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苗麗 醫師
費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寶寶膽紅素的正常值會因寶寶的日齡和出生時的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足月兒和早產兒的膽紅素正常范圍存在差異,且在出生后的不同時間段也有所變化,同時還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是否存在疾病、喂養情況等。 1. 足月兒:出生后 24 小時內膽紅素值一般不超過 6mg/dL,48 小時內不超過 9mg/dL,72 小時及以后通常不超過 12.9mg/dL。 2. 早產兒:出生后 24 小時內膽紅素值不超過 8mg/dL,48 小時內不超過 11mg/dL,72 小時及以后通常不超過 15mg/dL。 3. 疾病影響:如果寶寶患有溶血性疾病、感染等,膽紅素值可能會超出正常范圍。 4. 喂養情況:母乳喂養不足或延遲可能導致膽紅素排泄不暢,使膽紅素值偏高。 5. 個體差異:部分寶寶由于自身膽紅素代謝能力較弱,膽紅素值可能稍高于一般水平,但無其他異常。 總之,判斷寶寶膽紅素值是否正常,需要綜合考慮寶寶的日齡、出生情況、是否患病等多種因素。如果寶寶膽紅素值異常,應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2-18 05:5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雪 醫師
山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針灸科
-
你好: 診斷黃疸種類的主要指標。 正常值 [總膽紅素]3.4~17.1mol/L、[直接膽紅素]0~6.8mol/L以下、[間接膽紅素]1.7~10.2mol/L以下 呈現異常值時的主要疾病 先天性黃疽、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貧血、肺梗塞、敗血癥、甲狀腺機能降低癥
2014-01-11 12: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關于新生兒膽紅素正常值的問題,我來詳細幫你回答好了。要太擔心,可以治好的.祝寶寶早日恢復.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出生24小時后血清膽紅素由出生時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臨床上出現黃疸而無其它癥狀,1~2周內消退。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互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但個別早產兒血清膽紅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發生膽紅素腦病,對生理性黃疸應有警惕以防對病理性黃疸的誤診或漏診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與生理性黃疸不同,根據其特點可以相互鑒別。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由許多原因組成的一組疾病,常見的幾種黃疸原因是: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黃疸其黃疸的特點又各不相同。 (1)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這樣一來,一些父母會十分緊張,擔心孩子會發生ABO溶血,其實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 (2)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癥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后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后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3)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了。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后黃疸繼續加重,膽紅素可達10-30 mg/dl,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平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后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膽紅素明顯下降達50%,若再次哺乳,膽紅素又上升。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后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敗血癥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嬰兒剛出生可以出現生理性黃疸的,一般出生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開始消退。除了食欲不振以外,對孩子是沒什么影響的。 如果黃疸從孩子出生24小時內就有的話,并且3周都沒消退,或是退后又復發,則統統歸到病理性黃疸。 血液檢查的正常數值是:總膽紅素3.4-17.1 umol/L(0.2-1.0mg/dl) 直接膽紅素0.50-3.4 umol/L(0.03-0.2mg/dl)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癥狀 : 黃疸出現過早(24小時內);黃疸過重,手足心發黃,血清膽紅素大于205微摩爾/升;黃疸退而復現或迅速加重,血清膽紅素每日升高大于85.5微摩爾/升等,黃膽持續過久,足月兒大于2周,早產兒大于4周。 診斷檢查 (1)血常規,網織紅細胞計數及有核紅細胞計數。 (2)測定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凡血清膽紅素足月兒達205μmol/L(12mg/dl)早產兒256μmol/L(15mg/dl)應警惕發生小兒膽紅素腦病。 (3)尿常規及尿三膽試驗。 (4)注意大小便顏色,必要時行糞膽原檢查。 (5)根據病情選作以下檢驗: ①疑為新生兒肝炎者作肝功能檢查,同時查母子HB—sAg、HBeAg、HBV DNA、抗HBc-IgM等,甲胎蛋白(正常新生兒甲胎蛋白陽性,生后一月時轉陰)。 ②疑為新生兒敗血癥者作血培養,局部感染滲出物作涂片及培養。 ③疑為巨細胞包涵體病,作尿沉渣檢查找有包涵體的巨細胞,有條件可作病毒分離及血清學檢查。 ④疑為新生兒溶血癥作有關檢驗,詳見新生兒溶血癥。 ⑤疑為紅細胞G6PD缺陷者檢測正鐵血紅蛋白還原率(正常人>75%,患者降低);變性珠蛋白小體(Heinz小體)生成試驗;有條件可作G6PD活性測定。 ⑥疑為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作紅細胞脆性試驗(正常人開始溶血0.40%~0.46%,完全溶血0.30%~0.36%,患者紅細胞脆性升高)。 ⑦疑為半乳糖血癥作尿班氏試驗,有條件者可測定血中半乳糖濃度和紅細胞半乳糖-1-磷酸尿苷酸酶活性。 ⑧疑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作血清蛋白電泳檢驗(患α1-球蛋白⑨疑為先天性膽道梗阻,應注意血膽紅素及大便顏色的動態變化,必要時作脂蛋白X檢驗,B型超聲,CT等檢查。 ⑩其他遺傳性代謝缺陷疾病。 治療方案 1、病因治療 先應明確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去除病因。 2、藥物治療 (1)酶誘導劑: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緩慢。 (2)糖皮質激素:可用潑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應根據引起黃疸病因慎重使用。 (3)中藥:以茵陳蒿湯為主。 3、光療 凡各種原因引起的間接膽紅素升高均可進行光療,一般血清總膽紅素達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時使用。若已確診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癥時,一旦出現黃疸即可使用光療。 使用光療時應注意:①光療箱溫度應保持30℃左右,濕度60%。②嬰兒應全身赤裸,用黑紙保護雙眼,并遮蓋睪丸,除喂奶及護理操作時暫停外,應持續照射。③定期用藍光輻射計測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譜波長427~475nm的藍光。燈源與嬰兒距離50cm,總瓦數為160~320W。使用光療的副作用有發熱、腹瀉、皮疹、核黃素缺乏、血小板減少、青銅癥等,停光療后可自行恢復。 4、換血療法 預防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后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敗血癥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以上就是我關于新生兒膽紅素正常值問題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4-01-09 10: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意見建議:嬰兒直接膽紅素的正常值是0~6.8mol/L以下,間接膽紅素正常值是1.7~10.2mol/L以下,而總膽紅素正常值是3.4~17.1mol/L 。無論是直接膽紅素,還是間接膽紅素的變化都會影響總膽紅素的值
2014-01-08 10: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根據敘述的癥狀分析,屬于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治療,長時間黃疸會影響以后的智力發育??傻结t院檢查黃疸指數,血常規,如超標需要藍光照射治療,如正常則可以口服茵梔黃顆粒觀察。
2014-01-02 10:5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的病情已經了解,建議:點擊此處參考我的文章 《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屬于病理性黃疸》
2013-12-31 10:5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