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葛江屏
南京紫金醫院
一級
腦復蘇專科
-
你好;人的血液在血管中循環流動,血液過于黏稠,血流速度必然減慢,嚴重時可影響人體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引發心臟病和中風。因此,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原因使血液黏稠?有什么辦法讓它“稀稠”適宜?水是血液黏稠的即刻因素,眾所周知,水是人體中的重要物質,流動著的血液,90%以上由水組成。大量出汗、服用利尿劑、腹瀉等引起的身體失水,都可使血容量減少,此時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紅細胞等)相對增多,血液黏稠度自然增加。一旦飲水充足,體內水分得到補充,黏稠的血液便立刻被稀釋。有形成分是血液黏稠度的物質基礎,能使血液變稠的有形物質有血液中的紅細胞以及蛋白質等。紅細胞數量越多、脆性越弱,血液黏稠度越高;血漿中的蛋白質、脂肪、糖越多,血液越黏稠;血液中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對血液黏稠度的影響不容忽視,當纖維蛋白原增高時,血液黏稠度會明顯升高。使血液變稠的非血液因素,在同樣條件下,有些環境因素可以影響血液的黏稠度,如夏季血黏稠度高,冬季低;清晨和上午高,傍晚和下午低;陰雨、悶熱、低氣壓時高,風和日麗時低;厚味飲食后高、清淡飲食后低;腹瀉、出汗后高,足量飲水后低。這些因素中,有些與水平衡有關,有的與血液有形成分增加有關,有的則與人體生物鐘的運行規律有關。了解這些規律,有利于防治血液黏稠,預防發生有關疾病。速效稀釋劑——水一夜沉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時耗用的水,都是血液變稠的相關因素。科學飲水可使血液立刻變稀。飲水首先要掌握時機。早晨起床后、三餐前(飯前1小時)和就寢前,最好飲水200毫升。還應飲用稀釋效果好的水。鹽水會促進細胞脫水,不足取;冷水會刺激胃腸血管收縮,有礙水吸收進入血液,不宜飲;純凈水,因為太“純”,其低滲狀態會使水很快進入細胞內,對稀釋血液也不理想。理想的稀釋水是20~25℃的白開水或淡茶水,其張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和組織細胞。多吃具有稀釋血液功能的食物醫學家推薦以下具有血液稀釋功能的食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蔥、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蘿、檸檬等;具有類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西紅柿、紅葡萄、橘子、生姜;具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蘿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帶、玉米、芝麻等。血液過于黏稠的人,日常飲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糖飲食,多吃些魚類、新鮮蔬菜和瓜果、豆類及豆制品。上述醫學家推薦的能稀釋血液的功能性食物,可根據情況選擇食用。也可服用阿司匹林40毫克,一日1次;維生素C100毫克,一日3次;潘生丁片50毫克,一日3次;中成藥復方丹參片3片,一日3次。上述藥物有改善血管壁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黏稠度,從而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2016-03-16 12:1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全血粘度值(mpas)切變率(1/s)1200.00230.0035.0041.00全血高切相對指數全血低切相對指數全血低切還原粘度全血高切還原粘度這三組數據各自的意義?在糖尿病的診斷中哪一組更有意義?答:兩層之間運動速度不一樣,我們就可以找出它們之間的速度差和距離差,用一個參數表示,就是切變率,用表示。計算公式是;速度差(cm/s)切變率(g)-----------------------切變率的計量單位是1/秒(s-1) 距離差(cm)切變率是液體(血液)內部運動(流動)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講,切變率高,液體流速快;反之,液體流速慢。6、可以想象的到,液體流速快,其粘度一定相對較低;而液體流速慢,其粘度相對較高。因此,粘度就成為反映液體,包括血液的一種流動性(或稱流變性)的物理參數。牛頓將粘度定義為也就是衡量液體流動時的內摩擦力或阻力的度量。牛頓的粘度定律是:剪切應力(t) 帕斯卡(Pa) 粘度(h)-------------------------------------------帕斯卡.秒(PaS) 切變率(g) 秒-1(S-1)這就是說,一種液體的粘度和當時液體所處的剪切應力和切變率有關,粘度與剪切應力成正比,而與切變率成反比。 進一步,牛頓發現有兩種類型的液體,一種液體它的餓粘度符合上述規律,牛頓稱之為"非牛頓液體";而另一種液體它的粘度不符合上述規律,它的粘度是一個常數,不隨切變率的變化而變化,牛頓稱之為"牛頓液體"我們的血液,全血是非牛頓液體,也就是說全血的粘度是隨切變率的變化而變化;而血漿被看作是牛頓液體,它的粘度與切變率無關。 這點對我們檢測全血和血漿粘度以及分析檢測結果十分重要。全血粘度:在低切變率時,血液形成紅細胞聚集體,紅細胞聚集體越多,紅細胞聚集越強,血液粘度越高,低切變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紅細胞的聚集程度。高切變率下可反映紅細胞的變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紅細胞變形性差;高切粘度低,紅細胞變形性好。中切粘度值為低切到高切粘度變化的過渡點,其臨床意義不十分明顯。全血粘度測定對判別、診斷有一定意義。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原性心臟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高山病、燒傷、脫水均可使紅細胞壓積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風、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創傷等使紅細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鐮狀紅細胞病、球形紅細胞病癥、酸中毒、缺氧等使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全血粘度升高。而各種貧血、尿毒癥、肝硬化腹水、晚期腫瘤、急性白血病、婦女妊娠期則全血粘度降低。什么是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當切變率在200/s時的全血粘度為高切粘度:當切變率在30/s時的全血粘度稱中切粘度:當切變率在3/s時的全血粘度稱低切粘度血液學告訴我們,在低切變率的條件下,紅細胞容易相互聚集(因為內摩擦力小);而在高切變率條件下,紅細胞容易變形(因為內摩擦力大)。所以,低切變率下測定出的全血表觀粘度實際上反映了該患者紅細胞的聚集性;而高切變率下測定的全血表觀粘度實際上是反映了該患者的紅細胞變形性在低切變率時,血液形成紅細胞聚集體,紅細胞聚集體越多,紅細胞聚集越強,血液粘度越高,低切變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紅細胞的聚集程度。高切變率下可反映紅細胞的變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紅細胞變形性差;高切粘度低,紅細胞變形性好。中切粘度值為低切到高切粘度變化的過渡點,其臨床意義不十分明顯。全血粘度測定對判別、診斷有一定意義。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原性心臟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高山病、燒傷、脫水均可使紅細胞壓積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風、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創傷等使紅細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鐮狀紅細胞病、球形紅細胞病癥、酸中毒、缺氧等使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全血粘度升高。而各種貧血、尿毒癥、肝硬化腹水、晚期腫瘤、急性白血病、婦女妊娠期則全血粘度降低。什么是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當切變率在200/s時的全血粘度為高切粘度:當切變率在30/s時的全血粘度稱中切粘度:當切變率在3/s時的全血粘度稱低切粘度血液學告訴我們,在低切變率的條件下,紅細胞容易相互聚集(因為內摩擦力小);而在高切變率條件下,紅細胞容易變形(因為內摩擦力大)。所以,低切變率下測定出的全血表觀粘度實際上反映了該患者紅細胞的聚集性;而高切變率下測定的全血表觀粘度實際上是反映了該患者的紅細胞變形性在低切變率時,血液形成紅細胞聚集體,紅細胞聚集體越多,紅細胞聚集越強,血液粘度越高,低切變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紅細胞的聚集程度。高切變率下可反映紅細胞的變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紅細胞變形性差;高切粘度低,紅細胞變形性好。中切粘度值為低切到高切粘度變化的過渡點,其臨床意義不十分明顯。全血粘度測定對判別、診斷有一定意義。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原性心臟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高山病、燒傷、脫水均可使紅細胞壓積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風、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創傷等使紅細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鐮狀紅細胞病、球形紅細胞病癥、酸中毒、缺氧等使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全血粘度升高。而各種貧血、尿毒癥、肝硬化腹水、晚期腫瘤、急性白血病、婦女妊娠期則全血粘度降低。什么是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當切變率在200/s時的全血粘度為高切粘度:當切變率在30/s時的全血粘度稱中切粘度:當切變率在3/s時的全血粘度稱低切粘度血液學告訴我們,在低切變率的條件下,紅細胞容易相互聚集(因為內摩擦力小);而在高切變率條件下,紅細胞容易變形(因為內摩擦力大)。所以,低切變率下測定出的全血表觀粘度實際上反映了該患者紅細胞的聚集性;而高切變率下測定的全血表觀粘度實際上是反映了該患者的紅細胞變形性
2016-03-16 09: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請你把問題敘述清楚我們好幫你更好的分析。
2016-03-16 02:3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