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七月男寶接種疫苗后反復發燒出疹怎辦
年齡:1 性別:男 病情描述: 你想解決什么問題:寶寶一歲七月了,一歲以前只在滿月時打了防疫針,3月15日打了進口的預防小兒麻痹的針,同時還打了乙肝疫苗,本來4月17日要去打,因為流鼻涕所以沒去,好了后25日去打的,打了百白破和麻風腮三聯,第二天就發燒,一直反復燒了三天,打了五天點滴,過了三天,又莫名的發燒,沒任何感冒的癥狀,昨天肚子上和背上還長了好多紅疹子,像過敏的那種,請問這種情況是不是疫苗的副作用,是不是孩子不適應,因為以前沒接種過麻診之類的單疫苗,這次一下接種了麻風腮,是不是太多了,像這種情況我該怎么辦,美林都吃了好多了,真是急人啊,幫我想想辦法吧,會不會有并發癥之類的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雷剛 副主任醫師
重慶市中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喉科
-
寶寶接種疫苗后出現反復發燒、出疹的情況,可能與疫苗反應、感染、過敏、自身免疫功能等有關。也可能是其他潛在疾病的表現。 1. 疫苗反應:部分寶寶接種疫苗后,身體會產生免疫反應,可能出現發熱、出疹等癥狀。一般癥狀較輕,持續時間較短。 2. 感染因素:寶寶在接種疫苗后,身體抵抗力可能暫時下降,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侵襲,導致感染性發熱和出疹。 3. 過敏反應:可能對疫苗中的某些成分過敏,從而引起發熱、皮疹。 4. 自身免疫功能:寶寶自身免疫功能不完善,接種疫苗后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的免疫反應。 5. 潛在疾病:如幼兒急疹等疾病,可能在接種疫苗后湊巧發作。 家長先不必過于驚慌,密切觀察寶寶的癥狀變化。讓寶寶多休息、多喝水,保持皮膚清潔。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兒科就診,明確原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2024-12-17 16: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小孩發燒基本上是感冒.咳嗽.喉嚨發炎所致,特別是咽喉很容易發炎而引起發燒。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是指體質較弱的孩子在較長時間內反復不斷地發生感冒、發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這主要與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營 養不良或不合理、吸入了煙塵、粉塵、蟲螨等有關。指導意見:小孩發燒基本上是感冒.咳嗽.喉嚨發炎所致,特別是咽喉很容易發炎而引起發燒。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是指體質較弱的孩子在較長時間內反復不斷地發生感冒、發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這主要與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營 養不良或不合理、吸入了煙塵、粉塵、蟲螨等有關。只是發燒39°以下最好物理退燒,不要吃退燒藥.一旦高燒了也要先差清原因,不能急著就退燒.還有,退燒也是慢慢退得好,一下子把它壓下去了,炎癥沒消還是要燒上來的.如果沒有高熱驚厥史,你可以在孩子上了38.5度再給喂退燒藥,并且要多給喂水,補點小孩子可以吃的維生素C也是增加抵抗細菌的能力的.如果有過高熱驚厥史,體溫上了37.5就得給吃退燒藥了.最好不要老是吃藥打針,要增強孩子抵抗力。比如:1。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2.五谷類是人類的主食,多吃.3.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如蕃茄紅素、胡蘿卜素、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E等,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餛飩,就容易接受了。4。孩子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優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5。不要讓孩子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均衡、優質的營養,才能造就孩子優質的免疫力,輕輕松松遠離病菌。6。多參加戶外運動,這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要讓孩子經常到室外活動,曬陽光和呼吸新鮮空氣。
2012-05-20 09:1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雷剛 副主任醫師
重慶市中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喉科
-
嬰兒發燒的原因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大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大類:一、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二、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三、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發燒只是疾病的癥狀之一,而不是全部。醫師對于發燒,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發燒、嘔吐、咳嗽,就慌亂不已。殊不知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燒癥狀持續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愛子心切的爸媽,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去治療發燒癥狀,而是應遵從醫囑,準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分清低熱中熱和高熱 小兒發熱時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于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于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要急于退燒,特別是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燒就可能掩蓋病情,干擾對病情的診斷。當體溫達到39℃以上時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退熱。
2012-05-08 13:1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