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占勝 醫師
邢臺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喂奶后乳房疼痛且有腫塊,可能是乳汁淤積、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纖維腺瘤、乳腺癌等原因引起。治療方法包括排空乳汁、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乳汁淤積:由于喂奶不及時或方式不當導致。可通過熱敷、按摩乳房促進乳汁排出,讓寶寶多吸吮。 2. 乳腺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等,同時排空乳汁。 3. 乳腺增生:內分泌失調所致。可服用逍遙丸、乳癖消等藥物緩解癥狀。 4. 乳腺纖維腺瘤:良性腫瘤,若腫塊較大或生長迅速,可能需要手術切除。 5. 乳腺癌:較為嚴重,一般需要綜合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 喂奶后乳房出現疼痛和腫塊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同時,保持良好的哺乳習慣和心態也很重要。
2024-12-18 13: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風忠 護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手術室
-
您好,乳房疼痛與很多因素相關,最常見的是乳腺增生癥引起的疼痛,此類疼痛多發生在月經前,與工作壓力大、情緒波動大及進食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等相關。乳腺增生建議服用乳癖消片或者外敷乳腺安康,平時應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避免抑郁,煩躁焦怒。
2013-12-17 22:4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喂奶后乳房疼痛如急性乳腺炎患者,大多發生于哺乳期,其疼痛在疾病的初起、成膿及潰后三個不同的時期常有不同的表現,同時也各有其不同的全身及局部癥狀體征:在疾病之初,疼痛常為持續性的脹痛或搏動性疼痛,觸痛明顯,可伴有怕冷發熱、乳房局部紅腫灼熱等,隨著疾病的發展疼痛逐漸加重,甚至輾轉反側、夜不成寐;至成膿期,疼痛至極后,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排膿,隨著局部膿液得以引流,疼痛可明顯減輕,僅為輕刺痛,全身發熱等癥亦逐漸減輕;至后期,膿腫創口逐漸向愈,疼痛僅為輕度隱痛,并逐漸減輕,最終得以完全緩解,全身癥狀也隨之消失。由此可見,結合整個疾病演變進程中乳房疼痛變化的規律,可以很好地作出臨床診斷。其他乳房疾病也同樣如此,如乳腺增生病的乳房疼痛,常有兩側乳房多發的大小不等的結節,局部可有觸痛,而且其乳房脹痛常可隨月經周期而變化,于月經前期乳房脹痛出現或加重,而月經過后則可明顯減輕甚至消失。漿細胞性乳腺炎患者,發病多在非哺乳期,其疼痛常為突然發生,初起為局部的隱痛或刺痛,很快發展為明顯的局部疼痛,但其疼痛一般不像急性乳腺炎那樣劇烈,且追問病史,多數患者有先天性的一側或雙側乳頭完全或不完全性凹陷;在疼痛出現之前,常有少量、間斷性的乳頭溢液,出現疼痛時,常可同時發現乳暈部腫塊;以后,腫塊成膿破潰后,可形成通向輸乳孔的瘺管,經久難愈,瘺管期乳房疼痛常為隱痛或輕刺痛。乳房良性腫瘤通常無明顯疼痛感或其他不適感,較大的纖維腺瘤可于經前有輕度脹痛或酸痛。乳房惡性腫瘤早期常無明顯疼痛等自覺癥狀,有些僅有輕度不適感,因此常于體檢或無意中發現,而一旦出現了乳房疼痛,大多為腫瘤晚期局部浸潤、潰爛所致的疼痛,診斷已不困難;如果是炎性乳癌,多發生于青年女性,尤以妊娠及哺乳期多見,常表現為乳房燒灼樣疼痛,病變發展迅速,短時間內整個乳房迅速增大、變硬,皮膚水腫、充血、變紅或變紫,可有觸痛,一般不伴有全身炎癥反應,腫瘤可很快發生轉移。此外,還有一些非乳房因素造成的乳房部疼痛,如肋軟骨炎、隱性帶狀皰疹及心臟病等,有時也可表現為以一側乳房疼痛為主訴,應注意其鑒別診斷,避免將其視為乳房病而誤治。利用人體電位差形成特殊的交變電場,改善體表微循環,促進體內平衡,在交變電場的作用下,人體各個部位產生極其細微的振動,各組織器官的不平衡得到充分調整,各細胞產生與電流周期相適應的配向運動,細胞間的凝聚力趨向緩和,細胞內外液體,體液中的礦物質離子(鉀、鈉、磷、鎂、鈣離子等),按照正常值重新分配,讓乳腺細胞煥發新生!與此同時,微量的電源能通過脈絡介入神經,最后傳入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整中樞-下丘腦,使其獲得新的活力。
2013-12-17 22:0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