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呂林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三級甲等
眼底外科
-
兒童正常視力隨年齡變化,不同年齡段有不同標準,包括幼兒期、學齡前期等。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2018-08-13 12:33
1.幼兒期(2-3歲):視力通常在0.4-0.6之間。
2.學齡前期(4-5歲):視力可達0.6-0.8左右。
3.學齡期(6-8歲):視力基本穩定在1.0及以上。
4.影響視力發育因素:用眼習慣、遺傳、營養、環境、疾病。
5.視力異常表現:視物模糊、瞇眼、斜眼等。
家長應關注孩子視力,定期檢查,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心理分析:你好,抑郁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心理指導: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
2016-03-02 05:4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并不是暫時的心情不好,有些壓力就是抑郁癥,抑郁癥有著很嚴格的診斷標準,雖然說現在的抑郁癥的很多,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得上的所以不要自己嚇自己了,還是打起精神努力的去找工作吧
2016-03-02 02:2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抑郁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
2016-03-02 00: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心理分析:抑郁癥的臨床表現有如下幾點:1.抑郁心境。這是抑郁癥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輕者心情不佳、苦惱、憂傷,終日唉聲嘆氣;重者情緒低沉、悲觀、絕望,有自殺傾向。2.快感缺失。對日常生活的興趣喪失,對各種娛樂或令人高興的事體驗不到樂趣。輕者盡量回避社交活動;重者閉門獨居、疏遠親友、杜絕社交。3.無明顯原因的持續疲勞感。輕者感覺自己身體疲倦,力不從心,生活和工作喪失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者甚至連吃、喝、個人衛生都不能顧及。4.睡眠障礙。約有70%~80%的抑郁癥患者伴有睡眠障礙,患者通常入睡無困難,但幾小時后即醒,故稱為清晨失眠癥、中途覺醒及末期失眠癥,醒后又處于抑郁心情之中。伴有焦慮癥者表現為入睡困難和惡夢多,還有少數的抑郁癥患者睡眠過多,稱為"多睡性抑郁"。5.食欲改變。表現為進食減少,體重減輕,重者則終日不思茶飯,但也有少數患者有食欲增強的現象。6.軀體不適,抑郁癥患者普遍有軀體不適的表現。患者常檢查和治療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勞、睡眠障礙、喉頭及胸部的緊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腸胃脹氣、心悸、氣短等病癥,但多數對癥治療無效。7.自我評價低。輕者有自卑感、無用感、有無價值感;重者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有強烈的內疚感和自責感,甚至選擇自殺作為自我懲罰的途徑。8.自殺觀念和行為,是抑郁癥最危險的行為。患有嚴重抑郁癥的患者常選擇自殺來擺脫自己的痛苦。9.其它。老年抑郁癥患者還可能有激越、焦慮、性欲低下、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如果你有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上述3種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排除其它疾病后,便可斷定為抑郁癥。心理指導:如果有了抑郁癥的征兆,最好去找心理醫生咨詢。治療措施心理疏導、行為療法、家庭療法、飲食療法、音樂療法、藥物治療。抑郁癥主要改變人的情緒,不影響人的智力及身體發育。所以,已患抑郁癥的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只要積極治療,完全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
2016-03-01 22:2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抑郁癥是一種心境障礙,最明顯的表現是持續的心境低落,情緒的低落可以從悶悶不樂發展到悲痛欲絕,此外對什么都沒有興趣或者也沒有什么能讓你感到快樂,自卑甚至有自殺念頭等。結合你的描述,你是在生活和工作不順利的基礎上才出現的覺得生活絕望,這不是典型的抑郁癥狀,而是社會心理因素導致的心理問題,建議你可以去當地的心理機構就診。
2016-03-01 19:3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抑郁癥能徹底治愈嗎? -
Q: 抑郁癥的病因是什么? -
Q: 心情不好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
Q: 心情不好會影響糖耐結果嗎? -
Q: 抑郁癥應如何應對? -
Q: 如何應對精神抑郁癥 -
Q: 心情不好是否會影響糖耐結果? -
Q: 怎樣準確判斷是否患有憂郁癥? -
Q: 情緒波動等不良情緒會導致抑郁癥嗎? -
Q: 抑郁癥和強迫癥能否被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