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癥狀
我小孩八個月,前幾天半夜發燒,腋下體溫39.8℃,然后喂他吃尼美舒利顆粒及敷冰,才慢慢降下來,第二天帶他去醫院就診,開了一些藥吃了不見效,于是住院。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鵬 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喉頭頸外科
-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于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是屬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個臨床類型的,癥狀主要還是以反復發燒及咽峽部出現皰疹潰瘍為主要特征的。皰疹性咽峽炎在急性上呼道感染當中相對面言還是算比較嚴重的一種疾病的。有些還是可以住院治療,治療主要還是抗病毒治療的。
2019-12-03 17:00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多見于3~10歲兒童,好發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發生由不同型別病毒引起。潛伏期3~10天。多以突發高熱開始,24~48h可達高峰,升至39~41℃,伴頭痛、咽部不適、肌痛等,嬰幼兒常有嘔吐、拒食,甚而發生高熱驚厥;年長兒童及成人常見嚴重的咽痛、吞咽困難、四肢肌痛、厭食乏力等。持續4~5天后,咽部出現灰色小丘疹,24h內發展為水皰和潰瘍,其周圍繞以1~5mm的紅暈為特征性的病變。皮損常現于扁桃體前柱、軟腭區緣和腭垂。經1~5天潰瘍愈合,一般3天內退熱,癥狀消失。本病預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峽炎是由柯薩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種變異的皰疹性咽峽炎,有如典型咽峽炎同樣的損害,但不進展到水皰和潰瘍,僅存留有淋巴細胞浸潤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圍繞以紅暈。 [臨床癥狀] 該病有流行趨勢,常見于嬰幼兒,臨床特征為驟起高熱伴有咽喉痛、頭痛、厭食,并常有頸,腹和四肢疼痛。在嬰兒常發生嘔吐和驚厥,起病2日內口腔粘膜出現少數(很少多于12個)小的(直徑1~2mm)灰白色皰疹,周圍繞以紅暈,多見于扁桃體前部,但也可位于軟腭,扁桃體,懸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時內水泡破潰變為淺潰瘍,直徑一般在5mm以下,1-5日內愈合。并發癥少見:癥狀一般7日內消失。在感染后能產生持久的免疫,但A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腸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發病。 此病如單獨發生,常無全身癥狀。患兒表現為起病急、突發高熱、早期伴有流鼻涕,繼而大一些的孩子會自訴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寶寶則表現為煩躁、哭鬧、流口水,尿色黃、短少,大便干燥成球。檢查時,可見患兒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體等口腔黏膜出現灰白色小皰疹,大約在1-2天內皰疹破潰形成潰瘍。一般皰疹性咽峽炎往往都伴有牙齦一碰就出血,口腔內有臭味,還會伴有頜下淋巴結腫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膚。
2016-03-20 20:1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臨床特征為驟起高熱伴有咽喉痛、頭痛、厭食,并常有頸,腹和四肢疼痛并發癥少見:癥狀一般7日內消失。在感染后能產生持久的免疫,但A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腸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發病。
2016-03-20 16: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不同程度的發熱,咽痛,重者影響吞咽功能,但不影響發聲。患兒可伴惡心、嘔吐與咳嗽等癥狀。查體可見咽部出血,有數個灰白色的小皰疹,直徑約為1~2cm,周圍有紅暈。皰疹多分散存在,主要分布于咽腭弓邊緣。皰疹可破潰,破潰后形成黃色潰瘍。
2016-03-20 11: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皰疹性咽炎是病毒感染所致,建議抗病毒治療,可用利巴韋林、阿昔洛韋等藥物。如果不肯飲水,可靜脈輸液治療。有個老藥“甲氰咪呱”治療皰疹性咽喉炎作用很好,大多在48小時內退熱,可是這藥目前難找了。
2016-03-20 06: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皰疹性咽炎是一個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治療主要是給與抗病毒治療。1,口腔出現小白泡是皰疹性咽炎的表現,但是應該注意排除有無手足口病2,再就是應該加強抗病毒治療,口腔局部可以使用西瓜霜噴劑。
2016-03-20 04:2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