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久坐后皮膚起疹,先小后大,硬且冒白尖有膿持續半年,可能是毛囊炎、癤腫、痤瘡、皮脂腺囊腫、表皮樣囊腫等原因所致。 1.毛囊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毛囊周圍出現紅腫、疼痛。治療以抗感染為主,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2.癤腫:毛囊深部及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炎癥。早期未化膿時可熱敷,外用魚石脂軟膏,化膿后需切開引流。 3.痤瘡: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等有關。可外用維 A 酸乳膏、過氧化苯甲酰凝膠等。 4.皮脂腺囊腫: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形成。較小的囊腫無需處理,較大的需手術切除。 5.表皮樣囊腫:多因外傷、手術等導致表皮細胞植入皮下。治療通常是手術完整切除。 出現這種情況應注意皮膚清潔,避免久坐壓迫,不要自行擠壓。如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
2025-01-26 14:2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癰(Carbuncle)是幾個癤相互融合或數個鄰近的毛囊或皮脂腺化膿感染所致的皮膚深層膿皮病。全身癥狀顯著。膿液和壞死組織從多個潰孔中排出。好發于頸部等皮下組織致密部位。1.病人應臥床休息。勿飲酒不宜多食脂肪和糖類食物。應注意病人有無糖尿病一旦發現及時治療。2.早期給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3.早期損害可外用純魚石脂。當癰已潰破時可外用慶大霉素等抗生素或用12%硫酸鈉溶液濕敷。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或二者混合感染所引起。本病多見于40歲以上的男性。常發生于機體抵抗力低下者。如糖尿病、腎炎、營養不良、心力衰竭、低丙種球蛋白血癥、天皰瘡、剝脫性皮炎以及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者。初起時局部皮膚有一個紅、腫、熱、痛的炎性浸潤的扁平硬塊顏色暗紅境界不清逐漸向四周和深部組織發展。約在1~2周內患處化膿、壞死、破潰表面有多個潰孔壞死的組織與膿液自潰孔排出。嚴重時整個患部全壞死表面皮膚完全脫落形成一個深的巨大潰瘍。由新生的肉芽組織來代替痊愈后形成瘢痕。好發于頸部背側其次背部。也可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白細胞總數和嗜中性粒細胞可明顯升高。本病以60~70歲男性發病率最高。如發生在老年人易出現危險狀態預后嚴重。組織病理:癰是一種深部膿皮病皮膚表面有多個潰孔。鏡下可見彌漫的細胞浸潤。有許多嗜中性粒細胞和多房性膿腫。這些膿腫被結締組織隔開或在纖維組織增生的皮膚下方互相通連。膿液從皮膚的潰孔中流出。
2016-02-25 03:2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