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鼻咽部大 B 淋巴瘤的相關知識包括病因、分級標準、治療原則及方法、預后等。 1.病因:感染因素如 EB 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異常;環境因素如化學毒物暴露;遺傳因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2.分級標準:通常根據腫瘤細胞的形態、生長方式和患者的臨床表現等進行分級。 3.治療原則及方法:治療原則是以化療為主,結合放療和免疫治療。常用化療藥物有環磷酰胺、阿霉素、長春新堿等。放療可用于局部控制。免疫治療如利妥昔單抗也常應用。 4.預后:取決于多種因素,如疾病分期、治療反應、患者一般狀況等。早期診斷和規范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 總之,對于鼻咽部大 B 淋巴瘤,應盡早診斷,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并定期隨訪,以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2025-02-10 07: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建東 主治醫師
天津市津南區婦女兒童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二級
腫瘤科
-
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96%為彌漫性原淋巴細胞及組織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發生部位最多見于軟腭、扁桃體,其次為鼻腔及鼻竇,鼻咽部和舌根較少.臨床有吞咽困難、鼻塞、鼻衄及頜下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最為常用的補救治療方案包括RICE(利妥昔單抗、異環磷酰胺、環磷酰胺和依托泊苷)或ESHAP(依托泊苷、順鉑、阿糖胞苷和甲潑尼龍),在患者取得部分或完全緩解后,可進行大劑量化療和自體干細胞移植.通常在干細胞采集前,對患者進行利妥昔單抗治療,以進行體內凈化.如患者對補救化療敏感,大劑量化療和自體干細胞移植一般可使45%~50%的患者長期無病生存.如患者在復發后沒有合適的移植捐贈者,可對患者進行化療聯合利妥昔單抗、放射及免疫治療或試驗藥物等其他方案的治療.
2016-03-02 20:2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病因學]淋巴瘤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迄今尚未闡明.病毒病因學說頗受重視.如:Epstein-Barr(EB)病毒,這類DNA皰疹型病毒可引起人類B淋巴細胞惡變而致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也被認為是一種可能和EB病毒感染有關疾病.另外,兔疫功能低下與淋巴瘤的易感性有關,遺傳性免疫缺陷者如毛細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Wiscott-Aldrich綜合征遺傳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癥等患者的淋巴瘤發病率顯著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也有并發淋巴瘤者.上述現象提示了淋巴瘤發生的可能病因.由于持續或反復的自身抗原刺激,或異體器官移植的存在,或免疫缺陷患者反復感染,免疫細胞發生增殖反應.遺傳性或獲得性免疫障礙,導致T抑制細胞的缺失或功能障礙.淋巴細胞對抗原刺激的增殖反應缺少自身調節控制,最終出現無限增殖,導致淋巴瘤發生.[中醫病機]中醫學認為惡性淋巴瘤與外邪侵襲、7情內傷、正氣內虛有關.惡性淋巴瘤的病因以正氣內虛、臟腑功能失調為本,外感4時不正之氣、6淫之邪為誘因.《陰疽治法篇》指出:“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氣血兩虛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結也.”說明此病之發生與臟腑虧損、氣血虛弱、陽氣衰耗、痰毒凝結、氣滯血瘀有密切關系.其演變規律為肺脾氣化失調或先天稟賦不足,以致風寒邪毒乘虛侵入,由表入里;或飲食不節,日久損傷脾胃,以致寒凝氣滯,水液失于輸布,聚濕為痰,寒痰之氣凝結,外阻肌膚脈絡,內傷臟腑;或因憂思惱怒,日久不解,肝郁血結,化火灼津生痰,痰火熱毒痹阻于少陽、陽明之脈絡.本病初期多見頸側、腋下等處淺表淋巴結進行性腫大,無痛,質硬,乃為風寒痰毒痹阻脈絡之證候,或逐漸見淋巴結融合、粘連等痰毒化火之證候;若邪毒深入臟腑則見咳喘氣逆、腹痛、腹塊等疾瘀熱毒入里,損及肺脾肝胃之證候,或兼見骨痛、肢腫、肌膚結塊等邪毒侵犯肌膚、骨骼之證候.亦有壯熱不退,甚則神昏譫語,鼻齒衄血及內臟出血等熱毒燔灼營血,內陷心包,耗乏氣血之危候.晚期多為痰火邪毒浸淫臟腑,或濕熱蘊毒傷伐脾腎,氣血虧損或肝腎不足,氣陰兩虧,并常為虛實夾雜,寒熱并見.關于病因病機,總體上有4個論述:一是痰毒發病學說風寒痰毒是最基本的病因.古代中醫將發生在頭面部及體表部的腫塊均認為是痰凝所致.本病多因風寒邪毒首先犯肺,肺失治節或脾胃素虛,寒凝陽遏或腎陽虛衰,氣化失司,以致水液失于輸布.由肺脾腎3臟功能失調,水濕停聚力痰,這些痰可以流注全身,無處不到,痰凝成核成塊,結于一體,則形成皮膚或皮下腫塊.許多無名腫塊,不痛不癢,長時難消,逐漸增大增多,中醫認為均由寒凝邪毒結滯為痰核.臨床上常用化痰散結之方法治療,但化痰散結法常與其他方法并用.如溫化痰結,清化痰毒,理氣化痰散結法等,用于本病早期驅逐痰毒為主有一定的療效.本病中、晚期多見本虛標實,故常結合補虛扶正,或配合溫補之劑治療,使難以耐受化療或放療的病例可獲得緩解,甚至生存期明顯延長.2是氣機郁滯學說中醫認為,人的情志變化過度會導致人體生理發生變化而致病.7情致病,主要表現在氣機方面的變化.如憂思過度則氣機不暢,氣滯氣結.明•李挻曰:“郁結傷脾,肌肉消薄與外邪相搏,而成肉瘤.”他比較形象地闡述了包括惡性淋巴瘤在內的癌癥病因病機學說.在氣機郁滯學說方面,本病與肝氣郁滯關系最為密切.臨床上常見噯氣,脅痛,脘腹作脹等氣機不暢的癥狀.氣機郁滯也與痰凝內結有著密切的關聯.我們常稱之為痰氣交阻.治療時化痰散結,理氣散結并用較多.3是血瘀學說多因瘀毒寒凝阻滯血脈,氣滯血瘀,故見痰瘀互結為痰核、石疽,或為腹中癥積.治療用活血化瘀法為主,配合化療,或予以治痰、理氣、攻毒、補虛相結合的治法.其治療結果優于單用化療.4是肝腎氣血虛損學說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患惡性淋巴瘤的病人,或由于內傷7情,痰毒內結,耗損肝腎之陰,損傷脾胃運化功能.所以治療本病治標的同時,總不忘治本;在理氣化痰散結的同時,注重滋養肝腎,益氣健脾養血和營的固本方法.在這方面,近年來國內研究頗多.根據現代醫學理論,認為治療多與調整細胞免疫功能,平衡內環境,調整水鹽代謝等有關.[臨床表現](一)癥狀 惡性淋巴瘤的全身癥狀因疾病類型及所處的時期不同而差異很大,部分患者可無全身癥狀.有癥狀者以發熱、消瘦(體重減輕10%以上)、盜汗等較為常見,其次有性欲減退、易疲勞、瘙癢等.全身癥狀和發病年齡、腫瘤范圍、機體免疫力等有關.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差或多灶性起病者,全身癥狀顯著.無全身癥狀者,其存活率較有癥狀者大3倍.1、發熱 熱型多不規則,可呈持續高熱,也可間歇低熱,少數有周期熱,后者約見于1/6霍奇金病患者.早期發熱者霍奇金病約占30%一50%,但非霍奇金淋巴瘤一般在病變較廣泛時才發熱.熱退時大汗淋漓可為本病特征.2、皮膚瘙癢 這是霍奇金病較特異的表現.局灶性瘙癢發生于病變部淋巴引流的區域,全身瘙癢大多發生于縱隔或腹部有病變的病例.3、酒精疼痛 約17%一20%霍奇金病患者,在飲酒后20分鐘,病變局部發生疼痛.其癥狀可早于其他癥狀及X線表現,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當病變緩解后,酒精疼痛即行消失,復發時又重現.酒精疼痛的機理不明.4、結外病變的癥狀(1)胃腸道 食欲減退、腹痛,腹瀉、腹塊、腸梗阻和出血等.(2)肝膽肝實質受侵可引起肝區疼痛.(3)骨骼臨床表現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繼發性神經壓迫癥狀.(4)皮膚非特異性損害常見的有皮膚瘙癢癥及癢疹.瘙癢癥在霍奇金病較為多見(占85%).(5)扁桃體和口、鼻、咽部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臨床有吞咽困難、鼻塞、鼻衄.(6)其他淋巴瘤尚可浸潤胰腺,發生吸收不良綜合征.(2)體征 1.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腫大為本病特征.淺表淋巴結的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常是首發表現,尤以頸部淋巴結為多見,其次為腋下,首發于腹股溝或滑車上的較少.霍奇金病首發于頸淋巴結者占60%一70%,左多于右.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提示病灶已有播散,右側來自縱隔或兩肺,左側常來自腹膜后. 2.結外病變的體征(1)肝脾 肝實質受侵可引起腫大,活組織檢查約25%一5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肝累及,尤多見于濾泡或彌漫性小裂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脾臟浸潤大多由腹部淋巴結病灶經淋巴管擴散而來. (2)胸部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約25%在病程中發生胸腔積液,除腫瘤浸潤外也可能因縱隔累及,淋巴阻塞所致. (3)骨骼惡性淋巴瘤侵犯骨骼可有局部按壓痛、病理性骨折. (4)皮膚特異性皮膚損害多見于T細胞成人白血病佛巴瘤綜合征或蕈樣肉芽腫,表現多樣化,包括腫塊、皮下結節、浸潤性斑塊、潰瘍,丘疹、斑疹等,常先見于頭頸部.帶狀皰疹也好發于霍奇金病,占5%一16%. (5)扁桃體和口、鼻、咽部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96%為彌漫性原淋巴細胞及組織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發生部位最多在軟腭、扁桃體,其次為鼻腔及鼻竇,鼻咽部和舌根較少.臨床可見局部腫物及頜下淋巴結腫大.(6)腎腫大、高血壓及尿素氮潴留,其他尚見腎盂腎炎、腎盂積水、腎梗塞、淀粉樣變等. (7)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累及而引起的癥狀者約見于1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尤其是彌漫性原淋巴細胞、小無裂及大細胞型淋巴瘤. (8)其他 淋巴瘤尚可浸潤胰腺,發生吸收不良綜合征.[診斷]1.臨床上,典型病人有無痛性進行性淺表淋巴結腫大;不典型病人以深部淋巴結腫大為主.發熱呈不規則性、持續性或周期性熱型;常伴有淋巴結之外其他部位,如扁桃體、鼻咽部、胃腸道、骨骼、皮膚、腎臟或神經等病變,并有相應癥狀.大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如疲倦乏力、形體消瘦、盜汗自汗、皮癢、體重減輕、進行性貧血等.腫大淋巴結,質如硬橡皮,早期無粘連,晚期可粘連成塊.多發生于兩側頸部,其次為腋下和腹股溝.深部淋巴結亦可腫大,如縱隔及胸腔淋巴組織被累及,可致縱隔腫瘤綜合征、肺浸潤、肺不張、肺繼發感染及胸腔積液等.部分患者以肝脾腫大為首發癥狀,有的則以腹痛、腹部包塊為主要癥狀.隨著惡性淋巴瘤原發與侵犯部位,可見有相應的癥狀和體征.2.病理檢查及早取腫大淋巴結活檢,病理活檢一般可作分型確診.3.骨髓檢查有利于確診和分期.4.x射線、CT、M砌、超聲波檢查和67Ga掃描、下肢淋巴造影、放射性核素骨掃描、肝臟活檢等,有助于臨床分期.5.惡性淋巴瘤需與慢性淋巴結炎、淋巴結結核、頸淋巴結轉移性惡性腫瘤等相區別.經淋巴結活組織檢查,可明確診斷.[中醫辨證與治療](1)寒瘀凝結型主證:頸項、耳下或腋下、鼠溪部多個腫核,不痛不癢,皮色如常,堅硬如石,不伴發熱,形寒肢冷,面色少華,神疲乏力,倦怠自汗,舌淡苔薄,脈沉細弱.治法,溫化寒痰,補養氣血.方藥:陽和湯(《外科全生集》)加減.(2)氣郁痰結型主證:頸項、耳下,或腋下鼠溪有多個腫核,不痛不癢,皮色不變,頭暈耳鳴,心悸氣短,4肢疲乏,口渴咽干,潮熱盜汗,煩躁易怒,胸腹悶脹,或有胸脅疼痛,大便千結,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象弦數.治法:理氣解郁,疏肝散結.方藥:柴胡疏肝散(《景岳全書》)加減.(3)陰虛痰瘀型主證:形體消瘦,烷腹脹痛,納呆食少,口渴咽干,失眠多夢,潮熱盜汗,惡核累累,激痕積聚,大便干結,舌紅少苔,或有痰斑,脈象細數.治法:補腎養肝,化痰桂疲.方藥:壯骨丸(《丹溪心法》)加減.(4)陰陽俱虛型主證:形體消瘦,口渴咽干,潮熱盜汗,大汗淋漓,畏寒肢冷,惡核累累,癥瘕積聚,大便干結,舌淡苔白,脈象細弱.治法:滋陰溫陽,補益肝腎.方藥:腎氣丸(《金匿要略》)加減.[預防]由于惡性淋巴瘤的確切病因尚不明了,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其發生的措施有一定的困難.臨床上可根據目前有關惡性淋巴瘤的病因研究結果,對于高危人群給予適當的預防,可能有助于延緩或阻斷該病的發生.對于經治療獲得完全緩解的患者,若給予積極的預防或治療措施,則有可能延長緩解期甚至阻止其復發.因此,對于惡性淋巴瘤的預防調理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注意氣候變化,預防和積極治療病毒感染.2.密切注意淺表腫大的淋巴結的變化,對于家族成員中有類似疾病患者,更應高度警惕.3.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與抗病能力.4.積極治療與本病發生可能相關的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結炎、自體免疫性疾病等.5.對于淺表的病變,應注意皮膚清潔,避免不必要的損傷或刺激.
2016-03-02 13: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