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方昕 醫師
安徽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PET-CT中心
-
耳前瘺管感染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通常由細菌侵入、瘺管堵塞、免疫力下降、不良衛生習慣、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治療方法包括局部處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細菌侵入:細菌通過瘺管口進入瘺管內引發感染。需保持局部清潔,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 2. 瘺管堵塞:分泌物積聚導致堵塞,易滋生細菌引發感染。可通過熱敷促進分泌物排出。 3. 免疫力下降:身體抵抗力減弱時易感染。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適當鍛煉增強免疫力。 4. 不良衛生習慣:如用手擠壓瘺管、不注意耳部清潔。應改正不良習慣,保持耳部衛生。 5. 局部刺激:佩戴不合適的耳飾、耳部受傷等。避免刺激,減少感染風險。 耳前瘺管感染需要及時處理,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平時要注意耳部護理,預防感染。如感染反復發作或癥狀嚴重,應考慮手術切除瘺管。
2024-12-17 15:0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榮偉 醫師
山東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喉科
-
若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排膿引流,局部清潔消毒,碘伏紗條換藥;待紅腫消失,感染控制后可行瘺管切除術,務必一次徹底切除,否則遺留部分瘺管感染復發,再行手術效果甚差。
2013-12-28 16:1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病情分析:你好,你這藥物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另外可以用口服阿莫西林。指導意見:希望我的回復能對你有幫助,你的滿意將是對我們醫生最好的回報,謝謝!
2013-11-24 10:4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耳前瘺管一般為先天性,可單側也可雙側,可反復感染,比較容易診斷。一旦感染,即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消炎治療是必須的,一般來說,輸液比打針來得快,打針比吃藥來得快,用藥一般用二、三代頭孢較好,同時用替硝唑效果更佳。一旦膿腫形成,即應切開排膿。一旦炎癥控制,處于相對靜止期應該手術切除,達到根治。手術比較簡單,一般有耳鼻咽喉科的醫院都可做這種手術,手術效果很好。
2013-11-24 10:4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耳前瘺管形成原因是由于在胚胎發育期,發育成耳廓的第一鰓溝的遺跡形成,也就是說,胎兒的耳廓在形成過程中,受到某些因素影響后而產生的。這種先天性疾病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有時,瘺管的部位和哪一側都極為相似。一般耳前瘺管單獨發生,而沒有其他外耳畸形的發生。但有時也會有副耳廓、耳廓發育不全等先天畸形同時發生。耳前瘺管通常為一個盲管,深淺不一,可長可短,并且有的還有分支,有的長的瘺管可以穿到外耳道的深部,甚至到耳后。這種瘺管的內層為上皮組織,可分泌皮脂腺。這就是我們為什么會發現耳瘺口有分泌物流出的原因。耳前瘺管多開口于耳輪腳前,有的也可以開口于外耳道口、耳甲腔、耳垂等處。一般來說,耳前瘺管沒有癥狀,個別人會有癢感。但有的人可以繼發感染,局部發生紅腫熱痛、流膿。長期感染者,瘺管附近皮膚可有潰爛結疤,肉芽組織形成。如果瘺管較長,感染部位可能在遠處。對于沒有感染的耳前瘺管不需特殊治療,而對于有感染的瘺管要控制感染,如:局部用消炎藥,口服抗生素。如果感染嚴重,局部有膿腫形成,可以切開引流。當感染控制好后,要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瘺管。手術應力求徹底,否則很容易復發。
2013-11-16 10:4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問題分析: 根據你的描述,有耳前瘺管感染,可以先消炎,控制癥狀后進行手術治療意見建議:治療可以局部用雙氧水清洗,靜脈點頭孢類抗生素治療,一般治療后可以很快治愈,然后再考慮手術治療.
2013-11-14 1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