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特發性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有什么區別
幼兒特發性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有什么區別?是怎么引起的?有哪些臨床表現及并發癥?怎么預防及護理?請介紹下,謝謝!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強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多有關節病變,且絕大多數先侵犯骶髂關節,以后上行發展至頸椎。關節病變處有炎性疼痛,伴有關節周圍肌肉痙攣、僵硬感,晨起明顯或表現為夜間疼,經活動或服止痛劑緩解。因病變發生部位不同,其具體表現也有區別。(1)骶髂關節炎:為AS患者最先出現的關節病變,起初表現為骶髂關節炎,以后可上行發展至頸椎,患者可出現反復發作的腰痛、臀部痛、腰骶部僵硬感。(2)腰椎病變:腰椎脊柱受累多數表現為腰部活動受限,如前屈、側彎和轉動均可受限(3)胸椎病變:胸椎受累表現為背痛、前胸和側胸痛,嚴重時可出現駝背畸形。如肋椎關節、胸骨柄體關節、胸鎖關節及肋軟骨間關節受累時,患者表現為呈束帶狀胸痛、胸廓擴張受限,咳嗽或打噴嚏時胸痛加重;嚴重者胸廓保持在呼所狀態,只能靠腹式呼吸輔助。由于胸腹腔容量縮小,可造成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礙。(4)頸椎病變:少數患者首先表現為頸椎炎,可出現頸椎部疼痛,并沿頸部向頭部臂部放射。頭部活動明顯受限,常固定于前屈位,不能上仰、側彎或轉動。嚴重者僅能看到自己足尖前方的小塊地面,不能抬頭平視。(5)其他關節病變:肩關節受累時,可出現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甚至連梳頭、抬手等活動也受限;侵犯膝關節時關節呈代償性彎曲,使行走、坐立等日常生活更為困難。以上就是我們為您介紹的強直性脊柱炎的影響,對于其他的關節也是非常的具有影響的,但是我們即使是知道這樣的影響,我們的身體的病癥也不能好轉,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地治療病癥,讓身體盡快的康復。最后,祝愿您的身體早日的康復,工作順利!
2016-03-08 00: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強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多有關節病變,且絕大多數先侵犯骶髂關節,以后上行發展至頸椎。關節病變處有炎性疼痛,伴有關節周圍肌肉痙攣、僵硬感,晨起明顯或表現為夜間疼,經活動或服止痛劑緩解。因病變發生部位不同,其具體表現也有區別。(1)骶髂關節炎:為AS患者最先出現的關節病變,起初表現為骶髂關節炎,以后可上行發展至頸椎,患者可出現反復發作的腰痛、臀部痛、腰骶部僵硬感。(2)腰椎病變:腰椎脊柱受累多數表現為腰部活動受限,如前屈、側彎和轉動均可受限(3)胸椎病變:胸椎受累表現為背痛、前胸和側胸痛,嚴重時可出現駝背畸形。如肋椎關節、胸骨柄體關節、胸鎖關節及肋軟骨間關節受累時,患者表現為呈束帶狀胸痛、胸廓擴張受限,咳嗽或打噴嚏時胸痛加重;嚴重者胸廓保持在呼所狀態,只能靠腹式呼吸輔助。由于胸腹腔容量縮小,可造成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礙。(4)頸椎病變:少數患者首先表現為頸椎炎,可出現頸椎部疼痛,并沿頸部向頭部臂部放射。頭部活動明顯受限,常固定于前屈位,不能上仰、側彎或轉動。嚴重者僅能看到自己足尖前方的小塊地面,不能抬頭平視。(5)其他關節病變:肩關節受累時,可出現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甚至連梳頭、抬手等活動也受限;侵犯膝關節時關節呈代償性彎曲,使行走、坐立等日常生活更為困難。
2016-03-07 22:2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針對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大家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幾點:1、HLA-B27陽性率可達90%,對診斷本病有幫助。2、足跟、脛骨粗隆、腓骨小頭,髕腱、跟腱或其它肌腱附著處的疼痛和(或)腫脹是本病常見的特征。3、有持久的單側或雙側髖關節疼痛。進行性加重的髖部活動困難者,多數預示髖關節有破壞性病變,為本病致殘的主要原因。膝、踝和其它關節受累者預后往往良好,罕有畸形發生。4、腰骶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病變部位,但在兒童常被忽視,通常要在第一癥狀出現后幾個月或幾年才出現,或者出現雖早因癥狀輕微而不被患者所注意。以上就是對“診斷強直性脊柱炎的好措施你知道多少”的詳細介紹,一旦發現了強直性脊柱炎要及時治療,不要造成嚴重的后果,一定要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2016-03-07 19:3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AS的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癥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癥。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血清反應陰性、病因不明的常見關節疾病,可造成人體畸形及殘疾。本病多見于15~40歲青壯年,發病高峰年齡為20歲左右,45歲以上發病少見。男性比女性多見,男女比約為5:1。本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故與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統屬血清陰性脊柱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