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蒙興文 主任醫師
成都風濕醫院
風濕免疫二科
-
1.急性關節炎期 多在夜間突然發病,受累關節劇痛,首發關節常累及第一跖趾關節,其次為踝、膝等。關節紅、腫、熱和壓痛,全身無力、發熱、頭痛等。可不間斷3~11天。飲酒、暴食、過勞、著涼、手術激發、精神緊張均可成為發作誘因。 2.間歇期 為數月或數年,隨病情反復發作,間期變短、病期延長、病變關節增多,漸轉成慢性關節炎。 3.慢性關節炎期 由急性發病轉為慢性關節炎期平均11年左右,關節出現僵硬畸形、運動受限。30%左右病人可見痛風石和發生腎臟合并癥,以及輸尿管結石等。晚期有高血壓、腎和腦動脈硬化、心肌梗塞。少數病人死于腎功能衰竭和心血管意外。
2016-06-16 15:03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馮海峰 主治醫師
江蘇靖江市太和醫院
一級甲等
眼科
-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由于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而引起病損及炎性反應的疾病,其成因復雜,包括尿酸生成過多、尿酸排泄障礙、遺傳因素、飲食因素、藥物影響等。 1.尿酸生成過多: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導致尿酸生成增多。比如患有某些血液病、惡性腫瘤等,細胞大量破壞,核酸轉換增加,尿酸生成過多。 2.尿酸排泄障礙:腎臟排泄尿酸功能異常,比如腎小球濾過減少、腎小管重吸收增多等。 3.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遺傳缺陷,影響尿酸代謝相關酶的活性,增加患病風險。 4.飲食因素:長期大量攝入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肉湯等,可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5.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小劑量阿司匹林等,可能影響尿酸排泄,誘發痛風性關節炎。 總之,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調整生活方式,并在必要時使用藥物治療,以控制病情,減少發作。
2024-12-19 03:1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意見建議: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由炎癥、感染、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關節炎性病變,屬風濕學科疾病。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中醫對于關節炎治療的傳統理論認為“風寒濕邪,痹阻經脈,致使經脈不通,不通則痛”,所以中藥治療一般是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血化淤為目的的,中藥是結合了針灸與藥物的原理,具有不錯的療效。
2014-01-03 22: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目前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早起發病往往有全身癥狀,如發熱、疲勞、飲食不振、周身不適等,晚期病人主要為關節脫位、半脫位、畸形改變、活動嚴重障礙,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目前西藥是不太好治療的,一般采用中醫四聯修復調控療法來解決比較好,建議到專業的醫院咨詢,并且加以治療。
2014-01-02 22: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痛風治療分兩個階段,關節腫痛階段和疼痛緩解階段,關節腫痛階段屬于痛風性關節炎,此時治療的重點是控制炎癥,緩解腫痛,西藥治療常用扶他林、布洛芬、西樂葆等等,醫學上稱這類藥物為非甾類消炎藥,必要時也可用秋水仙堿甚至是激素,中藥可采用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治療。疼痛緩解階段治療的重點是降低尿酸,服用的西藥有 別嘌呤醇、苯溴馬隆等等,中藥可采用祛濕化濁健脾等方法,治療的目的是通過減低尿酸,逐步降低關節疼痛發作次數。一般而言,只有尿酸達到理想值并維持在一段時間后,關節痛發作次數才逐步減少,這段時間的治療較長,根據病情不同,短則數月,長則終身。另外請注意長期痛風有無腎功能不好
2014-01-01 22: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馮海峰 主治醫師
江蘇靖江市太和醫院
一級甲等
眼科
-
你好,你的情況考慮是由于痛風引起的,建議你可選用降低血尿酸的藥物如別嘌呤醇,可應用非甾體類抗風濕藥如芬必得、消炎痛、布洛芬等藥物緩解疼痛癥狀,飲食治療應食用水果、蔬菜、牛奶、雞蛋等則不含嘌呤的食物,多飲水以利于血尿酸從腎臟的排出。
2013-12-29 22: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