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特約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神經源性腫瘤為最常見的原發性后縱隔腫瘤,絕大多數發生于后縱隔脊柱旁溝處,少數腫瘤可部分發生在椎間孔內,使腫瘤呈啞鈴狀生長.病理上良性占多數,包括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和節細胞神經瘤,惡性的有惡性神經鞘瘤(神經性肉瘤),節神經母細胞瘤和交感神經母細胞瘤.較少見的有從副神經節發生的良,惡性嗜鉻細胞瘤,能分泌腎上腺素,臨床上呈波動較大的高血壓.腫瘤好發于青,中年,兒童多見于節細胞神經瘤和節神經母細胞瘤.多發的神經纖維瘤,除縱隔外,可見于其他神經,同時伴有多發皮膚結節,紫斑及骨改變,稱為神經纖維瘤病.可在醫院普外科或腫瘤科就醫,檢查及治療.檢查時,應向醫生提供詳細的病史包括年齡,性別,病程長短,癥狀輕重,治療效果,以及有無鼻,咽,喉,口腔等器官受累的臨床表現,或發熱,消瘦等全身癥狀.1,臨床檢查首先注意觀察兩側頸部是否對稱,有無局部腫脹,瘺管形成等現象.然后進行頸部捫診.檢查時受檢者頭略低,并傾向病側,使頸部肌肉松弛,便于腫塊之捫摸.檢查時注意腫塊之部位,大小,質地,活動度,有無壓痛或搏動,并應兩側對照比較.如前所述,成人頸部腫塊應考慮轉移性惡性腫瘤可能,因此,應常規檢查耳鼻咽喉,口腔等處,以便了解鼻咽,喉等處有無原發病灶.必要時可作鼻內窺鏡或纖維鼻咽喉鏡檢查.2,影像學檢查頸部CT掃描除可了解腫瘤部位,范圍外,并有助于明確腫塊與頸動脈,頸內靜脈等重要結構的關系,為手術治療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但較小之腫塊,常不能顯影.為查找原發病灶,可酌情作鼻竇,鼻咽和喉側位等X線拍片檢查.對于頸部鰓裂瘺管或甲狀舌管瘺管,可行碘油造影X線拍片檢查,以了解瘺管走向和范圍.3,病理學檢查(1)穿刺活檢法:以細針刺入腫塊,將用力抽吸后取得的組織,進行細胞病理學檢查.適用于多數頸部腫塊者,惟其取得之組織較少,檢查陰性時,應結合臨床作進一步檢查.(2)切開活檢法:應慎用.一般僅限于經多次檢查仍未能明確診斷時.手術時應將單個淋巴結完整取出,以防病變擴散.疑為結核性頸淋巴結炎時,切開活檢后有導致傷口經久不俞愈可能,應注意預防.對于臨床診斷為涎腺來源或神經源性良性腫瘤者,由于腫瘤位置較深,術前切開活檢有時不易取得陽性結果,卻有使腫瘤與周圍組織粘連,增加手術困難之弊端,故一般于手術摘除腫瘤后再送病理檢查.一般采取手術切除進行治療.經頸側途徑摘除腫瘤,以便明確頸動脈,頸內靜脈,迷走神經,舌下神經之位置,避免剝離腫瘤時誤傷.
2016-03-19 23:3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