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拉傷
2008年5月28日,我不小心從3米高的梯子掉下來,屁股先著地,當時痛得只能躺在地上,坐立不得.后來去醫院照了X光,放射診斷報告顯示脊椎未見骨折,滑脫X線征.骨盤各骨未見骨折,脫位.后來醫生說是腰肌拉傷,給我開了2支七味解毒活血膏.這幾天每天早上起來都感覺疲勞,有時還感覺疼痛.今天起來感覺特別痛,坐立不得,稍微動一下腰就鉆心的痛,躺了很久才能勉強起來.我查了很多有關腰肌拉傷的事,看到很多都是一年半載都還在痛的.我才22歲,還要工作,還要養家活口,在這跪求醫生的診斷和醫療辦法.非常感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您說的情況可以有活動時疼痛,可以吃點芬必得觀察看看的醫生詢問:
2016-03-02 14:1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外傷引起的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使用中醫傳統膏藥治療可以說是最理想的辦法了??赏夥笫娼罨钛?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對關節軟骨、韌帶、肌腱具有極強的營養修復功能,局部滲透力強,藥物分子經皮膚吸收參與血液循環,直達病處,并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促進功能恢復而達到快速治愈目地.祝愿早日康復!
2016-03-02 11: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不要游泳,建議你積極服用壯腰健腎丸和布洛芬片來治療,如有什么不明白的,歡迎你再次提問,我們會對你的問題密切關注.
2016-03-02 05: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無菌性炎癥反應,當機體受到風寒侵襲,疲勞,外傷或睡眠位置不當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時,可以誘發筋膜炎的急性發作,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勞損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沒有得到徹底的治療而轉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復的勞損,風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復出現持續或者間斷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軟無力等癥狀.病因機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細血管及微循環不暢所致.建議中醫膏藥外敷,通過膏藥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并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可迅速消除腫痛,促進血液流暢和功能恢復.不明之處可隨時咨詢.祝早日康復!
2016-03-02 03:1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腰肌勞損腰肌勞損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以及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癥,從而引起腰臀部一側或兩側的彌漫性疼痛.本病又稱腰臀肌筋膜炎或功能性腰痛,祖國醫學稱為腎虛腰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見的疾病之一.腰背部肌肉尤其是腰背部伸肌群具有等張收縮和等長收縮的雙重作用,前者產生或控制脊柱的運動,后者在任何位置(舒適站立和運動極限除外)均要拮抗重力的牽拉而維持軀干的姿勢和脊柱正常的屈度.由于腰部過度疲勞,如長時間的彎腰勞動致使肌肉,筋膜,韌帶持續牽張,使肌肉內的壓力升高,血供受到影響而處于缺血狀態,肌肉痙攣并產生大量乳酸,加上代謝產物(自由基,5羥色胺等)不能及時消除,積聚過多而引起水腫,粘連,久之可導致組織變性,形成慢性勞損.或由于腰部軟組織急性損傷后,未及時治療或治不徹底,使受損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復,局部形成慢性無菌性炎癥,肌纖維變性或疤痕化,刺激神經末梢而產生腰痛.此外,由于先天性病變如腰椎骶化,脊柱隱裂,造成結構上的不穩定,部分肌肉和韌帶失去附著點,從而誘發勞損而產生腰痛.[診斷](一)臨床癥狀長期反復發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適,或呈鈍性脹痛,腰部重著板緊,如負重物,時輕時重,纏綿不愈.充分休息,加強保暖,適當活動或改變體位姿勢可使癥狀減輕,勞累或遇陰雨天氣,受風寒濕影響則癥狀加重.腰部活動基本正常,一般無明顯障礙,但有時有牽掣不適感.不能久坐久站,不能勝任彎腰工作,彎腰稍久,便直腰困難,常喜雙手捶擊腰背部.急性發作時,諸癥明顯加重,可有明顯的肌痙攣,甚至出現腰脊柱側彎,下肢牽掣作痛等癥狀.(2)檢查1,腰背部壓痛范圍較廣泛,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腰椎橫突及髂嵴后緣等部位.2,肌痙攣:觸診時腰部肌肉緊張痙攣,或有硬結及肥厚感.3,X線檢查:少數患者可有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骨質增生,余無異常發現.[治療]推拿治療慢性腰肌勞損有一定的效果,但關鍵是消除致病因素,即改變不良的姿勢和超負荷勞動,才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活血散瘀,解痙止痛.部位及取穴:腎俞,腰陽關,大腸俞,8髎,秩邊,委中,承山及腰臀部.主要手法:滾,按,揉,點壓,彈撥,擦及被動運動.操作方法:1,循經按揉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站于一側,先用滾,按揉法沿兩側膀胱經由上而下往返施術3~5遍,用力由輕到重.然后用雙手拇指按揉腎俞,腰陽關,大腸俞,8髎等穴,以酸脹為度,并配合腰部后伸被動運動數次.2,解痙止痛法:醫者用點壓,彈撥手法施術于痛點及肌痙攣處,反復3~5遍,以達到提高痛閾,松解粘連,解痙止痛的目的.3,調整關節紊亂:患者側臥位,醫者面向患者站立,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再取仰臥位,雙下肢屈膝屈髖,醫者抱住患者雙膝作腰骶旋轉,順,逆時針各8~10次,然后作抱膝滾腰16~20次,以調整腰骶關節.4,整理手法:患者俯臥位,醫者先用滾,揉法在腰臀及大腿后外側依次施術,往返3~5遍,并點按秩邊,委中,承山等穴,然后用小魚際直擦腰背兩側膀胱經,橫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最后用5指并攏,腕部放松,有節律地叩打腰背及下肢膀胱經部位,用力由輕到重,以患者能忍受為度.5,輔助治療:功能鍛煉,加強腰背伸肌鍛煉,如仰臥位拱橋式鍛煉,俯臥位的飛燕式鍛煉,早晚各1次,每次各作20~30下.有利于腰背肌力的恢復.
2016-03-01 19: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