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毛銳 副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會導致呼吸困難等癥狀。治療哮喘的穴位有膻中穴、肺俞穴、定喘穴、足三里穴、豐隆穴等。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9-01-24 12:57
1.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刺激該穴位可寬胸理氣、止咳平喘。
2.肺俞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 1.5 寸。能調節肺氣,緩解哮喘癥狀。
3.定喘穴:位于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 0.5 寸。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作用。
4.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 3 寸。可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對哮喘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5.豐隆穴: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 8 寸,條口穴外 1 寸。具有化痰平喘的功效。
通過按摩或針灸這些穴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哮喘癥狀,但不能替代正規的藥物治療。哮喘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囑進行綜合治療,同時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成林 副主任醫師
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反應為主的氣道變應性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征的疾病.易感者對此類炎癥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氣道阻塞癥狀.根據有無過敏原和發病年齡的不同,臨床上分為外源性哮喘和內源性哮喘.外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時發病,多有家族過敏史,為ⅰ型變態反應.內源性哮喘則多無已知過敏源,在成年人發病,無明顯季節性,少有過敏史,可能由體內感染灶引起.無論何種哮喘,輕癥可以逐漸自行緩解,緩解期無任何癥狀或異常體征.治療應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發作的變應原和其他非特異性刺激,去除各種誘發因素.哮喘發作時應兼顧解痙,抗炎,去除氣道粘液栓,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繼發感染.緩解期治療:目的是鞏固療效,防止或減少復發,改善呼吸功能.增強體質,參加必要的體育鍛煉,提高預防本病的衛生知識,穩定情緒等對于防止復發有一定的作用.
2011-06-09 11: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志雄 副主任醫師
黃巖中醫院
二級甲等
中西醫結合
-
主要包括:抗氣道炎癥的藥物、支氣管擴張藥和特異免疫治療。抗炎藥物能抑制及預防氣道炎癥的發展,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支氣管擴張藥可緩解氣道阻塞的癥狀。目前認為,單用支氣管擴張藥作對癥治療,特別對中重度哮喘患者病人是不利的。由于支氣管舒張,更多變應原進入氣道,若不同時給予抗炎藥物進行有效的抗炎,氣道炎癥會不斷加重,這是長期單純使用氣道解痙藥物可不斷加重病情的重要原因。再者中重度哮喘患者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氣道重塑,其氣道高反應性不僅與炎癥有關,而且和管壁增厚,平滑肌增殖導致管腔狹窄有關,此時必須同時應用抗炎和解痙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1.抗炎藥物 包括:糖皮質激素,白三烯受體拮抗藥,以及色甘酸(等。 (1)糖皮質激素: ①抗炎機制:糖皮質激素是當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藥物,幾乎可以抑制哮喘氣道炎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a.抑制炎癥細胞在氣道黏膜的遷移聚集;b.抑制炎癥細胞的活化和炎癥介質的釋放;c.抑制轉錄因子的活化和細胞因子的生成;d.減少微血管滲漏;e.提高氣道平滑肌β2受體的反應性。糖皮質激素的吸入療法已成為支氣管哮喘抗感染治療中最主要的方法,目前臨床上使用較廣泛的吸入糖皮質激素有氟尼縮松(flunisolide),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a),布地奈德(budesonide bud),倍氯米松(二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diproprionate fp)和莫米松(糠酸莫米松)。在國內常用的是bud,bdp和fp。由于在皮質醇的c16α,c17α部位引入親脂性基因,增加了藥物在氣道局部的沉積及與糖皮質激素受體的親和力,同時,減慢藥物從肺脂質間隙中的釋放,延長其在局部抗炎作用的時間。 ②應用方法(每周減5~10mg),對于必須長期口服糖皮質激素才能控制癥狀者,建議潑尼松(龍)用量控制在≤10mg/d。
2011-06-09 11: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有何區別? -
Q: 哪些中藥能有效調理支氣管哮喘病? -
Q: 支氣管哮喘不到一周如何治療 -
Q: 支氣管哮喘的危害具體有哪些 -
Q: 支氣管哮喘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方式? -
Q: 如何有效治療支氣管哮喘 -
Q: 中醫治療過敏性支氣管哮喘效果怎樣 -
Q: 支氣管哮喘有哪些典型癥狀表現? -
Q: 支氣管哮喘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
Q: 刺激性食物是否會引發支氣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