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跑步時牙齒痛,休息后消失,可能與牙齒本身問題、牙周疾病、牙髓炎癥、咬合問題、神經因素等有關。 1.牙齒本身問題:比如齲齒,牙齒受到損傷形成齲洞,跑步時的震動可能刺激到齲洞內的神經引發疼痛。 2.牙周疾病:如牙周炎,牙齦發炎、牙槽骨吸收,牙齒支持組織變弱,跑步時的震動易引起疼痛。 3.牙髓炎癥:牙髓受到感染或損傷,處于炎癥狀態,外界刺激可能引發疼痛。 4.咬合問題:牙齒咬合不正常,跑步時的沖擊力可能導致牙齒受力不均而疼痛。 5.神經因素:身體運動時神經興奮性改變,可能影響牙齒的神經感知,導致疼痛。 總之,出現跑步時牙齒痛但休息后消失的情況,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口腔科就診,進行詳細的口腔檢查,明確原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2025-02-08 04:5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首先要清楚引起牙疼的原因和疾病的狀況.臨床上,最容易引起牙疼的疾病有牙髓炎,根尖周炎,冠周炎等.牙痛的原因很多,牙源性和非牙源性疾病都可引起.牙源性疾病中,疼痛可以是牙本質過敏癥,牙髓疼痛,根尖周疼痛,也可以是牙周區疼痛非牙源性疾病中,臨近組織的炎癥,腫瘤,神經系統疾病,全身性疾病等都可以表現為牙痛.綜上所述,牙疼時首先應考慮請專科醫生診治,先進行局部處理,必要時才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藥.市面上有一些藥,聲稱能治療牙痛,牙周疾病等,而事實上專業口腔科醫生基本不開這些藥,不經過局部治療而僅靠藥物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甚至還會延誤病情.建議到口腔科做詳細檢查.
2016-03-02 04: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世友 主治醫師
重慶開縣中醫院
二級甲等
口腔科
-
跑步的動作并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只要身體各部位動作能協調,順暢,不會造成緊張的動作,大抵就是有效的跑步動作了.首先,必須要有良好的身體姿勢(Posture);而良好身體姿勢的先決條件是具備適當的肌肉力量.一些可以強化肌肉力量的運動如:仰臥起坐,伏地挺身,交互蹲跳,引體向上等都對維持良好的身體姿勢以及獲得有效的跑步動作有益.標準的跑步姿勢是,頭部與軀干保持正直,身體相當放松,抬頭,眼睛正視前方,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輕握微向身體中線.腳跨步向前踩時剛好是在身體重心的正下方.初學跑步的人都犯有步幅太大(Over-striding)的錯誤;也就是當腳跨步向前踩時,腳著地瞬間的位置是在身體重心的前方.不論體型如何,每個人都有他適宜的步幅長度.其方法是靠經常的練習與嘗試修正.其他一些常犯的錯誤動作包:腳踩地時,腳尖向內或向外;身體彈躍的動作過分明顯;手臂擺振太大或成左右方向擺動.跑步動作,應該是力求順暢自然,并且將所有過分強調的動作減至最低程度.千萬不要用腳尖跑,這是一般初學者常患的毛病.這種跑法,當腳尖每次接觸地面時,小腿肌肉和腳跟鍵承受相當大的負荷,長時間下來,小腿會有疼痛現象.以耐力型的長跑來說,以腳跟或全腳掌著地的方式跑才是合理.呼吸的搭配對跑者的速度控制相當重要,以筆者的經驗,用步數搭配呼吸是不錯的做法.維持均速時,以4步吐氣,2步吸氣,加速時以3步吐氣,3步吸氣,耗氧量大時以2吐2吸為原則.強度的控制:控制的關鍵在於確定最適宜的運度強度(WorkloadIntensity),也就是所消的配速(RunningPace).先了解跑步的心跳反應,在予以調整跑步的速度.反覆嘗試,就不難找出適當的速度了.其公式為:(220-年齡)-休息時每分鐘心跳×75%+休息時每分鐘心跳例:年齡40歲,休息時每分鐘心跳為80次則(220-40)-80×75%+80=100×75%+80=155即此人最適當的訓練心跳數為155次/分鐘沒有經驗的跑者,在開始跑步時前段時間因跑得太快,很快的心跳反應狀態超過了其理想心跳數,以至於后半段跑得很辛苦.因此,對配速控制較差者,可以在開始跑后5分鐘時,測量其心跳反應,再調整其跑步速度,依此方法練習,很快地就可以將配速控制得很好.一般青少年理想的運動心跳數可於每分鐘150-180次之間.跑步的運動傷害:常見的跑步運動傷害有:脛骨骨膜發炎,膝痛,肌肉拉傷甚或斷裂,肌鍵發炎或骨折等.發生的最大原因在於運度過度-太多,太急,因此,一定要循序漸進,逐步增強運動功能.開始時的肌肉酸痛屬於正常現象,原因是肌肉受到新的刺激的緣故,只需跑步方法正確,酸痛現象會逐漸消除.跑步前后的暖身運動和伸展運動絕不可省略,它除了可預防傷害的發生,也可減低運動后的疲勞感及酸痛.跑步訓練有4個基本的要素:耐力,力量,速度和休息.耐力如果我們把跑步看作是一個金字塔,每年一次到兩次的最高級的比賽作為它的金字塔頂,耐力基礎是塔的塔基.對追求健康的跑步者來說,塔基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但對大多數的跑步者來說,塔基是整個計劃的開始和結束,沒有良好的基礎,較大強度的力量工作和速度工作是不可能做到的.部分的跑步者往往忽略了計劃,從而使我們的跑步受到不良的影響其實我們可以很好地設計自己的跑步計劃,特別是在每年一度的為耐力訓練打下良好基礎的時間里.力量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體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已經下降到如同懸崖的邊緣上了.肌蛋白的減少是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典型病癥.在老年人中,由于其肌肉力量的下降和身體極度地虛弱,摔倒和骨折是比較常見的.研究表明:力量訓練也能有效地減少老年人摔倒的頻率及骨折.不管什么年齡的跑步者,很少有人努力去鍛煉腿部以外的肌肉.但是,在日常訓練中,有規律地安排一系列簡單的上身力量練習,將有效地提高訓練者的跑步能力.目的是提高肩臂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通過合理地利用雙臂,跑步者的成績可以提高近12%.不知道利用雙臂的普通的跑步者就很不幸,跑步的距離越長,雙臂就越疲勞.雙臂能有效地維持步幅是因為,,他們像一個節拍器一樣有節律地帶動著腿的節奏.增加上臂的力量可通過簡單的俯臥撐練習.做俯臥撐時不用太快,并注意兩臂的寬度來加強背,肩,臂的力量,所有這些部位在長跑的最后階段將起重要的作用.不要一下子做得太多,剛開始做4次到5次即可,然后,隨著力量的增加而逐漸增加次數.做俯臥撐的好處在于用你自身的體重提供阻力,3而不需要投資任何設施.跑步時,另一塊重要的肌肉是腹部肌肉.無力而松弛的腹部是你在長跑訓練,比賽的最后階段步幅減小,胸腔縮小,運送到腹部的空氣總量減少.此外由于腹部肌肉的力量差,可能會給和腹部相對的腰部肌肉帶來麻煩.解決的辦法是有計劃,有規律地做仰臥起坐.這個練習使背部,腰部,腹部肌肉都會得到鍛煉.把加強上身力量融入到你的日常跑步中去,簡單的方法就是像每天跑完步后要做整理運動一樣來做它.一開始做10個仰臥起坐,5個俯臥撐和20次雙臂屈伸,在兩個星期后增加到12個仰臥起坐,6個俯臥撐和24個雙臂屈伸.盡可能地加強跑步的力量,一旦有了一定的耐力基礎,加大步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山地跑.有規律的山地跑計劃將對日常跑步產生奇效,對比賽成績更是有顯著效果.山地跑可增強跑步者的大腿力量,增強腿部的協調性,更可增強大腦的協調性.對老年跑步者作用更大.在斯坦福大學的調查結果表明:跑山的老年人的骨質密度比那些沒參加訓練和參加缺乏刺激訓練的老年人的要大得多.進行山地跑訓練可以慢慢開始.首先,在山地跑訓練時不必跑很陡的山.如果跑很陡的山,那么,所做的唯一的事即是爬山.理想的山地跑,其山路長為四分之一英里,山的坡度不要太陡,這樣既能鍛煉到腿的后蹬力量,又不至使肌肉過分緊張.其次,盡量做上山跑.因為當你做下山跑時,地面對腳,踝,膝和腿的撞擊力加大了(大約為體重的4到5倍).而當你做上山跑時,撞擊力會小很多,更有利于加強大腿的力量,有助于跟腱的拉伸.下山跑時要減小跑的步幅.根據其他系列山地跑的效果,第一周,跑一次;第二周,跑兩次.在你計劃參加比賽的前8到10周,把山地跑有效地融入你每周的大強度訓練之中.每周重復1到2次,使山地跑在日常,有規律地中等強度訓練中占到中等比例.速度對一個跑步者來講,有很多方法進行速度訓練:到田徑場上,重復進行各種各樣的短距離跑;做速度游戲;從上上快速地地跑下來;參加比賽等.速度訓練對每個人都是可以的,對老年人的作用更大,因為它在保持步態的同時,也保持了人體良好的生物力學結構,而這兩者將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許多沒跑過不得成年人,認為自己只是適應日復一日的以每英里10分鐘的速度慢跑,而不管跑的強度和速度,這是不正確的.提高速度可以通過三種方法:⒈增加步頻⒉增大步幅⒊既增加步頻又增大步幅第一種方法比第二種方法更可取,步幅的增大會造成步幅過大,進而會引起某些生物力學上的問題和運動損傷.速度訓練,尤其是在田徑場的速度訓練應該是逐漸的(無痛的)提高步頻和步幅的訓練.重要的是要循序漸進地提高.田徑場上的速度訓練對于發展速度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改進跑步形式的機會.休息跑步的4個要素中,許多跑步者在訓練耐力方面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有的跑步者把速度與耐力協調得相當好.但是,很少有跑步者認真對待休息這個重要的部分.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休息在4個基本的要素中是最主要的因素.跑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而這些好處都是我們用代價換來的.在跑步中這個代價就是肌體內肌肉組織的不斷被破壞和重組的反復過程.無休止地跑步最終會導致肌肉損傷,在跑步中,我們認為損傷和過度使用的含義相同.而肌肉組織在休息后比原來更加強壯了.為了使我們保持健康,不受損傷,跑得更好,在跑步時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1.每周少跑幾天.2.每周用一些低強度的訓練來代替1天或2天的跑步.如在功率自行車上進行有氧,出汗的訓練.3.把某些步行活動融入到你的訓練之中4.比賽應該少一點.5.在你沒有比賽任務而準備維護體能時,應盡量嘗試降低運動量,保持成績和堅持降低訓練量.6.有計劃地進行深層組織按摩.7.將同樣的理論運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像學習工作一樣學習休息和放松這門藝術,這門藝術是值得追求的.通過學習創造性地休息和放松,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恢復,變的更加強壯
2016-03-02 00:5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應該是沒什么關系的吧
2016-03-01 22:4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