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嬰兒髖關節角度的正常范圍因年齡而異,一般來說,在不同階段有相應的標準值。通常通過超聲或 X 線檢查來評估,包括阿爾法角和貝塔角等。常見的影響因素有嬰兒的生長發育、胎位、遺傳、疾病以及檢查方法等。 1. 生長發育:嬰兒在出生后的頭幾個月內,髖關節不斷發育成熟,角度會逐漸變化。 2. 胎位:胎位不正可能影響髖關節的初始角度。 3. 遺傳:若家族中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況,嬰兒患病風險可能增加。 4. 疾病:某些疾病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會導致髖關節角度異常。 5. 檢查方法:不同的檢查方式,如超聲和 X 線,其測量結果和正常范圍可能存在差異。 總之,家長應關注嬰兒的髖關節發育情況,定期進行檢查,若發現異常,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或干預。
2024-12-18 02:0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雷 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建議注意觀察,等到大一點就會好了,即使有病變也要等到大一點才可以進行治療,所以建議注意觀察,加強飲食營養,多做鍛煉。
2013-12-16 15:1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對疑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患者,應在出生后3個月以上(在此之前髖臼大部分還是軟骨)拍雙側髖關節的骨盆正位片.髖關節的發育狀況常用髖臼角的傾斜度來測定.通過雙側髖臼軟骨(亦稱Y形軟骨)中心點連一直線并加以延長,稱Y線.再從Y線軟骨中心點向骨性髖臼頂部外側上緣最突出點連一條線,此線稱C線.C線與Y線的夾角即為髖臼角或叫做髖臼指數.正常新生兒為30°-40°,1歲23°-28°,3歲20°-25°.大于此范圍者表示髖臼發育不全.本病的預后關鍵在于早期診斷.治療越早,效果越佳.隨年齡的增大,病理改變越重,治療效果越差.1歲以內,使用帶蹬吊帶法.生后8-9周,發現髖關節有半脫位或脫位,可使用帶蹬吊帶6-9個月.僅限制髖關節的伸展活動,其他活動均不受限.除個別髖關節內有阻礙復位因素外,絕大多數患兒都可達到復位治療,亦不會發生股骨頭無菌壞死.因此你所說的是完全可以矯正的.
2013-12-15 13:5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