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男童拉稀3天伴嘔吐、無力、食欲不振,咋用藥?
年齡:1 性別:男 主要癥狀:病情描述: 你想解決什么問題:3天之前就拉稀,已經喂了思密達喝四磨湯之類的,能喝一些牛奶,而且喝完會吐,沒有食欲,四肢無力,不知道吃什么藥比較好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端和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三級
耳鼻咽喉科
-
1 歲男童拉稀 3 天,并伴有嘔吐、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可能是消化不良、腸道感染、腹部著涼、腸道菌群失調、食物過敏等原因引起。 1. 消化不良:孩子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飲食不當易導致消化不良,引起腹瀉、嘔吐。可調整飲食,少量多次喂養,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 2. 腸道感染:病毒或細菌感染腸道,引發炎癥,出現上述癥狀。需進行大便常規等檢查,明確感染類型。病毒感染多可自愈,細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克洛、阿莫西林等,但需遵醫囑。 3. 腹部著涼:腹部受寒,胃腸蠕動加快,導致腹瀉。注意腹部保暖,可適當熱敷。 4. 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內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影響腸道功能。可補充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布拉氏酵母菌散等。 5. 食物過敏:對牛奶等食物過敏,也會有這些表現。要排查過敏原,避免食用過敏食物。 孩子年齡小,病情變化快。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兒科就診,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2-17 20: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高國望 醫師
威縣婦幼保健院
二級甲等
皮膚科
-
兒童腹瀉是指由于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消化道綜合征,輕型腹瀉以胃腸道癥狀為主,無脫水以及全身中毒癥狀,多為飲食性及腸道外感染引起,建議您給寶寶服用一段時間兒瀉停顆粒,能夠抑制細菌清熱燥濕,固腸止瀉,調節腸道運動和免疫力,并可以清除自由基,吸附腸道毒素的功能。
2013-12-27 11:1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shinnic 2009-06-19 08:21投訴 建議:寶寶秋季腹瀉全攻略 入秋后,是寶寶尤其是嬰幼兒(6個月至2歲)腹瀉發病率開始升高的時期,而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寶寶秋季腹瀉的多發季節。因此,年輕的父母別忘了幫寶寶做好腹瀉的預防工作。 part1原因 寶寶拉肚子,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秋季以病毒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腸炎多見,也就是秋季腹瀉。發生腹瀉的常見原因有: 1.消化系統不成熟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如果喂養不當,如過多地加喂淀粉類、脂肪類食物,導致成分改變,或者一次進食過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 2.免疫功能不成熟 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污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后,易造成腹瀉。 3.輪狀病毒感染 嬰兒秋季腹瀉主要由于輪狀病毒感染所引起(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寶寶消化道),這種情況多發生于人工喂養兒,喂養時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經過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這種情況多發生在8~12月,以10~11月份為最高峰。 4.溫差大 秋季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氣候變化引起感冒、腹部受涼以及各種感染也可導致腹瀉。 part2 癥狀 1.發熱 寶寶發病初期多先有發熱、咳嗽、流淚等上呼吸道感染現象,體溫較高, 一般為38~40℃。有的爸媽會誤以為寶寶感冒了,給寶寶服用治療感冒的藥物。 2.腹瀉 過一陣兒,寶寶便開始腹瀉。一天拉稀十幾次,甚至二十幾次,多是“嘩 啦”一下,幾乎是從肛門中竄出來。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樣,無特殊腥味及黏液、膿血。甚至爸媽有時不能從尿布上區分出寶寶拉出的是大便還是小便。 3.嘔吐 有些寶寶頻繁嘔吐,吃什么吐什么,有時不吃也吐。開始時吐清水樣的東西,之后吐出黃色的苦水。 4.脫水 如果出現眼窩凹陷、口唇干燥、前囟門下陷、皮膚松弛無彈性、無淚、尿少等現象,說明患兒病情十分嚴重,需急救補水。 Part3 治療 寶寶倘若發生了腹瀉,首先應該在不影響孩子營養的情況下,讓消化道多休息。在醫生治療開始時適當禁食,一般可禁食8~12小時,同時給予口服補液鹽(ORS口服補液鹽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指定的寶寶腹瀉治療必須應用的藥物),可以之代替靜脈輸液。在醫生開始治療后可以逐漸恢復飲食,母乳喂養兒應當減少每次哺乳時間,人工喂養兒可以用濃米湯加牛奶喂食,可以保證嬰幼兒熱量和營養的補充。秋季腹瀉用抗生素治療多是無效的,可以選擇中藥治療。如果寶寶還是不好或病情加重,要隨時到醫院請醫生診治,防止出現意外。以下是治療中常用的幾種方法: 1.禁食療法 對于單純腹瀉,大多不需要禁食。即使禁食,也不超過6~8個小時。禁食的結果,可能使寶寶出現饑餓性腹瀉,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還可能造成營養不良。沒有醫生囑咐,爸媽不能對腹瀉的寶寶實行禁食或饑餓療法。 2.飲食療法 食療在治療腹瀉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具體方法包括:6個月以內的寶寶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腹瀉,都不要停止母乳喂養,但乳母要少吃油脂重的食物,并在喂奶前30分鐘到1個小時喝一杯溫開水,稀釋奶液。如果寶寶有脂肪瀉,就盡量給寶寶吃前一部分的母乳。前一部分的母乳中含較多的蛋白質,后一部分的母乳含較高的脂肪,不利于腹瀉兒的消化。牛乳喂養的寶寶,可以加大水與奶的比例,如果腹瀉前喂純乳,腹瀉初期可把牛奶配成4:1、3:1、2:1,還可把奶煮沸,去掉上面的奶皮,降低脂肪含量,成為脫脂奶。炒米粉也是有效的食療法(但不適合4個月以前的寶寶),把米粉放在文火上炒,直到米粉變焦黃,每次取適量焦米粉,加少量的水和糖煮沸后食用;藕粉也可作為腹瀉時的食物,把藕粉放入水中溶開,加適量糖煮沸后食用。 3.飲食策略 適當延長喂哺的間隔時間,減少喂哺劑量(對于吃得少的寶寶,只要寶寶想吃,就不要限制),減少食物種類,改變烹飪方法(如把鮮奶多煮沸幾次,棄去上面的奶皮)等。 4.補水方法 寶寶腹瀉會丟失大量的水和電解質,腸腔內的水分不但不能吸收,還會有大量的水析出,如果只喝白開水,是不能被腸道吸收的,還會出現喝水拉水現象。這時如果能口服補液鹽(電解質),不但能吸收水分,還能吸收補充的電解質,起到止瀉作用。 Part4 注意事項 1.及時取寶寶的大便去醫院化驗,查明原因。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多種,不能憑感覺斷定寶寶就是患秋季腹瀉,應依靠醫生的幫助加以辨別。 2.嬰幼兒在拉肚子初期要記錄好大便次數、大便量和每天喂食的量,隨時向醫生反映。如果寶寶腹瀉一天超過8次,或雖次數不多,但大便量比平時多出兩三倍,或排出的全是水,呈噴射狀,那么應及時帶寶寶就醫。 3.秋季腹瀉多是輪狀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治療沒有效果,所以不要動輒使用抗生素,治療的關鍵是補液。 4.如果寶寶腹瀉加嘔吐不能補充口服補液鹽,或盡管不嘔吐,但寶寶就是不喝補液鹽,也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 5.寶寶腹瀉時,要保持口腔和皮膚清潔,及時換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沖洗臀部,防止尿布疹及繼發感染。 6.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可購買口服補液鹽,再配合其他治療,不但解除了寶寶的痛苦,還避免住院,節約開支。 7.如果寶寶嘔吐或喂水后就吐,就不能強迫寶寶喝水,更不能認為喂進了補液鹽就不會出問題。因為這時寶寶丟失的液體要比補充的液體明顯增多,必須及時看醫生。 Part5 預防 秋季是腹瀉的流行季節,由于氣溫較高,有利于細菌的繁殖。同時,嬰兒的消化道不易適應高溫氣候而減少消化酶的分泌,進一步降低了消化功能。因此,預防秋季腹瀉最主要的是把好飲食衛生這關,防止病從口入。 1.注意衛生 媽媽每次給寶寶換尿布后、喂奶前、沖奶前、給寶寶喂飯前都要洗手。母乳喂養的嬰兒,媽媽在喂奶前,應將乳房擦洗干凈。人工喂養的嬰兒,要特別注意奶具的消毒且不要吃變質的奶。 2.添加輔食有講究 秋季添加輔食時,一定要注意先從少量開始,在花樣上每次只能增 加一種,以使寶寶的消化道有個適應的過程。另外,添加輔食時應從半流食開始,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過早地加固體食物,易導致腹瀉。給嬰兒制作輔食時應選用新鮮的食物,現吃現做,不要給嬰兒吃剩食。成人、孩子在接觸食物之前都要洗凈雙手。 3.餐具、炊具用前消毒 給寶寶(尤其是6個月以前的寶寶)做輔食的餐具(菜板、刀叉、過濾紗布或漏網、榨汁機、各種容器等)用后晾干,用前清洗、消毒。 4.講究食物放置 冰箱內放置的食物必須煮沸后食用,更換一個干凈的容器放置。在常溫下放置的剩奶,不能超過4個小時。容器再使用時,一定要煮沸后再使用。 5.保持空氣新鮮 切莫因為天氣轉冷,怕寶寶受涼而緊閉門窗。保持室內良好的空氣流通,能夠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 6.不要嚼飯給寶寶吃 千萬不要給寶寶嚼飯,這可能導致嬰兒腹瀉。有的媽媽怕燙著孩子,喜歡用舌尖舔一舔,試試溫度,這是不好的習慣。還有的媽媽喜歡啄一下奶嘴,嘗一嘗奶的溫度,這更不好。成人口腔內的正常細菌對寶寶來說可能就是致病菌。 7.不要接觸其他腹瀉寶寶 少帶寶寶到病兒集中的醫務場所,少去公共場所,盡量不接觸患有腹瀉的寶寶。 有用(188) 評價成功
2010-08-24 11: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必奇加黃連素保留灌腸治療小兒腹瀉效果觀察 -------------------------------------------------------------------------------- 作者:李華,張蘭先,鄒瑾瑜來源:護理學雜志2004年7月第19卷第13期發表時間:2006-04-18瀏覽次數:441字號:大中小 內容摘要將120例小兒腹瀉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63例)和對照組(5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必奇加黃連素保留灌腸。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為95.24%,對照組為71.93%,兩組比較,χ29.72,P72h腹瀉次數及糞便性狀無明顯改善為無效;顯效加有效為總有效。 ②病程。觀察從發病到痊愈的總病程。 1.2.3 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3 討論 小兒腹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為特征的兒科常見病,不論是腸內還是腸外感染,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均為病原體對腸粘膜的直接作用或/和毒素對腸粘膜細胞的作用。因病原體直接侵襲作用,使腸粘膜發生炎癥、充血、水腫、滲出,影響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導致腹瀉;毒素對腸粘膜細胞的作用,致腸粘膜細胞分泌功能亢進,向腸腔分泌大量液體和電解質,引起腹瀉[2]。臨床上治療腹瀉,有明確病原者給予抗病原治療,糾正脫水和酸堿失衡;加強護理,保持飲食。治療腹瀉效果較差、療程長。在新的治療方案中,則提倡腸粘膜保護劑的使用[2]。 腸粘膜保護劑為雙八面體蒙脫石粉。適用于急性水樣便腹瀉(病毒或產毒素細菌性)及遷延性腹瀉,此藥能吸附病原,固定毒素[2],維持腸細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與腸道粘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增強腸粘膜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平衡寄生菌叢,提高免疫球蛋白A的抗攻擊能力;幫助恢復再生上皮組織[3],促進腸粘膜的修復,但它不能殺死病原菌而能吸附、固定病原菌和毒素[4]。 黃連素具有增強白細胞吞噬功能,抑制細菌和收斂作用[5],可增加腸道對水的回吸收。二藥合用,腸粘膜保護劑將病原體吸附并固定,有利于黃連素發揮藥理作用,聯合用藥,藥效增強,有利于疾病的恢復,縮短病程。腸粘膜保護劑以前主要是口服治療腹瀉病或結腸炎[2],由于小兒在患病期間不愿進食進水,口服難以達到治療效果,家長也因為喂不進藥而拒絕使用,因此,我們采用保留灌腸法,解決了小兒用藥依從性差的問題,保證了用藥的連續性。 表1顯示,通過對120例腹瀉患兒的分組對照,觀察組用必奇(腸粘膜保護劑)和黃連素行保留灌腸,總有效率達95.24%,對照組為71.93%,兩組比較,χ29.72,P
2010-08-17 11: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的病情已經了解,建議:點擊此處參考我的文章 《小嬰兒腹瀉病患兒的家庭護理》您的病情已經了解,建議:點擊此處參考我的文章 《2011年的第一個輪狀病毒腹瀉病小高峰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
2010-08-13 11: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