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臨床表現?頸椎骨質增生和頸椎病不是一回事。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態,而頸椎病屬于疾?。活i椎在長期慢性損傷的情況下,可出現頸椎間盤病變,韌帶損傷,小關節紊亂,骨質增生等,從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才能稱為頸椎病。根據增生的頸椎對頸部神經、血管壓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為5種類型:(1)神經根型:由于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頸椎病的60%。診斷要點:①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后伸及旋轉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及鉤椎關節部骨質增生。(2)椎動脈型: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10%~15%。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于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3)脊髓型: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占10%~50%。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4)食管型:由于頸椎前緣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食管后壁所致。此型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病人有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咽困難等癥。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增生。(5)交感神經型: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椎兩旁的交感神經。此型也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干燥,出汗少等。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增生樣改變。如何預防和治療頸椎骨質增生?(1)預防:由于骨質增生與增齡、性別、種族、職業、工種、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有關。所謂的預防就是指人類針對可以干預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如盡可能避免長時間低頭、仰頭、歪頭等動作。在工作之余應適當地作頸部活動,動作要慢,幅度不要太大。作頸部的自我按摩。體育鍛煉、控制體重。(2)治療:理療、頸椎牽引包括頸椎托和牽引架。藥物治療:在配合理療和牽引的同時,適當服用一些非甾體抗炎藥。(3)介紹一種保健頸頭枕:通過對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疾病的介紹,使患者對該病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對增齡、遺傳、性別等因素無法改變,但可以對后天性因素如職業、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進行重點防范。我們的一生大約1/3在床上度過,與頸部密切為伴的是枕頭,但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枕頭對頸椎的影響呢?目前的枕頭很多不符合頸椎的生理要求,使頸椎長期處在一種懸空和不正常的受力狀態下,導致了頸椎的慢性損傷。有人經過多年的研制并獲得了國家專利的保健頸頭枕(專利號942174-437),它的特點如下:①由于設置有與頸部曲面相吻合的弧形面結構,改變了傳統枕頭使頸部長期受到不符合生物力學特點的外力損傷。②內裝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枕芯,具有養神健腦、芳香開竅、活血通脈、鎮靜安神等功用。令人在睡眠之中,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疾病的作用。當然它的預防功能超過治療功能。中醫對頸椎骨質增生如何辨證論治?中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1)外邪痹阻中年以后,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于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癥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后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呆等癥狀,舌質正?;虬l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方藥: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姜6g,蘇木10g。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薟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經活絡。(2)痰濕阻滯中年以后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邪侵入,風痰相搏,阻滯頸部經絡而發病。癥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治法:燥濕化痰,理氣通絡。方藥: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龍12g,膽南星10g。本方燥濕化痰,理氣通絡。若兼見瘀阻經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龍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見眩?/div>2014-12-0920:05:36向我提問
2016-03-09 07: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臨床表現?頸椎骨質增生和頸椎病不是一回事。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態,而頸椎病屬于疾病;頸椎在長期慢性損傷的情況下,可出現頸椎間盤病變,韌帶損傷,小關節紊亂,骨質增生等,從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才能稱為頸椎病。根據增生的頸椎對頸部神經、血管壓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為5種類型:(1)神經根型:由于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頸椎病的60%。診斷要點:①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后伸及旋轉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及鉤椎關節部骨質增生。(2)椎動脈型: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10%~15%。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于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3)脊髓型: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占10%~50%。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4)食管型:由于頸椎前緣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食管后壁所致。此型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病人有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咽困難等癥。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增生。(5)交感神經型: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椎兩旁的交感神經。此型也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干燥,出汗少等。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增生樣改變。如何預防和治療頸椎骨質增生?(1)預防:由于骨質增生與增齡、性別、種族、職業、工種、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有關。所謂的預防就是指人類針對可以干預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如盡可能避免長時間低頭、仰頭、歪頭等動作。在工作之余應適當地作頸部活動,動作要慢,幅度不要太大。作頸部的自我按摩。體育鍛煉、控制體重。(2)治療:理療、頸椎牽引包括頸椎托和牽引架。藥物治療:在配合理療和牽引的同時,適當服用一些非甾體抗炎藥。(3)介紹一種保健頸頭枕:通過對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疾病的介紹,使患者對該病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對增齡、遺傳、性別等因素無法改變,但可以對后天性因素如職業、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進行重點防范。我們的一生大約1/3在床上度過,與頸部密切為伴的是枕頭,但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枕頭對頸椎的影響呢?目前的枕頭很多不符合頸椎的生理要求,使頸椎長期處在一種懸空和不正常的受力狀態下,導致了頸椎的慢性損傷。有人經過多年的研制并獲得了國家專利的保健頸頭枕(專利號942174-437),它的特點如下:①由于設置有與頸部曲面相吻合的弧形面結構,改變了傳統枕頭使頸部長期受到不符合生物力學特點的外力損傷。②內裝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枕芯,具有養神健腦、芳香開竅、活血通脈、鎮靜安神等功用。令人在睡眠之中,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疾病的作用。當然它的預防功能超過治療功能。中醫對頸椎骨質增生如何辨證論治?中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1)外邪痹阻中年以后,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于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癥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后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呆等癥狀,舌質正?;虬l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方藥: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姜6g,蘇木10g。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薟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經活絡。(2)痰濕阻滯中年以后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邪侵入,風痰相搏,阻滯頸部經絡而發病。癥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治法:燥濕化痰,理氣通絡。方藥: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龍12g,膽南星10g。本方燥濕化痰,理氣通絡。若兼見瘀阻經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龍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見眩?/div>2014-12-1115:19:03向我提問
2016-03-08 16: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臨床表現?頸椎骨質增生和頸椎病不是一回事。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態,而頸椎病屬于疾病;頸椎在長期慢性損傷的情況下,可出現頸椎間盤病變,韌帶損傷,小關節紊亂,骨質增生等,從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才能稱為頸椎病。根據增生的頸椎對頸部神經、血管壓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為5種類型:(1)神經根型:由于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頸椎病的60%。診斷要點:①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后伸及旋轉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及鉤椎關節部骨質增生。(2)椎動脈型: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10%~15%。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于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3)脊髓型: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占10%~50%。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4)食管型:由于頸椎前緣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食管后壁所致。此型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病人有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咽困難等癥。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增生。(5)交感神經型: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椎兩旁的交感神經。此型也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干燥,出汗少等。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增生樣改變。如何預防和治療頸椎骨質增生?(1)預防:由于骨質增生與增齡、性別、種族、職業、工種、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有關。所謂的預防就是指人類針對可以干預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如盡可能避免長時間低頭、仰頭、歪頭等動作。在工作之余應適當地作頸部活動,動作要慢,幅度不要太大。作頸部的自我按摩。體育鍛煉、控制體重。(2)治療:理療、頸椎牽引包括頸椎托和牽引架。藥物治療:在配合理療和牽引的同時,適當服用一些非甾體抗炎藥。(3)介紹一種保健頸頭枕:通過對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疾病的介紹,使患者對該病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對增齡、遺傳、性別等因素無法改變,但可以對后天性因素如職業、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進行重點防范。我們的一生大約1/3在床上度過,與頸部密切為伴的是枕頭,但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枕頭對頸椎的影響呢?目前的枕頭很多不符合頸椎的生理要求,使頸椎長期處在一種懸空和不正常的受力狀態下,導致了頸椎的慢性損傷。有人經過多年的研制并獲得了國家專利的保健頸頭枕(專利號942174-437),它的特點如下:①由于設置有與頸部曲面相吻合的弧形面結構,改變了傳統枕頭使頸部長期受到不符合生物力學特點的外力損傷。②內裝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枕芯,具有養神健腦、芳香開竅、活血通脈、鎮靜安神等功用。令人在睡眠之中,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疾病的作用。當然它的預防功能超過治療功能。中醫對頸椎骨質增生如何辨證論治?中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1)外邪痹阻中年以后,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于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癥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后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呆等癥狀,舌質正常或發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方藥: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姜6g,蘇木10g。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薟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經活絡。(2)痰濕阻滯中年以后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邪侵入,風痰相搏,阻滯頸部經絡而發病。癥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治法:燥濕化痰,理氣通絡。方藥: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龍12g,膽南星10g。本方燥濕化痰,理氣通絡。若兼見瘀阻經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龍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見眩?/div>2015-01-0215:08:57向我提問
2016-03-08 15: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臨床表現?頸椎骨質增生和頸椎病不是一回事。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態而頸椎病屬于疾??;頸椎在長期慢性損傷的情況下可出現頸椎間盤病變韌帶損傷小關節紊亂骨質增生等從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才能稱為頸椎病。根據增生的頸椎對頸部神經、血管壓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為5種類型:(1)神經根型:由于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頸椎病的60%。診斷要點:①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后伸及旋轉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及鉤椎關節部骨質增生。(2)椎動脈型: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10%~15%。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于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3)脊髓型: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占10%~50%。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4)食管型:由于頸椎前緣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食管后壁所致。此型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病人有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咽困難等癥。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增生。(5)交感神經型: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椎兩旁的交感神經。此型也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干燥出汗少等。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增生樣改變。如何預防和治療頸椎骨質增生?(1)預防:由于骨質增生與增齡、性別、種族、職業、工種、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有關。所謂的預防就是指人類針對可以干預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如盡可能避免長時間低頭、仰頭、歪頭等動作。在工作之余應適當地作頸部活動動作要慢幅度不要太大。作頸部的自我按摩。體育鍛煉、控制體重。(2)治療:理療、頸椎牽引包括頸椎托和牽引架。藥物治療:在配合理療和牽引的同時適當服用一些非甾體抗炎藥。(3)介紹一種保健頸頭枕:通過對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疾病的介紹使患者對該病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對增齡、遺傳、性別等因素無法改變但可以對后天性因素如職業、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進行重點防范。我們的一生大約1/3在床上度過與頸部密切為伴的是枕頭但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枕頭對頸椎的影響呢?目前的枕頭很多不符合頸椎的生理要求使頸椎長期處在一種懸空和不正常的受力狀態下導致了頸椎的慢性損傷。有人經過多年的研制并獲得了國家專利的保健頸頭枕(專利號942174-437)它的特點如下:①由于設置有與頸部曲面相吻合的弧形面結構改變了傳統枕頭使頸部長期受到不符合生物力學特點的外力損傷。②內裝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枕芯具有養神健腦、芳香開竅、活血通脈、鎮靜安神等功用。令人在睡眠之中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疾病的作用。當然它的預防功能超過治療功能。中醫對頸椎骨質增生如何辨證論治?中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1)外邪痹阻中年以后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于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癥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后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呆等癥狀舌質正?;虬l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方藥: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姜6g蘇木10g。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薟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經活絡。(2)痰濕阻滯中年以后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邪侵入風痰相搏阻滯頸部經絡而發病。癥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治法:燥濕化痰理氣通絡。方藥: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龍12g膽南星10g。本方燥濕化痰理氣通絡。若兼見瘀阻經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龍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見眩暈者加天麻、白術;兼見胸痹者加丹參、瓜蔞、郁金。(3)氣滯血瘀由于外傷和勞損使椎體緣組織間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滯經絡發為本病。癥見:頭頸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夜間加重伴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
2016-03-08 15:0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臨床表現?頸椎骨質增生和頸椎病不是一回事。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態,而頸椎病屬于疾??;頸椎在長期慢性損傷的情況下,可出現頸椎間盤病變,韌帶損傷,小關節紊亂,骨質增生等,從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才能稱為頸椎病。根據增生的頸椎對頸部神經、血管壓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為5種類型:(1)神經根型:由于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頸椎病的60%。診斷要點:①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后伸及旋轉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及鉤椎關節部骨質增生。(2)椎動脈型: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10%~15%。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于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3)脊髓型: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占10%~50%。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4)食管型:由于頸椎前緣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食管后壁所致。此型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病人有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咽困難等癥。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增生。(5)交感神經型: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椎兩旁的交感神經。此型也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干燥,出汗少等。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增生樣改變。如何預防和治療頸椎骨質增生?(1)預防:由于骨質增生與增齡、性別、種族、職業、工種、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有關。所謂的預防就是指人類針對可以干預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如盡可能避免長時間低頭、仰頭、歪頭等動作。在工作之余應適當地作頸部活動,動作要慢,幅度不要太大。作頸部的自我按摩。體育鍛煉、控制體重。(2)治療:理療、頸椎牽引包括頸椎托和牽引架。藥物治療:在配合理療和牽引的同時,適當服用一些非甾體抗炎藥。(3)介紹一種保健頸頭枕:通過對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疾病的介紹,使患者對該病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對增齡、遺傳、性別等因素無法改變,但可以對后天性因素如職業、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進行重點防范。我們的一生大約1/3在床上度過,與頸部密切為伴的是枕頭,但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枕頭對頸椎的影響呢?目前的枕頭很多不符合頸椎的生理要求,使頸椎長期處在一種懸空和不正常的受力狀態下,導致了頸椎的慢性損傷。有人經過多年的研制并獲得了國家專利的保健頸頭枕(專利號942174-437),它的特點如下:①由于設置有與頸部曲面相吻合的弧形面結構,改變了傳統枕頭使頸部長期受到不符合生物力學特點的外力損傷。②內裝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枕芯,具有養神健腦、芳香開竅、活血通脈、鎮靜安神等功用。令人在睡眠之中,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疾病的作用。當然它的預防功能超過治療功能。中醫對頸椎骨質增生如何辨證論治?中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1)外邪痹阻中年以后,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于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癥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后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呆等癥狀,舌質正常或發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方藥: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姜6g,蘇木10g。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薟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經活絡。(2)痰濕阻滯中年以后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邪侵入,風痰相搏,阻滯頸部經絡而發病。癥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治法:燥濕化痰,理氣通絡。方藥: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龍12g,膽南星10g。本方燥濕化痰,理氣通絡。若兼見瘀阻經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龍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見眩?/div>2014-12-0406:09:07向我提問
2016-03-08 12: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