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基底細胞癌怎么辦?
鼻上有一潰瘍,被診斷為基底細胞癌,該怎么治療?本次發病及持續時間:12年目前一般情況:潰瘍進一步擴大,并且很癢,難以忍受。還請教:我在網上看到可以冷凍治療,請問冷凍治療對于64歲的老年人可以忍受嗎?該老年人身體不是很好。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目前沒什么特效藥,建議手術配合化療.
2016-03-07 05:0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基底細胞癌是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屬器的惡性上皮細胞瘤。發展緩慢,主要呈局部浸潤性生長,一般不發生轉移,故及時治療,預后較好。病因病因不明。長期日曬是明顯的誘因,放射線、外傷、應用砷劑等均可誘發本病。病理基底細胞是位于真皮基底層的細胞,基底細胞癌主要病理變化是基底細胞發生異常分化、增殖、生長失控等。臨床表現一般發生于30~40歲的人群,男性多見。損害部位多見于經常受陽光照射的暴露部位,如鼻翼、內外眥、額、顳、頸等處。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結節潰瘍型:最常見,呈淡黃色或粉紅色略高出皮面的小結節,表面光滑,質地硬,常無疼痛或壓痛。其表面可有反復結痂、脫屑,晚期表面出現糜爛、滲血,形成淺表性潰瘍,潰瘍邊緣參差不齊。2、色素型:部分基底細胞癌伴有黑色素沉著,呈棕色、黑色或藍色。3、淺表型:好發于軀干,表現為鱗屑性紅色斑片,邊緣呈珍珠樣光澤的線狀隆起,常有小片的淺表潰瘍或結痂,有時中央萎縮或形成疤痕。4、硬斑病型:酷似疤痕組織,表面無明顯的毛細血管擴張、潰瘍或隆起等改變,但邊界很不清楚。多見于軀干部,確診時一般已廣泛浸潤。5、纖維上皮瘤型:罕見,好發于成人軀干,呈淡紅色或黃色的結節,質硬,表面光滑,可見鱗屑或少許結疤,可有蒂,類似纖維瘤。鑒別診斷惡性黑色素瘤:易與色素型基底細胞癌相混淆,但根據基底細胞癌病程長、發展緩慢,常無區域淋巴結轉移等特點,可與黑色素瘤作鑒別。難以區別時應作活檢予以確診。皮膚纖維瘤:多為單發,與皮膚粘連而與深部組織不粘連。可手術切除,術后做病理檢查確診。治療手術治療首選。病灶較小時,也可選擇放射、激光或冷凍等治療。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存活率高。預防通過以下措施來減少本病的發生及早期發現:(一)減少在陽光下活動的時間;(二)外出時用衣帽保護皮膚;(三)如果必須待在太陽下,又不能用衣物保護皮膚,應涂上防曬劑。(四)經常檢查皮膚,如有任何疑問,盡快去整形外科或皮膚科醫師處就診。
2016-03-06 11:5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蝕性潰瘍,很少見,占肛門直腸惡性腫瘤的0.2%,是一種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屬器基底細胞的惡性上皮細胞瘤,極少發生轉移,發病與日光照射有密切關系,故好發于頭、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見于白色人種,少見于有色人種。好發于頭皮、面頸部等暴露部位和戶外工作者。發病年齡都較大,平均在60歲以上,男性多見。據Nielsen(1981年)等報道,30年內治療34例,平均年齡68歲。78%在緣,27%伸入到肛管并累及齒狀線的典型病變為肛管慢性結節,增長緩慢,中央常形成潰瘍,潰瘍周圍繞以珍珠樣隆起的邊緣,即侵蝕性潰瘍。有出血、疼痛、瘙癢、分泌物及大便習慣的改變。早期病變小而表淺,診斷困難,臨床常誤診為痔、肛裂及肛周濕疹,應及早活檢確診。廣泛性局部切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