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手腳出汗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原發性多汗癥、內分泌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等。 1.生理性因素:如環境炎熱、運動后、精神緊張等,導致汗腺分泌增加,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2.原發性多汗癥: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交感神經興奮有關,表現為局部多汗,如手掌、足底等。 3.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代謝加快,產熱增多,容易出汗。 4.神經系統疾病:某些神經系統病變,如交感神經損傷,可能影響汗腺的正常調節。 5.精神心理因素:焦慮、抑郁等精神障礙,可能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手腳出汗。 總之,手腳出汗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出汗情況嚴重影響生活,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甲狀腺功能檢查、神經系統檢查等,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心理治療等,具體應根據病因和病情選擇。同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緊張和焦慮。
2024-12-17 22:4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紀樹嵐 主任醫師
連云港市東方醫院
三級乙等
心內科
-
你好,通過你對癥狀的描述,我們認為這可能是營衛不和、體虛自汗了,這在中醫看來屬于氣虛的原因,可吃些黃芪精口服液.
2013-05-31 15: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靜萍 主任醫師
太原市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綜合檢查科
-
手腳多汗,醫學上稱做"局限性多汗癥,多發生在情緒波動度較大的青壯年身上."局限性出汗癥的治療,一般采用維生素B1、谷維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適當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魯本辛等抗乙酰膽堿藥.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膽堿藥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故臨床上多配合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手腳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可分虛實兩種類型.脾胃虛弱者還伴有口干舌燥、心煩不安、舌紅少苔等癥狀,屬于津液不足的虛熱癥.可選用增液湯(生地、玄參、麥冬各20克)加棗仁、牡蠣、石斛、合歡花各15克治療.脾胃實癥者多因飲酒過多及過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暢、小便黃濁、舌苔厚膩等癥狀.可選用3仁湯(杏仁、白蔻仁、厚樸、半夏、竹葉、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黃芩、萊菔子各15克治療.中醫還認為,會陰部多汗與腎的關系密切,也分虛實兩種癥型.虛癥者汗出在夢中,醒來胯下汗津津,可用知柏地黃丸調治;終日胯下潮潤、動時增多者,可用金匱腎氣丸調治. 治療局限性多汗癥時應注意保持良好情緒,戒絕煙酒,少吃辛辣厚味食物.另外,用5%的明礬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樹、桉樹葉煎水浸洗,都有一定療效
2012-10-17 14: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這個情況首先考慮是因為結核病引起的可能性大,建議盡快做結核菌素檢查
2012-09-28 17:2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多汗癥的中醫治療 是由于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引起汗腺過多分泌的一種疾病。交感神經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通過控制出汗散熱來調節人體的體溫,但是該癥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紅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紅使患者每日處在無奈、焦躁或恐慌之中。 多汗癥癥狀: 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兩種。 全身性多汗者皮膚表面常是濕潤的,而且有陣發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見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為鼻尖、前額、陰部等,多在青少年時發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環功能障礙,如手足皮膚濕冷、青紫或蒼白、易生凍瘡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發不暢,致足底表皮浸漬發白,常伴足臭。腋窩部及陰部多汗時,由于該部皮膚薄嫩,經常潮濕摩擦,易發生擦爛紅斑,伴發毛囊炎、癤等。 手掌出汗太多,雙手太濕而不敢和別人握手,甚至寫字時也會因手上的汗水過多而弄污紙張; 足部出汗常使襪子、鞋墊濕透,可自覺行走時腳底會打滑,甚至出現過多的汗液浸漬皮膚,使皮膚發白,腳趾間糜爛,常導致真菌、細菌滋生,引起腳臭、腳癬等;腋部出汗可見汗水從腋窩下往下滴淌,衣服常會被汗水浸濕。當有細菌侵入感染,腋下不僅可發出難聞的氣味(即腋臭),還可并發皮膚炎癥等。 多汗癥病理: 多汗癥是由小汗腺分泌過多所致,表現為全身(泛發性多汗癥)或局部(局限性多汗癥)異常地出汗過多。多汗癥可繼發于某些精神神經疾病,代謝性疾病,內分泌紊亂,腫瘤,藥物等,稱為繼發性多汗癥; 原發性多汗癥病因未明,最常發生的部位是手掌、腋窩和足底,偶有發生于頭頸部、軀干部和小腿。發病年齡多為自幼開始,至青少年期加重并伴隨終身,病情嚴重時不僅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甚至會使患者產生心理障礙,不敢參與正常社交等。傳統的治療方法雖然很多,但往往難以奏效,其中包括收斂劑、止汗劑、鎮靜劑、催眠療法、心理療法、電離子透入法和針灸等。胸交感神經節或交感神經干切除術,是目前治療多汗癥唯一有效而持久的方法,但是以前雙側開胸施行手術創傷大、切口疤痕影響功能和美觀,患者往往難以接受。 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種異常的生理性反應,或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的癥狀之一。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經損傷或異常的反應,乙酸膽堿分泌增多,導致小汗腺分泌過多的汗液。 多汗癥從發病原因上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由于全身性疾病造成的 ,如內分泌失調(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垂體功能亢進等 )、神經系統疾病、部分感染性疾病 (瘧疾、結核等 )和長期生病造成體質虛弱。只要這些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多汗的情況就能得到解決。二是精神性出汗 ,由于高度緊張和情緒激動造成腋下多汗癥 ,是因為交感神經失調所致 ,內服一些鎮靜藥(如阿托品、普魯本辛、顛茄合劑等 )具有暫時性的效果 ,但有口干等副作用。三是味覺性出汗 ,屬于另一種生理現象 ,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 (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多汗 ,這種情況一般不必進行治療 ,只須忌口。 皮膚出汗過多或稍動就出汗,稱為多汗和自汗癥。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脾胃濕熱,蘊蒸肌膚,迫津外泄而致,或素體陽氣不足,腠理不密,衛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同時亦與精神緊張、焦慮、恐怖、憤怒,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經官能癥、甲亢等密切相關。多為對稱性發生于手掌、足底、前額、腋部和外陰等處,尤以手掌、足底為多見。若情緒激動或緊張時,汗珠可呈點滴狀滴流。中醫治療多汗癥有較好療效,其治則為清熱利濕止汗,益氣固表止汗。這里介紹幾則行之有效的方藥。 1.腎虛型 應用滋補肝腎的方法,給以補腎湯:熟附片10克,生地黃、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牡蠣各15克,黨參、黃芪、桂圓肉各30克,當歸20克,桂枝6克,生白芍20克,金櫻子12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服用。知柏丸、還少丸口服。 2.氣虛型 應用補氣固表止汗的方法,給以固表湯:黃芪30克,黨參30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童參20克,桂枝12克,黃精15克,玉竹12克,當歸15克,杭芍20克,五味子15克,麻黃根10克,牡蠣30克,甘草6克,水煎服。玉屏風膠囊、靈芝片口服。 3.濕熱型 應用清熱利濕止汗的方法,給以利濕湯:連翹30克,菊花12克,桑葉12克,黃芩12克,桔梗12克,澤瀉15克,豬苓12克,蒼術12克,萆薢12克,海金沙30克,金錢草20克,萹蓄12克,瞿麥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八正丸、清濁丸口服。 4.祛濕散 白礬、硼砂、黃芩、黃柏、吳茱萸、五味子、苦參各30克。共研為細末,撒陰部、腹部、手腳心多汗處,每日兩次,7日為一個療程。一般用藥1~2個療程可見顯效。 5.外洗方 枯礬、硼砂、葛根、生牡蠣、五倍子各30克。水煎2次后合并藥液,約得藥液1000毫升,放入盆內,趁熱把手或腳浸泡在藥液內(以皮膚能耐受為度)。每日2次,每次15分鐘。一般連用5~7天可見顯效。 山東省淄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曹元成 郵編:255300 手機:13646439829
2012-09-26 17:2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