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血小板減少且中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可能與免疫因素、感染、骨髓造血異常、藥物影響、遺傳因素等有關。 1.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可導致血小板破壞增加。可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等治療。 2. 感染:某些病毒或細菌感染,如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影響血小板生成。需抗感染治療,如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等抗生素。 3. 骨髓造血異常: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造血干細胞功能障礙。治療可能包括雄激素如丙酸睪酮,促進造血細胞生長的藥物如促紅細胞生成素。 4. 藥物影響:部分藥物如阿司匹林等會抑制血小板功能。需停用相關藥物。 5. 遺傳因素:如先天性血小板減少癥。治療方法相對有限。 總之,血小板減少且治療效果不佳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進一步完善檢查,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受傷。
2025-02-05 04:0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血小板減少10嚴重時需要進一步脾切除。目前建議靜脈輸血小板。
2016-02-26 00:2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