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占娟 主治醫師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如果診斷甲亢明確的話,是可以選擇藥物治療,碘131放射性治療或者手術治療的,常用的藥物有甲硫米唑,心得安等,但藥物治療療效時間較長,容易病情復發,手術治療如果控制不好的話,容易引發甲狀腺減退癥,所以目前臨床上用碘131治療療效確切,復發率低,治愈率高等特點。
2018-11-17 07:2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肺臟間質組織由膠原蛋白,彈性素及蛋白醣類構成,當纖維母細胞受到化學性或物理性傷害時,會分泌膠原蛋白進行肺間質組織的修補,進而造成肺臟纖維化;即肺臟受到傷害后,人體修復產生的結果.西醫藥治療 (1)激素治療:強的松30—40毫克,分2-3次口服,逐漸減量至維持量,5-lO毫克,1日1次. (2)治療并發癥:抗感染治療,根據病原菌選擇抗生素. (3)支氣管擴張劑:氨茶堿,舒喘靈等. (4)氧療:適用于晚期患者.
2016-03-12 03:1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西醫病因病機..早期出現肺泡炎,肺泡內有漿液和細胞成分,肺間質內有大量單核細胞,部分淋巴細胞,漿細胞,肺泡巨噬細胞等炎性細胞浸潤,肺泡結構完整.進入晚期,慢性炎癥已減輕,肺泡結構為堅實的膠原代替,肺泡壁被破壞,形成擴張的蜂窩肺.膠原,細胞外基質,成纖維細胞分布在間質中,肺泡上皮化生為鱗狀上皮.基于以上病理變化,臨床上多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或伴有刺激性干咳,胸部X線顯示兩中下肺野網狀陰影,肺功能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病情呈持續性進展,最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西醫藥治療 (1)激素治療:強的松30—40毫克,分2-3次口服,逐漸減量至維持量,5-lO毫克,1日1次. (2)治療并發癥:抗感染治療,根據病原菌選擇抗生素. (3)支氣管擴張劑:氨茶堿,舒喘靈等. (4)氧療:適用于晚期患者. 2,中醫藥治療 (1)肺氣虛損:咳喘聲低,易疲乏,自汗畏風,易感冒,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補益肺氣,止咳定喘. 方藥:生黃芪30克,生白術,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龍各10克,防風6克,太子參15克,炙麻黃6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玉屏風顆粒. (2)氣陰兩虛,痰淤阻肺:干咳無痰或少痰,喘息氣短,動則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煩熱,腰酸膝軟,舌淡紅,首薄白或少苔,脈細滑或細弱. 治法:補肺滋腎,化痰活血. 方藥:太子參,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各15克,麥冬30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生黃芪30克,百合30克,胡桃肉15克,丹參30克,紫菀10克,川貝粉6克(沖服). 中成藥:生脈飲口服液,六味地黃丸. (3)脾腎陽虛,淤血內阻:咳喘無力,動則加甚,呼多吸少,下肢浮腫,形寒肢冷,面灰唇紫,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健脾溫腎,化痰活血. 方藥:熟附于10克,肉桂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藥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澤瀉,0克,生黃芪30克,丹參30克,紫菀10克,杏仁10克,地龍10克,仙靈脾10克. 中成藥:人參健脾丸,金匱腎氣丸.1.注意避寒保暖,防止受涼感冒. 2.避免接觸病因明確的異物. 3.注意飲食營養. 4.人參,蛤蚧,川貝粉,紅花,冬蟲夏草適量,研粉人膠囊,適量服用,或每日食用核桃仁2-3個.體可見胸廓呼吸運動減弱,雙肺可聞及細濕羅音或捻發音.有不同程度紫紺和杵狀指.晚期可出現右心衰竭體征.
2016-03-12 02:2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我建議你可以吃點中藥吃一下.因為肺纖維化的話,西醫還是沒有特別好的辦法的.我建議你可以去吃點湯藥,幫助緩解一下癥狀,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2016-03-12 01: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肺纖維化起病隱匿,進行性加重。表現為進行性氣急,干咳少痰或少量白黏痰,晚期出現以低氧血癥為主的呼吸衰竭。因為病程較長且多不伴有表證,毫無疑問屬于“內傷咳嗽”,反復發作不已,漸次加重,難以治愈。建議你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徹底清理肺部的垃圾以及調理肺部功能,是有一定的治療的效果的,祝早日康復!
2016-03-12 00:3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心包積液? 隨著臨床檢驗的水平提升,心包積液在病人中的檢出率明顯上升,可高達8.4%,大部分心包積液由于量少而不出現臨床征象。少數病人則由于大量積液而以心包積液成為突出的臨床表現。當心包積液持續數月以上時,便構成慢性心包積液。導致慢性心包積液的病因有多種,大多與可累及心包的疾病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