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飛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婦科
-
低血壓的癥狀表現多樣,包括頭暈、乏力、眼前發黑、心慌、出冷汗、精神疲憊等。 1.頭暈:腦部供血不足,導致頭暈目眩,感覺頭重腳輕,甚至可能突然摔倒。 2.乏力:身體能量供應不足,肌肉無力,容易感到疲勞,日常活動受限。 3.眼前發黑:視網膜供血減少,出現視力模糊、眼前發黑,嚴重時可能短暫失明。 4.心慌:心臟為了維持供血而加快跳動,引起心慌不適。 5.出冷汗:血壓降低時,身體應激反應可能導致出冷汗。 6.精神疲憊:大腦處于低氧狀態,使人精神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 總之,低血壓的癥狀可能因個體差異有所不同,如果經常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明確低血壓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2-17 14: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您好 低血壓和高血壓一下 都有頭暈的現象 而低血壓常常還伴有血虛的現象 如面色蒼白身體無力 食欲不佳等,建議最好是到醫院檢查一下血壓 同時做個血常規看看血紅蛋白的水平 平時多吃些補血的 如阿膠紅棗紅豆等
2014-01-07 18:2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高血壓特別是血壓短時間升高的病人通常有頭暈、頭痛、眼部發脹、頸部較硬等癥狀,有些人甚至會有胸悶、氣短、視物旋轉、模糊,肢體麻木的表現。這種血壓的急劇升高會有風險,需要盡早檢查及治療。
2014-01-06 18: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 低血壓是一種世界各地廣泛發生的常見病、多發病。據不完全統計,發病率是人群的10%[1],發病的年齡和性別分布與高血壓相反,即發病年齡輕,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臨床一旦出現低血壓,患者表現有精力不足,不耐勞累,抵抗力下降,所以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疲乏無力、頭痛頭暈、眼前發黑甚至暈厥、心悸胸悶、畏寒肢冷、自汗易感冒等臨床癥狀,影響工作和學習。有資料表明部分老年人患低血壓更容易發生缺血性中風。據文獻報道腦血管意外大約有2/5是由低血壓所致。國外的研究顯示在老年人中,低血壓人群和正常人群相比死亡率增高[2],這說明低血壓不容忽視。 現代醫學認為血壓的形成主要與心臟的收縮力、血管的彈性、血容量的多少有密切關系。本病的發生與營養狀態、工作環境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由于中樞神經細胞能力障礙和內分泌功能失調,以致血管收縮無力造成低血壓狀態。當體循環動脈壓低于正常,即收縮壓低于90mmHg,舒張壓低于60mmHg,此時易產生精神萎靡、健忘失眠、頭暈疼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胸悶心前區重壓感、心悸怔忡、氣短懶言、肢體倦怠、精神不振、甚至暈厥等癥狀。低血壓其心肌梗死復發危險性比正常血壓和高血壓者大,因為低血壓可使血流緩慢,血凝成分增高。所以,低血壓的發生與心臟功能、血管功能狀態、血容量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系統功能不全、激素內分泌功能失調等有密切關系。實驗室檢查發現低血壓患者T細胞總數、輔助性T細胞數以及IgG值較正常人群低下。研究表明低血壓對人體的危害性并不亞于高血壓,臨床上低血壓患者并不少見,而低血壓患者一般處于亞健康狀態,易疲勞、自覺不適癥狀較之高血壓患者更多,生活、工作質量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目前對該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甚少,因此低血壓是一個期待研究的課題,現代醫學對本病無特殊療法。僅采用對癥處理,加強營養,鍛煉身體等。 祖國醫學具有較強的治療優勢。本病屬于祖國醫學中的“眩暈”、“氣虛”、“勞倦”范疇,其病機多由氣血不足,腦失所養所致清陽升通不順,陰氣承接障礙,陰陽失和。病因病機為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后天攝生調養不濟所致,或勞累過度或突然大失血,以致血脈空虛,氣弱血虧,心脈清竅失其充養。通常中醫將低血壓分為3型:(1)氣虛血虧型:病機為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失血之后,耗傷氣血以致氣血兩虛,腦失濡養所致。患者表現有每每勞累即發作,面色蒼白,唇甲不華,心悸失眠或多睡,神疲懶言,倦怠食少,舌淡,脈細弱。(2)腎精不足型:病機為腦為髓之海,腎主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之人則腎之精氣不充,或年老體衰精氣日虧,致使腎精虧耗,不能生髓以致髓海空虛而發生低血壓?;颊弑憩F有頭暈耳鳴,精神萎靡,健忘少寐。腰酸。(3)痰濁中阻型:病機為飲食傷胃,勞倦傷脾,脾胃受損,健運失司,以致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聚濕生痰,痰濁中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致眩暈。患者表現有頭重如蒙,胸脘痞悶,惡心欲嘔,少食多睡,舌苔白膩。 中醫治療以補益氣血,升舉清陽,補元益腦為主。不僅能改善低血壓狀態,并且可以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機體的虛損狀態,從而使血壓恢復正常,眩暈不作。對低血壓的臨床辨證施治如下分三型:(1)氣虛血虧型治療以補益心脾為主,采用歸脾湯益氣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兼能補血安神,方藥:人參、黨參、黃芪、甘草、白術、當歸、遠志、棗仁、龍眼肉。(2)腎精不足型偏于陽虛者,宜補腎助陽;偏于陰虛者,宜補腎益陰。方藥:補腎助陽用右歸丸,方中熟地黃、萸肉、杜仲為補腎主藥,附子、萸肉、菟絲子、牛膝、龜版膠補益腎陰,鹿角膠可以填精補髓,二方均可加龍骨、牡蠣之類,以收斂浮陽。(3)中阻型治療以化濕祛痰、升舉清陽為主,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本方用二陳湯化濕祛痰,加白術以健脾,天麻以息風,是標本兼顧之法。倘痰郁化火,證見頭目脹痛,心煩口苦,舌苔黃膩,脈象弦滑者,益溫膽湯加黃連、黃芩以化痰清熱 。 如果滿意我的回答請及時采納,謝謝。
2014-01-03 18:2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飛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婦科
-
低血壓病人主要臨床表現:病情輕微癥狀可有: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嚴重癥狀包括:直立性眩暈、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長期臥床。
2013-12-30 00:3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