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內濕、濕熱和濕熱下注在成因、癥狀表現、影響部位、病情輕重以及治療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1.成因:內濕多因脾失健運,水濕內生;濕熱常由外感濕熱或濕邪久蘊化熱;濕熱下注多因濕熱流注于下焦。 2.癥狀表現:內濕常見身體困重、腹脹、便溏等;濕熱有發熱、口苦、尿黃等;濕熱下注可見帶下異常、小便短赤、下肢關節腫痛等。 3.影響部位:內濕可泛及全身;濕熱多影響中焦脾胃;濕熱下注主要影響下焦,如膀胱、腸道、生殖系統等。 4.病情輕重:內濕病情相對較輕;濕熱病情程度居中;濕熱下注若不及時治療,病情可能較重。 5.治療方法:內濕常用參苓白術散;濕熱可用龍膽瀉肝丸;濕熱下注可用四妙丸等。但用藥均需遵醫囑。 總之,內濕、濕熱和濕熱下注雖有關聯,但各有特點,明確區分對于準確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
2025-02-10 23:5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問題已回答。參考以上答案
2016-03-05 01:0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