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出血熱
我老公發燒五六天好了,醫生懷疑出血熱,請問還有危險嗎?血常規和尿常規是出血熱癥狀,在癥狀態是頭痛現在也不痛了,但是檢驗結果是陰性不支持出血熱,現在燒退了,頭不疼,只是身體虛,請問會有別的病嗎?吃喝排尿都正常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近年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證明,黑線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熱的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源;它主要由于接觸宿主動物及其排泄物經皮膚,消化道或呼吸道傳播,也可能經螨媒傳播;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近年家鼠型出血熱常有暴發流行.為了控制和減少發病,應采取以滅鼠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措施:疫區滅鼠要在搞好衛生和防鼠的基礎上,以藥物毒殺為主,結合滅鼠進行滅螨,同時做好疫源地的消毒和個人防護等工作. 一,監測: 監測是衛生防疫部門防治疾病的耳目,應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抓好.但監測是手段,控制是目的,監測要為控制服務.出血熱流行病學監測包括:人間疫情監測,鼠間疫情(或稱宿主動物和傳染源)監測,疫區監測,病原類型監測,傳播途徑監測,易感人群免疫情況監測和預防(控制)效果監測等.各疫區應普遍開展人間疫情和鼠間疫情監測. (一)人間疫情監測:主要由相當于縣級防疫站來做.內容包括及時掌握確實的疫情,分析疫情動態和發展趨勢,為及時采取預防措施提供依據.疫情登記要詳細,必要時應進行個案調查和采血檢查抗體,以核實疫情. 1.新發,偶發和散發地區:對每個病例都應進行個案調查,用間接免疫螢光方法進行血清學核實. 2.高發地區:抽取50-100個臨床診斷病例,進行血清學核實. 3.有條件的地區,可在流行高峰期或家鼠型出血熱暴發時,對臨床病例和發熱病人,抽樣檢測血清抗體,以檢查誤診和漏診情況. 4.疫情統計分析:每年要畫出1張疫情分布地圖.發現病例隨時點出,1個點代表1個病例,以便觀測疫情發展趨勢.要統計歷年的發病數和病死數,計算發病率和病死率.統計逐月的發病數和發病率,明確發病高峰季節. (二)鼠間疫情監測:凡有條件的縣級防疫站,要逐漸查清疫區和非疫區宿主動物的種類,分布,密度和帶毒率,并進行宿主動物帶病毒率的動態調查.在帶病毒鼠聚集場所或病例較為集中的居民點,在其周圍200米范圍內進行疫區處理. 1.監測地區: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等. 2.監測時間:在家鼠型和野鼠型出血熱發病高峰前進行. 3.監測對象和數量:家鼠,野鼠各100只以上.實驗用的大白鼠等也要定期檢查. 4.方法:對不清楚是否疫區的地區,可先應用免疫螢光法或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查抗體.已確定存在有本病疫情的地區,要同時檢測鼠類等動物特異性抗原和抗體攜帶情況. 二,滅鼠防鼠: 為了取得預防和控制本病的良好效果,必須加強領導,認真落實組織措施.以滅鼠為主,滅鼠和防鼠相結合.重視效果評價,堅持長期戰斗. (一)滅鼠 1.指標:無論家鼠,野鼠,滅鼠后的密度都要低于3%. 2.重點:在疫區普遍動員滅鼠的前提下,要著重抓好發病率大于十萬分之30的發病區的滅鼠工作,港口,機場,車站和碼頭等地也要重點滅鼠. 3.時機:無論家鼠型,野鼠型出血熱,均要在本病流行高峰前進行滅鼠.家野鼠混合型疫區,春季著重滅家鼠,秋冬季著重滅野鼠. 4.次數:每年進行2-3次突擊滅鼠,在高發病區,還要抓好經常性滅鼠措施的落實. 5.范圍:以居民區內及其周圍3-5華里為重點. 6.方法:以毒餌法為主,結合器械捕打和改變鼠的棲息條件.由于貓能攜帶病毒,本病疫區不宜提倡養貓. 7.效果考核:毒鼠前后要用鼠夾法進行鼠密度調查.有條件地區可結合測抗體調查鼠感染率,測抗原調查鼠帶毒率. 8.本病系通過接觸帶毒鼠或其排泄物傳播,因此在滅鼠時應盡量減少人與鼠的接觸.疫區應嚴禁玩弄鼠類,發動群眾滅鼠時,嚴禁采用交死鼠或鼠尾的做法,應根據效果考核的結果來評價滅鼠成績. (二)防鼠:新建和改建住宅時,必須遵照防鼠要求,安裝防鼠設施,以防止鼠類侵入. 三,滅螨防螨:應根據各地具體條件,對高發病區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發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機磷殺蟲劑進行滅螨,同時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風和一般衛生.盡量清除室內外草堆,柴堆,經常鏟除周圍雜草,以減少螨類孳生場所和叮咬機會. 四,食品衛生及其管理:為了杜絕病從口入,要做好食品衛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在本病疫區特別是家鼠型疫區,除開展滅鼠工作外,要防止鼠類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飯菜必須加熱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五,加強消毒工作,對發熱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動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應進行消毒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六,注意個人衛生和個體防護:凡是在疫區生活或勞動的人員,必須注意個人衛生,做好防護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不坐臥草地或草堆,勞動時注意保護皮膚,防止破傷,如有破傷應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時,要穿襪子,扎緊褲腿,袖口和腰帶,皮膚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劑,以防止螨類叮咬. 七,嚴格執行《流行性出血熱實驗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規程》,以防發生實驗室感染. 八,野外作業工地的預防措施:水利,農墾,國防,橋梁,鐵路等野外作業工地,在施工前均應進行流行病學偵察和疫源的監測,如屬出血熱疫區或可疑疫源地,必須采取預防性措施,事先做好滅鼠防病工作. (一)施工前應開展滅鼠工作,鼠密度應控制在3%夾次以下.如工地內發現螨類,還應采取滅螨措施. (二)建立工棚時,應選擇地勢高,干燥和向陽的地方,工棚要搭成“介”字形,糧倉和廚房應與工棚分開搭蓋. (三)在野外施工時,盡可能不住工棚.必須搭工棚住宿時,住宿工棚亦應單獨搭蓋,架高床鋪(鋪面距地面不應低于0.5米),鋪不靠墻,鋪下不放雜物和食品.鋪草要噴灑殺蟲藥物,經常翻曬.宿舍,工棚應保持干燥,無鼠,無螨. (四)應搞好工地的環境衛生,食品衛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 (五)搞好宣傳和培訓,抓好防治出血熱的“三早一就”(早發現,早休息,早治療,就近治療)措施. 五,加強護理工作: 各期護理重點: (一)發熱期: 1.密切觀察體溫變化,作好高熱患者護理,體溫過高時應及時采用物理降溫,并與醫生聯系. 2.及時查尿,觀察尿蛋白變化情況. 3.定期測量血壓,以便及早發現低血壓傾向. (二)低血壓期 1.嚴密觀察血壓變化情況,每15~30分鐘測量血壓1次,并作好記錄. 2.注意補液速度,早期應快速補液,用血管活性藥物時,應根據血壓情況調整藥物滴入速度,防止血壓驟高驟降. 3.注意尿量,及早發現少尿傾向. 4.患者應絕對臥床,嚴禁搬動,以防血壓波動. (三)少尿期: 1.準確記錄出入量,入量=出量+500毫升左右. 2.做好病人清潔護理,定時幫助病人翻身,嚴防繼發感染. 3.觀察出血情況. (四)多尿期,加強營養,注意水和電解質平衡.
2016-03-12 16:2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出血熱(hemorrhagicfever)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廣,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極大.世界上人類病毒性出血熱共有13種,根據該病腎臟有無損害,分為有腎損及無腎損兩大類.在我國主要為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在病原體未解決前,在我國稱流行性出血熱(EHF);在朝鮮稱朝鮮出血熱(KHF);在俄羅斯稱出血性腎病腎炎(HNN);由于特異性血清學診斷的確立及病原學的解決,1982年世界衛生組織統一定名為腎綜合征出血熱.現我國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熱的病名.一,一般支持治療 應臥床休息,就地隔離治療.給高熱量,適量維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二,液體療法 補充足夠的液體和電解質,補液應以等滲液和鹽液為主,常用的有平衡鹽液和葡萄糖鹽水等.以保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三,恢復期病人血清治療 如給早期病人注射恢復期患者的血清,可能有效. 四,對癥和并發癥治療 有明顯出血者應輸新鮮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數明顯減少者,應輸血小板;對合并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藥物治療.心功能不全者應用強心藥物;腎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腎功能衰竭處理:限制入液量,應用利尿劑,保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必要時采取透析療法;肝功能受損者可給予保肝治療.重癥病人可酌情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016-03-12 12: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出血熱是炎癥感染導致,及時治療可以恢復正常,不必擔心。可以根據血常規等檢查的結果選擇抗生素治療。身體虛要注意飲食營養,避免勞累,可以恢復正常。
2016-03-12 12: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診斷:少尿原因待查?為何懷疑是出血熱?有密切接觸史么?會不會心臟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等相關癥狀,如果是心衰引起的上訴癥狀都可以解釋?排除出血熱很簡單到防疫站查一下出血熱抗體就行了.還有就是出血熱的典型的三紅,三腫,三痛.
2016-03-12 11:5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出血熱(hemorrhagicfever)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廣,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極大.世界上人類病毒性出血熱共有13種,根據該病腎臟有無損害,分為有腎損及無腎損兩大類.在我國主要為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在病原體未解決前,在我國稱流行性出血熱(EHF);在朝鮮稱朝鮮出血熱(KHF);在俄羅斯稱出血性腎病腎炎(HNN);由于特異性血清學診斷的確立及病原學的解決,1982年世界衛生組織統一定名為腎綜合征出血熱.現我國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熱的病名.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發熱,出血傾向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本病主要分布于歐亞大陸,但HFRS病毒的傳播幾乎遍及世界各大洲.在我國已有半個世紀的流行史,全國除青海,臺灣省外均有疫情發生.八十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本病年發病數逾已10萬,已成為除病毒性肝炎外,危害最大的一種病毒性疾病. 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現有抗病毒藥物的療效有待進一步證實. 一,一般支持治療 應臥床休息,就地隔離治療.給高熱量,適量維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二,液體療法 補充足夠的液體和電解質,補液應以等滲液和鹽液為主,常用的有平衡鹽液和葡萄糖鹽水等.以保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三,恢復期病人血清治療 如給早期病人注射恢復期患者的血清,可能有效. 四,對癥和并發癥治療 有明顯出血者應輸新鮮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數明顯減少者,應輸血小板;對合并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藥物治療.心功能不全者應用強心藥物;腎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腎功能衰竭處理:限制入液量,應用利尿劑,保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必要時采取透析療法;肝功能受損者可給予保肝治療.重癥病人可酌情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以上是對“疑是出血熱”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3-12 07:5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