生命及生活質量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掌握恰當的手術時機是非常重要的。 ASD ASD很少自然閉合。有研究顯示1歲以內初診者39%閉合,而l歲以后初診者無一例閉合。ASD右心容量負荷增加,但很少出現肺動脈高壓,沒有并發癥的ASD臨床很少有癥狀,往往在體檢時發現可疑心臟雜音而就診。手術年齡以4。5歲為佳,手術適應證為:①超聲心動圖及x線胸片示右心擴大;②心電圖示右室或右房肥大或有束支傳導阻滯;②體格生長發育落后于同齡兒標準。當然,此3條標準并不一定同時存在。出現紫紺或右心衰應視為手術禁忌證。 VSD 單純VSD的病理生理學取決于缺損的大小及肺血管阻力,有兩組應考慮外科手術。一種情況為嬰幼兒,室間隔缺損大,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體格發育不良并有反復發生肺部感染的病史,或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另一種情況為較大年齡,室缺及分流亦較大,癥狀不明顯,心前區可觸及收縮期震顫,可聞及全收縮期雜音,心尖區可聽到舒張期雜音,說明左心容量負荷增多,通過二尖瓣的血流量增多。對于小室缺無肺動脈高壓、超聲心動圖示左心無擴大、心電圖正常、X線胸片改變不明顯的患者,不提倡手術,但在隨診中應注意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預防。 對于室缺較大,藥物難以控制心力衰竭及頑固性反復性肺炎的小嬰兒VSD,應積極考慮手術治療。對部分經呼吸機輔助呼吸后,仍難以控制肺部感染的小嬰兒,可急診手術治療。 關于VSD的自然閉合率各家報告不一,在21%-63%。但一致的觀點是:①小的缺損閉合率高,大的缺損閉合率低;②小年齡(如1歲以內)發現的VSD,閉合機率大,大年齡(加大于5歲)則閉合機率極小;③膜部及肌部室缺有自然閉合的可能,動脈干下型室缺無自然閉合的可能。因此判斷室缺患兒能否或是否有必要等待室缺的自然閉合,可以依據以上幾條。但至少大室缺、大的左向右分流、有肺炎心衰史、影響其生長發育或有肺動脈高壓的患兒是不符合等待自然閉合條件的。 自然閉合的機制目前認為是:膜部室缺與三尖瓣前葉相隔葉交界處組織貼向室間隔,粘連增多從而導致缺損閉合。肌部室缺可能因間隔肌肉的發育有將其縮小、閉合的機會。感染性心內膜炎時,因發生粘連、贅生物而致缺損閉合,也被認為是VSD自然閉合的一個機制。 PDA PDA可單獨存在,亦可合并其它光心病,并且可成為其它復雜型先心病患兒賴以生存的條件,如肺動脈瓣閉鎖、室間隔連續的大動脈轉位等,故新生兒時期藥物關閉PDA時應慎重。粗的動脈導管由于大量左向右分流,可在嬰兒期出現心衰及反復肺炎,應早期結扎手術治療。 法洛四聯癥 復雜先心病中以法洛四聯癥(TOF)發病率最高,占先心病的10%左右,是嬰兒期以后青紫型先心病中最多見的一種,目前對該病爭論較多的是手術年齡問題。基于肺血管和氣體交換單位的發育在生后8年內是個持續過程,而肺早期喪失動脈血供,導致肺泡前的動脈發育不良,動脈壁失去彈性蛋白,小動脈血栓形成,因此造成肺泡和肺容積減少,故早期矯治手術無疑對患兒的整體發育是有利的,尤其對于缺氧紫紺嚴重的患兒,應早期手術而不考慮年齡。TOF約25%死于1歲以內,約70%的患兒需要在1歲以內手術治療。以往由于年幼嬰兒一期矯治術病死率及并發癥高,故傾向于先做體肺分流姑息手術:隨著深低溫停循環或深低溫低流量體外循環技術發展,新生兒和嬰兒麻醉管理的改進,術后監護的進展及小兒心臟手術技術不斷完善,小年齡TOF一期矯治術的病死率及并發癥明顯下降。目前多家醫院采用一期矯治方法。有報道生后1年內手術的患兒中,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明顯低于較晚手術者,可能與較早手術有心室不至于特別肥厚有關。 其他 完全型肺靜脈畸形引流、完全型心內膜墊缺損(房室間隔缺損)均應在1歲以內手術,如合并心衰或(和)紫紺的患兒應考慮提早手術。部分型肺靜脈畸形引流、部分型心內膜墊缺損由于臨床癥狀很輕,可根據病情擇期手術,手術最佳年齡3-5歲。 目前,小兒先心病領域正經歷著一個特殊的發展時期,不但某些先心病可通過外科手術得以根治,而且許多以往無法手術或手術效果極差的先心病,如主動脈弓離斷、右心發育不良綜合征、單心室、三尖瓣閉鎖、肺動脈閉鎖、右室雙出口等,由于手術方式的改變及外科手術材料的不斷研制和更新,手術成功率明顯提高,小兒心臟移植用于難以矯治的復雜畸形在國外已成常規治療的方法。
2010-08-22 22:2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