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濤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咽喉科
-
你好,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飲食原則上是沒有明顯禁忌的。吃菜方面有很多的選擇。比如西蘭花等富含硒元素的蔬菜均有抗癌作用。大蒜里面的大蒜素也有抗癌作用。芹菜,菠菜。白菜等富含纖維素的蔬菜也可以多吃,有助于排便。西紅柿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也應多吃。盡量不要吃辣椒。,希望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2019-01-24 17:18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認真適量地吃優甲樂,有助于防止或減少復發。飲食上無需注意什么,跟正常生活一樣。可以看我的經典問答中的相關意見。
2013-12-02 12:3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甲狀腺乳頭狀癌術后飲食要注意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綠、黃、檸檬、蘆筍、杏仁露、荸薺、紅棗、大蒜和紅蔬菜以及黑木耳等是抑癌物質,可以阻斷癌細胞的生成,最好采用傳統中藥鞏固治療。建議你用傳統中藥獨活、石菖蒲、仙鶴草、大薊、山奈、枸杞子、薏苡仁、地榆、白前、丹皮、射干、當歸、土鱉蟲、青黛、肉桂、苦參、金精粉、葫蘆巴等配合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這些藥物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以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同時又不產生副作用,均在治癌抗癌的同時,增強機體免疫力,不僅能直接殺死癌細胞,更重要的是這些藥物的有效成份可立即激活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力,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
2013-11-29 12:3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甲狀腺癌術后飲食總熱量甲狀腺癌術后飲食每日從食物攝入的總熱量一般盡可能爭取不低于正常人的最低要求,即每日在10千焦以上,因為癌癥病人體內蛋白質分解高,合成代謝功能減低,營養處于入不敷出的負氮平衡狀態,故對蛋白質的需求量要增加。甲狀腺癌術后飲食一般每日攝入蛋白質應達到1.5克體重以上,而且應以優質蛋白為主,如雞蛋,牛奶,肉類,豆制品等。2、甲狀腺癌術后飲食,營養要相對平衡根據病人的需要,甲狀腺癌術后飲食的各營養素要相對應的適量,齊全,除充足優質的蛋白質攝入外,一般應以低脂肪,適量碳水化合物為主。注意補充維生素,無機鹽,纖維素等,這些可從新鮮蔬菜和水果中獲得。3、甲狀腺癌術后飲食食譜結構要合理癌癥病人食譜切不可簡單和單一。甲狀腺癌術后飲食應該是品種多,花樣新,結構合理,在制作食譜時,要盡可能做到:清淡和高營養優質量相結合,質軟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相結合,新鮮和食物寒熱溫平味相結合,甲狀腺癌術后飲食供應總量和病人臟腑寒熱虛實證相結合。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4、烹調方法和進食方法要講究甲狀腺癌術后飲食應該注意什么?設法增進病人食欲在食物的選擇,制作,烹調上,應創造食物良好的感觀性狀,在味,色,香,形上下功夫,盡可能的適合和滿足病人的口味愛好和習慣。還要根據病人的消化能力,甲狀腺癌術后飲食采取少量多餐,粗細搭配,流質,軟食與硬食交替,甜咸互換等形式進餐。吃飯時要創造愉悅氣氛,盡量與親屬同進食。吃飯前,盡量避免油煙味等不良刺激。在病人放、化療間歇期,抓緊食欲好轉的有利時機補充營養。
2013-11-26 12: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東升 醫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您好,沒有什么飲食禁忌,什么菜都可以適當食用。目前的醫療水平,無論是什么惡性腫瘤都是很難完全治愈的。當然,腫瘤的早期診斷并且早期治療是相當重要的,可以大大地提高治療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預后,所以癌癥患者應及時到當地正規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腫瘤情況,并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等綜合治療。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2013-11-25 12:5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夏莉 醫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甲狀腺癌術后,建議您不妨采取中藥施治調理,合理營養為原則.多食用比如魚,瘦肉,蛋,大豆制品,香菇,大棗等等.同時注意調整心理,適當的運動
2013-04-13 09:1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甲狀腺乳頭狀癌?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甲狀腺癌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占60%~70%,多見于40歲左右的青壯年,兒童甲狀腺惡性腫瘤90%以上屬于乳頭狀癌。甲狀腺乳頭狀癌多數為單發腫物,可伴有結節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囊腫。本病以淋巴結轉移為主,且轉移率較高,同側頸淋巴結轉移可達40%~50%,雙側頸淋巴結轉移也可達到10%,晚期可轉移至縱隔或腋下淋巴結,50%~70%的患者初診時已伴有頸淋巴結轉移。血行轉移較少發生,為4%~8%,以肺轉移最為多見,其次是骨轉移。平均病程5年,也可長達20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